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親母親,還有台日混血的她:專訪一青妙《我的箱子》、《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關於父親母親,還有台日混血的她:專訪一青妙《我的箱子》、《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6.05.2014

一青妙,是日本人,也是台灣人;是牙醫師,也是演員,現在則是出版了 2 本書的作家;她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的長孫女,歌手一青窈的姊姊。父親顏惠民在她青少女時期過世,為了融入日本生活,和妹妹改從母姓,而母親病歿至今,也已超過 20 年了。2013 年,她將母親遺留下來的家書、文件,整理寫成《我的箱子》,完成母親以文字追思父親的心願,「因為想懷念父母、藉寫作尋根,但如果媽媽還在,說不定就是由她來寫這本書,而不會輪到我了。」原本計劃自費出版,友人卻在得知一青妙的成長背景後,將她介紹給日本講談社,「對方說如果能花一點時間談到台日密切的歷史關係,讀者一定會有興趣,所以就聽他的話慢慢寫出來。」出版《我的箱子》,一青妙察覺筆下盡是父親身影而冷落了母親,可是自己和母親相處的時間其實比較多,好在不久後,她又驚喜地發現母親所留下的家常菜食譜,便決意再寫一本書,將她對雙親的印象完整化。

做為寫作的原生素材,那些母親收藏於小箱子裡的書信,還包括兩個女兒的成績單與日記等等,都以人名細心分類,用橡皮筋包綑起來,當中也曾出現信封和文件錯置的情況,一青妙就一份份按照時序對應梳理,「很驚訝媽媽可以把它們保存得那麼好,我才發現她是很喜歡整理的人,就連我們在台灣短暫生活時,她也是這麼做的。」也許在耳濡目染之下,寫信對一青妙來說,一直是生活中的小興趣,出外旅遊也會買當地的明信片寫給姑姑或妹妹,「現代雖有很多更簡單的聯絡方式,但親筆書信絕對比電子郵件有感情,比如你慌張地寫,字體就會有抖的感覺,或是寫聖誕卡給在意的人,就會用很多顏色的筆。」她注意到近期日本人漸漸喜歡買和紙來寫信,而當讀者看到書中陳述的魚雁往返,一定也會浮現昔日父母輩的生活記憶。

《我的箱子》除了家族親情,也數度提及父母和友人的交誼,由於一青妙的父親經歷戰爭、身跨台日兩地淵源,因而擁有令人嚮往而難以在現代重現的深厚友情;在台灣只讀到小學五年級便返日生活的一青妙,也幸運地獲得相似體驗,「因為寫了兩本書,找到很多當時的同學老師,我很驚訝台灣人使用臉書的機率非常高,大家也熱心組織同學會,這種情誼我想就算到了 5、60 歲也不會變調。」甚至上回一青妙來台,才剛與書中出現過的初戀對象一家人相聚。

進行第二本著作《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時,一青妙先按照食譜試做出料理,將自己和媽媽的味道比較,回憶也就這麼從味蕾湧出。豬腳、菜脯蛋、瓜子肉是她和妹妹都喜歡的台菜,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台式便當,寫作過程中她多次進行走訪調查,包括市區的便當店,以及奮起湖、池上和鐵路便當,「日本的便當雖然視覺上好看,但都是冷食;台灣卻是溫熱的,還是比較好吃。如果沒有寫書、回到台灣的話,也不會想到要比較兩邊的便當文化。」由於殖民的歷史因素,台灣處處可見日本文化痕跡、日式風情,反觀日本,7、8 年前台灣小吃風潮曾經曇花一現,一青妙則認為 311 震災後,台日關係更加緊密,日本對台灣文化燃起了更大的興趣和接受度,這兩年來許多台灣小點如春水堂、芒果冰、大腸麵線、鳳梨酥進駐日本,「但日本其實沒有很正規的台灣料理店,通常都會混合四川菜和中華料理,導致很多人問我台灣料理到底是什麼,所以很希望未來有更多飲食交流。」

問起她當下能想起來自媽媽的臺菜風味,她說:「剛好早餐吃了蘿蔔糕,小時候在台北飲茶一定會點,現在也能立刻想到媽媽做的口味。她過世之後雖然很懷念這道料理,但始終沒想過用手工重現,直到找到食譜,目前做了 5、6 次還沒有成功,很可惜媽媽在世的時候沒有學到。」這麼說,後悔是人生必要的前進動力嗎?一青妙曾在書中坦言,讀著媽媽保留的書信,其實喚起她心中的懊惱、不甘,但如果母親還健在,自己也可能到現在都不會懂得孝順;母親真正留下的禮物,是讓她重新珍視家庭、親緣;和家族的關係也是在父親過世後才開始建立,了解顏家的歷史並參與家族事業,「每次回來和叔叔們吃飯,到場的都是 70 歲以上的人了,我這一代的親戚多半都在海外,很多人只會講英文,我妹妹則只會講日語,彼此可能因為語言溝通困難,而遺失家族關係。」

若母親還在世,就是年滿 70 歲的老太太了,雖然能從長相、個性都很相似的阿姨身上捕捉神韻,但對一青妙而言仍是難以想像,「她在照片裡跟我的記憶中永遠是 40 出頭的樣子,沒有白頭髮和皺紋,所以無法想像她說腰酸背痛或要染頭髮。早一點過世,留給孩子的記憶就還是年輕的樣子。」繼承了母親容貌與父親性格的一青妙,自認有一部分執拗如書中所呈現的父親:話說得不多,也不擅於表達感情。《我的箱子》中,讀者看見她每次轉進新學校,都很開心能變成一個和過去不同的人,好似總擁有「重新開始」或「體驗不同人生」的願望,估計這也是她從事表演的原因。她說明,「大家都說看到我演戲,很難想像我可以有那麼充沛的感情,但那其實是真正的我,平常我是想要這樣表現的,只是做不到,所以用別的身分去表達比較容易,表演是想把真正的自己釋放出來。」不時演出舞台劇的她,特別喜歡情緒強烈、能讓平時隱藏的情感一次爆發的角色,她也期待參與電影,更希望目前出版的兩本書,能有改編成電影的機會。

尚在為《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宣傳之際,一青妙的第三本書已經完成,8 月份將率先在日本出版,「新書是關於台南,因為第一本以父親為主,第二本是母親,第三本就希望把焦點放到自己身上。」這幾年一青妙來台頻率高,透徹了解父母的年代背景後,便想知道更多現在的台灣,加上幼年在台生活時期,幾乎未離開過台北,於是她花了一年環島,並對台南一見鍾情。往後,一青妙懷抱著身為台日混血的文化使命,「我在寫書之前完全不知道台日的殖民歷史,而日本有一個戰時在台灣出生、被稱做『灣生』的族群,10 年內他們將進入生命尾聲,我想趁最後機會和他們接觸,把他們的體驗寫出來。」經歷前兩本書的旅程,一青妙姊妹找回共同的家庭記憶,就像從長輩手上承接了寶物,她將以身分做為中介,將這些經驗、故事,傳遞給年輕的下一代。

 

#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我的箱子 #一青妙 #一青窈 #出版 #文學 #日本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孫志熙
撰稿孫志熙
攝影兄弟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