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街:愛丁堡皇家哩大道

有故事的街:愛丁堡皇家哩大道

作者林冠文
日期03.10.2011

搭配音樂: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我的愛如朵鮮紅玫瑰(My love like a Red Red Rose),為 18 世紀蘇格蘭民族詩人。

記得小時候,總愛放著「家風小小故事」的錄音帶入眠,故事中的冒險直通夢境。長大後,我們看著電視、電影與小說情節,在別人的故事裡,尋找自己的影子。然後,在旅行時邁開步伐,腳步不停的追逐著一個又一個的古蹟名勝,還是渴望聆聽千古軼聞。愛丁堡的皇家哩大道(The Royal Mile),是愛聽故事人的應許之地。

順著愛丁堡古城大門而下,皇家哩大道處處經歷過蘇格蘭王國(Kingdom of Scotland)滄桑的歷史,也見證著愛丁堡居民一代代的悲歡離合。長僅約一公里半的大街上間落豎立的名人塑像,處處有故事。

IMAGE

蘇格蘭啟蒙運動旗手哲學家大衛.休謨(1711-1776)塑像。

同條路上,也曾來來回回的是與他持相反意見的蘇格蘭悲劇人物,尊崇天主教的瑪麗女皇(Mary Queen of Scot, 1542-1587)。皇家哩大道也是她自皇宮居所到古堡的「凱達格蘭大道」。三次短暫的婚姻,命喪於其表姊英格蘭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之手後,最終與其皇室守護神獸於天國相伴。其獨子多年後竟戲劇性的繼承弒母表姑皇位,最終一統英國,人生如戲。這天晚上,是由朋友扮演的蘇格蘭牧師約翰.諾克斯(John Knox, 1514-1572),在清爽的秋夜裡為我們講述他在宗教改革的道路上,如何披荊斬棘。身為基督新教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開創者,約翰在愛丁堡地標,擁有皇冠尖頂的聖吉爾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曾擔任多年的主教,使得這座教堂成為世界長老教會的母會所。身故之後葬在教堂後,現為「23 號停車格」的深幽地下,是一頁傳奇。

IMAGE

女皇.琴。

皇家哩大街上亦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最著名的宣傳地。每年八月的三個星期,封街狂歡,近三千檔節目預演秀,任君選擇。世界的故事在這時空交錯的古老舞台天天上演。好故事與夢幻場景使得這個人口僅 50 萬的小城,整年吸引超過 1,300 萬人次的觀光造訪,創造文創產業外溢效益的全球典範。

IMAGE

充滿傳奇探密色彩的小巷弄。

IMAGE

聖吉爾斯大教堂前的台灣、西班牙聯姻。

小巷弄內的市井流言還有妖魔鬼怪,沒在怕的旅客,每晚隨著穿斗蓬、點著微燈的引路人可以走一趟尋鬼之旅(Ghost Tour)。原來在皇家哩大道的正下方,埋著一條黑死病之路。瑪麗金小巷(Mary King's Close),在 1645 年由於爆發鼠疫大流行而封閉,傳言當時將有染病疑慮的人們均關在地下,在其上另建皇家哩大道,任其自身自滅,造就歐洲鬧鬼最兇之地的盛名。2003 年重新開放,歡迎生人拜訪。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 1850-1894)的小說「變身怪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參考歷史中皇家哩路上最著名的殺人犯布洛迪(Deacon Brodie),在每一個迂迴僅容旋身的小巷(Close)內等著嚇破你的膽。

在有故事的皇家哩大道上,就著約翰諾克斯之家築起蘇格蘭說故事中心(Scottish Storytelling Centre),蘇格蘭愛說故事的鄉親要將愛丁堡的城市奇譚一代代傳下去。

IMAGE

約翰諾克斯之家內的愛丁堡古地圖。

#倫敦 #旅遊 #英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林冠文
攝影林冠文
插畫高千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