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夜雨百年燈(三):雨中咖啡撲鼻香

港都夜雨百年燈(三):雨中咖啡撲鼻香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4.05.2016

1951 年,時年三十二歲的作曲家楊三郎在基隆國際聯誼社擔任駐團樂師。在他來到基隆之前,已經與周添旺聯合創作《孤戀花》、《思念故鄉》、《秋風夜雨》等膾炙人口的台語歌曲,成為日治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基隆終年不斷的雨霧,果然成為音樂家最佳的靈感來源,某天晚上,他聽著雨聲,內心忽然湧現出一段優美的旋律,立即將它譜成曲調,名為「雨的ブールス」。

聯誼社樂團內的小提琴手呂傳梓聽了「雨的ブールス」,被曲子的旋律深深打動,自告奮勇為其填詞,於是《港都夜雨》就這麼誕生了。日後這首歌果如呂傳梓所盼望般,成為傳唱大街小巷,屢屢被不同歌手翻唱的經典歌曲。

《港都夜雨》的港都其實不是高雄,而是北台灣的最大商港基隆。這首歌的旋律雖然有點憂傷、淒涼、悲苦,卻也有獨屬年輕人的一份瀟灑狂放。歌詞描寫年輕人身在異鄉的寂寞:「今夜又是風雨微微,異鄉的都市路燈青青,照著水滴,引阮心悲意,青春男兒不知自己,要行叨位去啊──漂流萬里,港都夜雨寂寞暝⋯⋯」作曲者楊三郎已過而立之年,羈旅異鄉孤身打拚,生活在霧雨迷濛的基隆港邊。青春歲月,遭遇歷史劇變,新的時代來臨,過去習以為常的一切馬上將成舊時代遺跡,這位曾在日本時代寫出許多暢銷歌曲的作曲家,是否對未來感到深深的茫然呢?

這首歌之所以能傳唱數十年,應該跟他精準捕捉戰後臺籍年輕人的普遍情感不無關係。這些情感的生發,跟基隆市的空間特質有直接關係。五○年代,臺灣慢慢從戰爭後的殘破復甦,基隆作為臺灣連接世界的轉運空間,是名符其實的國門。不論是搭船出國也好,或是外國商品集散地也好,這裡都是臺灣人接觸世界的第一站。隨著基隆港貨物吞吐量漸增,貨運、船商、報關行、委託行等產業逐漸形成聚落,釋出大量工作機會,吸引外地年輕人大批大批移入基隆。

機會與風險往往就是一體之兩面,年輕人湧入基隆奮力工作,賭上他的青春與未來,可誰又能確知幸福一定會降臨呢?《港都夜雨》唱的不只是詞曲作者的時代感受,同時也是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縮影。只是,六十多年過去之後,《港都夜雨》詞曲依舊,基隆的光景卻已全然改變了。港口商機不若以往,又缺乏新的產業,基隆年輕人面臨到異鄉討生活的問題。《港都夜雨》聽起來一樣憂傷,只是主角可能換成在基隆出生長大的年輕人。

許多基隆人不忍心故鄉被遺忘,回到基隆努力發展之餘,嘗試將基隆的美好推介給朋友,希望基隆人能夠以自己的故鄉為榮,也讓外地人更加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金豆咖啡.品味迴廊」的老闆夫婦就是一例。

其實基隆港南岸市區本來就散落很多間咖啡店,而且型態多元,從簡單的路邊吧臺到專屬店面都有,室內設計從最樸素的到最精緻的都有。這些咖啡店往往跟小吃店、五金店等各類社區商店比鄰,金豆咖啡的左右鄰居就是佛具店、茶葉店。最有趣的是,這些咖啡店的消費年齡層分佈非常廣,甚至六十歲以上的銀髮族佔很高的比例,構成基隆市區相當特別的風景。對許多基隆人來說,喝咖啡並不是文青、貴婦、商務人士才有的嗜好,需要一番打扮才能進行的活動,而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一種習慣。

老一輩的基隆人將喝咖啡當成習慣,跟港口城市的貿易史深有關係。基隆作為臺灣出入國際的門戶城市、舶來品的集散地,是台灣接受西方時髦流行文化的第一站,當然少不了各種外國飲食。咖啡豆的轉運和品嚐,正是其中之一,因此喝咖啡很早就是基隆人日常生活中的風景。九○年代初,第一家金豆咖啡由老闆的父親王國生在基隆市區左側的 31 號橋下開設,半露天的咖啡店,以盆栽區隔雅座和馬路,優雅中帶些草莽氣息。王國生講究咖啡的品質,堅持每一杯咖啡都要細細烹煮,後來兒子王鴻麟接手,把這樣的精神傳承下來。

曾經在臺北從事美術設計的老闆娘回來基隆,與先生在金豆咖啡附近找了一間老房子,開設全室內的「金豆咖啡.品味迴廊」。老房子外觀仍有多年前基隆的繁華印記,屋內的擺設則十分溫馨雅致,棕色調的裝潢,增添這間咖啡館的古樸氣質,與它的年紀相得益彰。店內販賣的飲料不只有咖啡,不過以淺培咖啡為招牌。這些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咖啡豆,都是老闆精挑細選下的成果,手沖之後散發淡淡的果香或花香。店內提供的甜點也十分講究,而且不定期推出隱藏版甜點,每次來這裡喝咖啡可能都會遇見驚喜。

談起基隆的興衰,老闆娘心中有無限的感慨,小學時從高雄搬來基隆,恰好見證基隆經濟最鼎盛的時期,那時候廟口夜市的洶湧人潮一路延伸到金豆咖啡所在的忠三路,現在的忠三路到了晚上八點之後,基本上已冷落車馬稀。委託行生意不再,一一倒閉,又沒有新的行業進駐,基隆港南岸的市況相當蕭條,但這事實上只是冰山一角,整個基隆的人口一直在外移。「很多人希望基隆整個打掉重練,他們不知道這裡的故事,也不知道這些老地方的寶貴。」老闆娘惋惜地說。

有感於年輕人返鄉謀生難,基隆人對自家歷史極度陌生,老闆娘希望咖啡店可以為基隆催生未來,因此一樓開闢寄售文創商品、出版品的空間,二樓打造為辦活動的多元空間,可在此舉辦展覽、講座、電影放映、讀書會等。這些年來,吸引不少文史工作者來此分享經驗,許多關心基隆事務的年輕人更以這裡作為討論的場所,策畫各類認識鄉土的系列活動,一起來為基隆的生機努力。

或許多雨的基隆,仍然無法脫離《港都夜雨》的寂寞悲情,但是金豆咖啡以身作則,在沒落的老街區努力凝聚人氣,提供年輕人發想創意的場地。多雨的基隆,因為多了這道溫暖的燈火,似乎也不再那麼悲涼寒冷了。

#基隆港 #楊三郎 #港都夜雨 #咖啡店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莊祐端
攝影莊祐端
圖片提供Wei-Te Wong(CC by 2.0)、金豆咖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