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台北電影節|
愛情羈絆的美好與感傷

2016 台北電影節|
愛情羈絆的美好與感傷

作者張硯拓
日期06.07.2016

愛情是人生最大的驅動力之一,它引出我們和他人「連結」的慾望,引出對分享感知的需要,也在多數時候導往家庭——或該說是,陪伴彼此共同生活的希望。

但愛情帶來相處,相處會暴露差異,當甜蜜退散之後,能順利存活的愛情並不多。當熱戀期的緊緊相伴彼此相依,變成了綑綁和不自由,一旦戀愛中人醒了,關係也差不多近尾聲了。不過,在本屆的台北電影節有三部電影,不約而同地碰觸了愛情的消逝,更都給予劇中關係不能說斷就斷的理由:因爲曾經相愛的兩人留下了證明。他們都有了孩子。

這其中,最受期待的當然是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新作《比海還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故事圍繞著阿部寬飾演的主角良多,他是個十多年前得過文學獎,但那之後就無法再上一層樓的「前」小說家,如今過著掙扎於寫作,一邊在徵信社工作「觀察取材」,還不時跟母親和姊姊借錢的窩囊日子。然而除了在公務上看遍了人性的醜陋面,及擁有愛賭錢守不了財的壞習慣,他有個已經離婚的前妻和兒子,而當一個夠格的爸爸,以及盼望前妻回頭,是他現在人生所有的想望。

是枝裕和對人際的細膩觀察,以及滿滿的人生道理訴說,是他一向的創作標誌,這次同樣表露無遺。而有別於前年《海街日記》的清甜,《比海還深》無疑現實也無奈了些,透過徵信社工作,揭露出許多社會況景,和故事主題的交錯,頗有今年稍早岩井俊二被遺忘的新娘》那樣的多元氣氛。在《海街》裡如影隨形的「死亡」意象在此也再度出現,因為父親的過世,讓阿部寬及小林聰美飾演的姊姊,都一再回到母親(樹木希林)所住的國宅,既是陪伴,也是依賴。因為一人的逝去,反而為留下來的人們帶來黏著的契機,這是導演信奉的生死價值吧?

再說到愛情主題,由真木陽子飾演的前妻,到電影後段的戲份才逐漸吃重,這父/母/子的三角張力也構成全片重要的兩個漩渦(另一個是前述的母親/姊姊/弟弟三人迴圈),他們的婚姻失敗在於,阿部寬的性格「無法當個負責任的丈夫/父親」。而如今,前妻帶著兒子已邁入下一段戀情,但良多始終放不下,不願接受自己的失格,也抱著想當更完整的父親的「責任感」。

電影末段一場因為颱風夜,而已經離異的一家三口不得不在婆家共度的戲,是出乎我意料的安排。好在是枝裕和並非天真童話的創作者,他藉這場戲要說的是其實釋懷,不是不合理的誠心感動天。終究人世是殘酷的,悲傷的人只能靠著茁壯自己,來陪伴和拯救自己。

另一部談「成年人愛情關係」的是《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這是一部典型的紐約都會喜劇,帶著伍迪艾倫和諾亞波拜區的氣質,又因為伊森霍克的參與,而讓人忍不住聯想到【愛在】系列三部曲。在整個故事核心,則是《紐約哈哈哈》、《紐約新鮮人》的靈魂人物女主角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始終無法維持長期關係的她,非常想要自己的孩子,卻在就要接受捐精懷孕之際,遇上想成為小說家的知名學者伊森霍克。這兩人擦出一場從靈性的相知到相惜而生的戀愛。

然而,伊森霍克的角色已婚,有兩個孩子,其妻子更是同樣知名的學者。扮演妻子角色的茱莉安摩爾精彩十足地演出一個強勢的、知性而嘴利的,充滿現代感的中年女性,他們的愛情想必火化四射,但他們的婚姻也處處是險境。面對相對年輕的,不那麼有攻擊性,又能扮演「崇拜者」的葛莉塔潔薇,伊森霍克沒多久就投降了。於是妻子和家庭都成了過去式。

但這部片很「伍迪艾倫」的地方在於,真正的重點在「那之後」。三年後,在已經育有一個小小女兒的這個家中,問題開始浮現:靠著知識和對文學的熱情闖蕩世界的伊森霍克,終究是個中年大男孩,不是稱職的「伴侶」和「家長」。葛莉塔潔薇眼看婚姻出狀況,又再度想逃了,而她異想天開找上茱莉安摩爾幫忙,道出她的「計畫」⋯⋯至此,電影往荒謬的方向走,又難以否認這其實是真實的人生,或至少是真實人性,可能上演的劇碼。

第三部關於長期關係的衰亡的電影,是法國片《愛情未來》(Things to come)。由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 )飾演的哲學教授女主角,和丈夫二十五年的婚姻漸漸褪色,而她還要夾在百般依賴的控制狂老母親、及學術著作不再受市場青睞的焦慮中。雨蓓女神的演技當然沒話說,故事本身並不特別側重愛情、家人、事業、學術或師生關係等等這麼多面向的哪一面,而是讓她收放自如又充滿寫實感地,演出一個六十歲知識份子女性的進退維谷。

巧的是,正如《NY單身日記》,《愛情未來》也以學術人士彼此間的婚姻為主幹,這些在許多學生心目中的人生導師,在面對自己的困境的時候,也同樣捉襟見軸。本片中,伊莎貝雨蓓跟丈夫的婚姻不若《NY》那樣針鋒相對,但彼此敬重而少了點「凡人」味的相處,也缺乏輕盈的趣味。這同時,這部片在知性上的企圖還挖得更遠:

電影後段,女主角和她那位年輕又帥氣的得意門生(前博士指導學生) 的相處,漸漸變成她生命的重心,雖然這劇本沒有把它轉化成某種姐弟戀,但雨蓓的角色從一個有點躁進的、充滿活力和可能性的他者身上,找到動力和心靈依託,這是肯定的。只不過到最後,她也無法找到什麼人生突破口,這告訴我們有時候,已經不是孩子、家庭責任、情感的放不放得下困住你,而是在某個人生階段後,很多可能性已經降低,而沒有多少未來可找尋了。

從電影看人生,也在人生不同階段一再檢視電影,它告訴我們有些事無法逆轉,也有些關係不可能切斷。愛情讓我們飽滿地活著,但它和自由是兩個不相抵觸、卻也不完全包容的概念。有時候我們是故意要被困住的,因為沒有羈絆的人生,反而太散,太無趣了呢。

 

【張硯拓】
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比海還深 #伊莎貝雨蓓 #伊森霍克 #伍迪艾倫 #台北電影節 #是枝裕和 #海街日記 #張硯拓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