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彥的影像、余佳倫的音樂、叁式的數位世界──NFT 計畫【21 天】的實驗場

許智彥的影像、余佳倫的音樂、叁式的數位世界──NFT 計畫【21 天】的實驗場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31.08.2022

「巴士上的螢幕都一樣」「奶奶下週要歌唱比賽」「十元硬幣三枚」「爸爸給的書」「中午的台電員工」⋯⋯有點可愛、不明所以,卻讓人忍不住好奇,想繼續看下去。這些紀錄把日常精煉封存,像限動裡的一句 caption,實際上卻來自 ASUS 發起的 Zenbook Pro 共創實驗計畫【21 天】

ASUS 以此為出發點邀請三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電影導演許智彥、音樂製作人余佳倫、叁式創意總監曾煒傑,把不起眼但絕無僅有的日常片段,以影像、聲音、設計層層加密,鑲嵌進泛著虹彩的 NFT 數位結晶中,好好保存下來。

IMAGE
IMAGE

日常是,中年男子限定深夜 Podcast

【21 天】以「日常紀錄」定題,由許智彥提供 21 段日常影像,余佳倫創作 21 段預置鋼琴即興(prepared piano),以及叁式設計的容器「記憶透鏡」承載,呈現出三位創作者的日常思考。本以為會是艱深的命題,但仔細看,會發現高科技晶體裡藏的是貼近人心的文字與影像。

《誰先愛上他的》裡拍下角色直奔情敵公寓刷地,許智彥的鏡頭深入日常空間裡家庭與愛情的角力。但參與企劃初期,他卻感覺不太能鎖定出「日常感」,「我就拿 V8 拍拍拍,試圖拍一些帥的、有質感的東西,但拍了之後又覺得有點做作。」

日常太小、卻又包羅萬象,到底什麼才算日常?疑問中許智彥打開手機,察覺到一點什麼,「我從相簿裡慢慢找的,找回 2019、2018,創作過程很像我在整理回憶。」對他來說,日常就是無法刻意營造:小孩剛出生時的紀錄、片場發生的大小事⋯⋯手機相簿裡,真實而瑣碎的隨手一拍,反而看出了生活的積累。

許智彥本擔心自己的日常太樸素,後來曾煒傑鼓勵,「你的限動很『你』,會記錄一些微不足道的日常,但都莫名有趣,有種精心設計的隨便(褒)。」是這些平凡,堆疊出了每個人的特別。

曾擔任黃宣、9m88 製作人的余佳倫,轉身又需處理《我們與惡的距離》、《紅衣小女孩》等配樂工作,型態及工作往來對象多元之餘,有時也必須考量影像傳達的需求。此企劃讓他回歸自身日常,他選擇專注於當下:「我要一個琴,一個人,沒有做任何準備,在沒有任何預製的譜曲下創作。」每天給自己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不帶預期與構思地彈琴,讓沒有計畫的、隨機的發生一些事情降臨創作中。

有了影像,有了聲音——身為團隊中的定海神針(aka 一開始唯一了解什麼是 NFT 的男人),曾煒傑要做的,是和叁式團隊創造容器,把它們組在一起。他思考日常該如何被封存,這也回歸到 NFT 的本質:「NFT 有自己的特質,是新的儲存方法,只要電腦沒有被毀滅、在還有電的情況下,它就永遠存在、且不可篡改,我覺得他很像某種新的絕對記憶方式。」

三人成為正三角形的邊,制衡也支撐。

IMAGE

左起:電影導演許智彥、音樂製作人余佳倫、叁式創意總監曾煒傑。

參與企劃的 JL DESIGN 總監蔡卓翰解釋,一切出於信任。「我們的提案很抽象、很冒險,非常倚賴邀請到的創作者的專業度,他們會讓這些事變得不抽象,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長出它的樣子,像一場未知的冒險。」

但為什麼是這三人?許智彥自爆:「我發現我們三個人的共通點就是,熟草莓。我們是三個中年男子。」

冒險小組在過程中慢慢裡釐清他們的共性,第一次他們開會,沒有綱要、沒有預覽,只是純聊天。對此余佳倫仍記憶猶新,「第一次瞎聊,我也很緊張,我們大家視訊,喝一杯威士忌這樣。」

蔡卓翰也想起:「因為智彥要先哄完小孩、煒傑還在月子中心,我們要等到晚上十點才會上線,根本是中年男子限定深夜 Podcast。」

沒想到一瞎聊不得了,靈感火花迸發。

創作介入生活,生活介入創作

中年男子深夜腦力碰撞,還真激盪出共創企劃的基酒。余佳倫說,「我們聊到『介入』這個詞。聊著聊著就當成主題了。」

「音樂上有專有名詞叫『interpolated chord』有一個有趣的作用,可以連結前後兩個不太和諧的和聲、不是那麼悅耳的聲音,他可以當作一個橋樑,減緩不和諧,反而把它變和諧了。

拍電影、做音樂、寫程式,三人各自從日常、從團隊裡感受到被介入(Interpolate),卻也因此這些介入,而形塑出自己。

最能體現「介入」的,是余佳倫為企劃創作的預置鋼琴即興。這一手法藉由將物品置放鋼琴上,影響發聲方式,產生超乎預期的音色,「每次創作,我都會帶不同物件影響鋼琴聲音,我不會設定想要鍋碗瓢盆還是鈴聲,有點隨機性的把物件灑在這個鋼琴上。我想創造可以讓我跌倒的機會:原來他聽起來是這樣、原來他跟我想的不一樣。」為此,他曾嘗試螺絲釘、公司舊門牌、橡皮擦、繩子、劍玉、威士忌外殼的鐵片、筷子⋯⋯生活在物質面介入、拓寬了創作。

IMAGE

IMAGE

此外,在精神狀態上,生活也時時牽扯著創作。比如回聽以前的錄音很驚喜,「每一個小時的創作都有不同情境,可能有一些片段我不知道在急什麼,才想起來那天錄音結束後我要趕去某個地方,音色變得著急、暴躁,不美,但也證明這些 moment 不是我設計過的。」

「『介入』常常被當成負面的事情,就像什麼被打擾了;可有時候它也帶給我們新的可能、或去柔順了前後兩者關係。」並非鋸子,而是接著劑。對余佳倫來說,世上沒有彈錯的音,只有不習慣的旋律,「我是爵士音樂出生,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驚喜,會用另一個角度去看他,我期待有東西彈錯——這反而是一個機會,讓我練習一些沒有想過的事情。」創作介入了生活,讓生活有敘事暫停、重新審思的空間;生活也介入了創作,使其有新的化學反應。

不只是創作的介入,三位創作者也彼此介入。「我們彼此介入,要理解、同理彼此,看到有誰又往前一步,也要跟著改變路徑。」曾煒傑形容,創作過程因此蛇行、不按牌理,也更有趣。

讓「介入」成立,需要好的容器與平台。曾煒傑點開一個頁面示範,「我們製作的容器『記憶透鏡』是有參數可以調的。雖然光感、光斑,或是玻璃、結晶等材質與結構是固定,但紋理、肌理、速度、顏色,都可以有細節上的改變。」容器體現了叁式團隊複合特性;視覺端首先將聲音、色彩等感官元素拆解,思考如何讓聲音與畫面多元交織;程式則將上述元素轉變為可控制的參數,並在網頁中還原出真實玻璃的光線與色彩。

叁式團隊做了一個模擬器,讓不熟悉數位設計的許智彥與余佳倫也可以動手玩、把素材丟進去看看,日常經過介入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資料夾裡常有不同版本,不同模擬效果,也是不同人對同一作品的理解,會議時一起醞釀、發生,又是介入。

IMAGE

IMAGE

規則 or 隨興,that is the question

許智彥常常不自信,每次看著滑手機的大家,就會懷疑自己產出影像的意義,不斷製造「影像垃圾」,產出讓大家眼睛不舒服、開始吃葉黃素的東西。他起初參與計畫時也急躁著,「跟他們合作,想說東西要好一點,但我還抓不到一個『許智彥=?』的公式,也是透過手機慢慢找,看那些限動、我製造的垃圾,發現,喔,這就是我,要對它誠實一點。這些就是我看見我生活的樣子。

許智彥開始反芻,日常接觸了哪些人事物,以及他們與自己的關聯。「週末要陪奶奶唱歌,我就得扮演一個小孩。或我確診,爸就會送水果來,水果籃有一張影視版,特別標記一個布拉格導演;他喜歡看《讀者文摘》,就會把哪一篇折起來,他是這樣的父親。」對許智彥而言,有家人陪伴的生活是祝福,也是約束,「我固定每個週末都要跟家人相處,創作能量就會壓縮到只剩下四天,它會成為一個我使不上力的缺點。」

複雜的生活版圖,讓許智彥意識到,原來日常就在這裡,「我拍的是,微不足道但有點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我生活的長相、生活的養成。

這次企劃,許智彥重新思考生活如何成為創作。有時候該放鬆,「後期我丟出來的東西,也不會管太多,因為他們一定會把它變酷。我的心態是這樣:什麼是許智彥、什麼是我的生活?像接力賽一樣丟進去就好。」有時不經意的日常碎片拼接,反而讓他更理解自己與創作的原始面目。

IMAGE

IMAGE

余佳倫則很享受創作的無政府狀態,「我跟智彥的預設是相反的。我本來就希望創作是亂的、隨機的、看不出規則。當我發現我習慣聲音的時候,我就會該改變了。」

企劃裡,隨機性不只音樂,也包含畫面與聲音的配合。過往有做 MV、配樂的經驗,「比如拍 MV,畫面常常幫助音樂傳遞感覺,或音樂輔助畫面傳遞情緒,但這也容易讓其中一方變成附屬。」這次企劃,他不希望畫面與聲音彼此依賴、有太強烈的主從關係,而是可以各自獨立、不因少了畫面或聲音一方而失去作品本色。

【21 天】三個禮拜,三個維度,影像與聲音的結合也有不同巧思。Week 1 是讓聲音影響畫面的變換;Week 2 是讓畫面影響聲音的變換;Week 3 的音樂製作則玩起了空間感,錄音時把麥克風架在錄音時、距離鋼琴有遠有近的位置,聽的時候,搭配影像裡結晶立方的旋轉,聲音也從四面八方游離又聚合。

這些非專業人士不會發現的細節與思考脈絡,反而是他們三個玩得最盡興的地方。

Have fun:創作者的實驗場

三角形穩固,但實驗性高,企劃仍有挑戰。

蔡卓翰提到,「我很信任他們三個,對創意我們一點都不擔心,但還是有緊張感。因為這次與過去 JL 作品的目的很不同,實驗性、有機性很高,我作為推進的角色,勢必要拿捏得當,讓企劃維持在良好的框架裡。」怕框架太緊,只以精準為宗旨會壞了趣味;也怕框架鬆,成了沒有推力的水道。

「會怕他們被框架限制住,共創反而變成單純的過程,沒有讓令人驚喜的東西跑出來。」

同樣打滾設計江湖多年的曾煒傑也明白,做設計時,有精準的服務對象與廣告目標,有時必須收起玩心,但這次不同,「以技術方來說,很多事情是我們不確定的,只能回答說『好像可以』,越創作越是這個狀態,反而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會期待。

許智彥也說,起初他會想讓交出去的影像整齊,但到後期,成品長什麼樣,真的只是其次了,玩得盡興最重要,「我發現當我有意圖,就會比較不帥,像拍一支 MV 拍一部電影,但當我沒有預期,反而會很自由地探索,東西逐漸就紮實了,自信也就跑了出來。」

IMAGE

因為實驗,讓創作溢出習慣、有了突破。曾煒傑為此總結:「在創作我們可以放入大量實驗性,可能失敗、可能成功,但總是會有不一樣的發現與可能性。」

這是【21 天】的開始,也是【21 天】想走到的地方——三位中年男子(?)從日常裡看創作,所達成的共識。

「創作——你需要自己先 have fun。沒有那個 have fun 的過程,就不會沒有 have fun 的結果。」

 


Zenbook Pro 創作者之夜 - 共創實驗分享會

邀請大家與【21 天】的創作者許智彥 、曾煒傑、余佳倫面對面,聽聽幕後故事、日常靈感捕捉與創作成果!
時間|2022.09.17(Sat.)18:30-21: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台北文創大樓 6 樓 多功能廳 F 廳
免費報名|https://twasus.site/CBBIk

本次三個領域創作者們使用的 ASUS Zenbook Pro 16X OLED 創作者筆電,搭載全球領先的 16:10 4K OLED HDR 窄邊框觸控螢幕、第 12 代 Intel® Core™ i9-12900H 處理器和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顯示卡。螢幕配置 PANTONE® 色彩準確度認證的精準顯色,並使用 6 顆 Harman Kardon 認證喇叭,視覺與聲音呈現質感兼具,是讓創作者 have fun 的絕佳選擇。

#許智彥 #余佳倫 #叁式 #JL DESIGN #ASUS #ZenbookPro #科技藝術 #NFT #元宇宙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溫若涵
撰稿吳浩瑋
圖片提供JL DESIGN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