2019 大溪大禧:將軍與我,以及我們肩上的一百年
大溪普濟堂,已在老街上佇立百年之久。主祀神明關聖帝君,是大溪人們口中的「聖帝公」,一直是在地的信仰重心、重要的精神寄託。每年祂的誕辰生日就如同當地人的第二個過年,眾稱「大溪大拜拜」,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時舉鎮同慶。豐富的慶祝儀式與遶境文化,是如今難得的完整風貌,而由衍序規劃設計重新轉譯的「2019 年大溪大禧」延續去年關懷,將百年來沉澱的豐厚儀式對接當代設計,轉化出一場場風貌一新、卻有著歷史重量的盛典。
今年最大亮點之一,即是《將軍與我》攝影記錄展。所謂「將軍」,是跟隨著關聖帝君的駕前部將,多是三國時代的將領人物。一尊尊沉重的將軍,由當地不同社的社頭一肩扛起,自發參與遶境——如今,這依然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攝影展記錄下將軍威武神勇的巨幅姿態,扛將軍的「神將腳」們或坐或站直視鏡頭,神態自如,但身後的將軍姿態是提醒:他們扛起的並不只是將軍,還有鄉里間傳承下來,對神明、對這塊土地、對傳統文化的敬意。
將軍遶境傳統從日治時期開始,直到今年依然有多達三十多個大溪在地的社頭自發參與,包含從最一開始參與遶境、位於老街上的五大社「同人社」、「樂安社」、「協義社」、「興安社」、「大有社」等 14 個日治時期成立的社頭。這些社頭因其成員背景而各有特色,例如協義社因最初以木器業起家而發展出「墨斗陣」、興安社以商人為主所以有「大算盤」,儼然在地歷史文化發展縮影。展覽除了攝影,也深度挖掘 11 組將軍與其守護者的故事,如關鳳將軍與大溪唯一女神將腳、為神明服務的一家人、背負強烈使命感的將軍傳人等。
除了記錄,也有傳承。2019 大溪大禧規劃新單元「給孩子的遶境學」,邀請服裝設計師李育昇拆解傳統元素,延伸設計出輕量化、穿戴方便的將軍盔甲,一筆一畫以尊重傳統的心,再呈現出精緻傳統工藝。當孩子們穿上這些特製的將軍盔甲,他們就像是專屬於大溪的超能機器人,更可以細細認識每一尊神將的角色。黑臉周倉、文面關平、白衣趙雲、長鬍黃忠等再也不只是書上的人物,而孩子們與大人社頭一起遶境,在玩中學習神將與人民的連結,每個玩得不亦樂乎的小朋友,都成為未來文化傳承的希望。
這不只是大溪的事,我們在大溪大禧裡感受到自身文化的豐厚,以及一起走下去、保存原生文化的願力。記憶我們的根,重新發現時光流轉下的台灣魅力。
【2019 大溪大禧 Daxidaxi】
日期|2019.07.13-2019.07.28
【將軍與我|攝影記錄展】
日期|2019.07.13-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