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勞工影展:青貧世代

2016 勞工影展:青貧世代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6.08.2016

青年貧窮:全球化下的窮忙世代

2016 年,當我們這些出生於解嚴開放時代的七、八年級生,逐漸離開校園的保護傘,成為社會 中堅,我們遇見的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2016 台灣國際勞工影展以《青蘋果失樂園》、 《拉開世界生產線》、《無名英雄的冒險旅程》、《面向陽光齊步走》四大主題,試圖 透過影像來回應全球化之下的青年所面對非典型勞動、窮忙等等問題,並期待以影片搭配座談 的方式,帶領所有觀眾尋找問題解方。

青蘋果失樂園

開幕片《非典死亡事件簿》針對美國非典型勞動進行深入研究,圖為劇照。

現在台灣的青年面對的是怎麼樣的處境?年輕人是否能得到一份穩定、安全的工作?

過去,如果好好念書,大學畢業出社會後,至少能找到一份能夠養家湖口的工作。如今,文憑貶值,高學歷無法保證就業,在我國青年失業中,學歷在大學以上的失業率明顯偏高。就算頂著碩士資格,薪水可能連三萬都不到。辛苦工作一、兩年,薪水都沒調漲,反倒是巷口礦肉飯從 70 塊漲價到 75 塊。

如果是以學貸來支付學費的話,情況更慘。假設私立大學學生大學四年都使用學貸,剛出社會時,身上就背了約四十萬負債。若他連高中都申請學貸,那學生時期的助學貸款可能高達六十萬。當薪水只有兩萬多時,他要怎麼還?還的完嗎?

在這些非典型就業中,最大的問題是派遣。為了降低成本,許多老闆將工作外包給派遣公司。 派遣工的工作完全沒有保障,不僅沒有升遷機會,還要面同工不同酬、工作不被保障、發生職災時遭踢皮球、「兩個老闆=沒有老闆」等險惡處境。就算真的找的到工作,青年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呢?現在,傳統穩定就業減少了,青年只有非典型就業的機會,這些工作都是不安全、不穩定的工作類型。非典型工作有「九低」:低薪資、低福利、低工作地位、低安全保障、低連結性、低自主性、低技術性、低挑戰性以及工作穩定度低。年輕人普遍低薪、工作不穩定,所得連自己都養不起,完全被債務透支。

如果不想做這些非典型勞動呢?長期失業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年輕人只有兩種選擇,若不從事高度不穩定、隨時失業的非典型工作,就要陷入長期失業的困境。根據統計,20 至 24 歲青年失業率高達 12.27%,是整體失業率的三到四倍。但不管是哪一種,都只會越做越窮,越做越悲觀,沒有翻身機會。

這不只是台灣青年的問題,這是整個邁入、或正在邁入「已開發國家」的年輕人共同的面運。 隨著 1980 年代已開始國家鼓吹勞動彈性化,正職工作減少,非典型就業、低度就業人口增加,失業、長期失業非常嚴重。1990 年代以來,已開發國家失業率持續上升。青年狀況更慘,失業率是成年人的 2 倍。所以,現在可說是邁入一個全球性的「新貧時代」。

拉開世界生產線

《跨國生產的真實代價》劇照。

如果已開發國家的年輕人面對的是不穩定、低薪的非典型勞動,那開發中國家的年輕人呢?拉開世界生產線

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衣物,都來自開發中國家的年輕人。雖然他們就地理位置上跟我們並不遠,頂多四、五小時的飛機,但他們所面臨的處境卻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他們可能跟我們同樣歲數,甚至比我們還小,可能不到十歲,就開始在工廠中工作了。許多開發中國家工廠都使用童工,童工大多 10 到 14 歲的小孩,年紀最小的甚至只有七、八歲。

開發中國家工廠的特色是工時長、薪資低、工作條件非常惡劣。為了領取微薄的報酬,年輕勞工需冒著割傷、聽力受損、藥物中毒、背痛、意外事故等一再發生的風險,才有可能完成規定配額。

牛仔褲廠房內,年輕勞工對每一件牛仔褲進行刮擦,好讓牛仔褲看起來有年份,但每刮好一件牛仔褲能賺的錢不到台幣五毛;紡織廠內,工人使用各種染料、化學藥劑來為牛仔褲著色。過程中,許多化學藥劑以腐蝕性煙霧的形式融入勞工的身體中,本該對此進行保護措施的工廠卻因省成本假裝一切安全無虞。

有電子零件工廠工人,不斷在粉塵、噪音、乙丙醇、輻射的環境下工作,最終罹患淋巴癌。公司面對工傷工人,不是盡力協助,而是強迫解除勞動契約,跟法院說那不是他們的員工;也有半導體工廠員工,因長期暴露在有毒化學物質下,不斷吸入包括苯在內的有毒物質,最終罹患白血病。

工人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八小時,只有在發薪日可能可以短暫休息幾小時;工廠宿舍也小得驚人,每二十平方公尺擠八個人,還須自行負擔床位費、電費、水費和餐飲費;因薪資實在太低, 許多勞工被迫「自願加班」,工廠旺季時(9 月至 1 月)每月加班往往超過 160 小時。

青年貧窮是個全球現象,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貧窮。如果已開發國家年輕人的慘狀是隱藏在富麗堂皇的摩天大樓、車水馬龍的城市街道、燈火璀璨的夜景之後,開發中國家的年輕人,佔了全球 90% 青年人口的開發中國家青年,他們所面臨的就是赤裸裸的剝削與血汗交織的險境。如果你想要工作,最好當作沒看到這些問題。千萬不要聲張,否則就得打包走人。

無名英雄的冒險旅程

《NY 路邊攤》貼身紀錄無證移民(undocumented migrants)在異鄉打拼勞動身影,圖為劇照。

這兩個世界的年輕人是否有交集呢? 當然是有的。有些已開發國家的人,以慈善之名到第三世界的國家,但他們真能「拯救」第三世界年輕人的悲慘命運嗎?也有第三世界的年輕人,抱持著對新世界的嚮往,奮力的越過苦海、邊界,卻發現在他們面前的仍是無止盡的剝削、貧窮、恐懼以及痛苦。

對於嚮往更好生活的年輕人,幸運的話,可以花一大筆錢「合法」出國工作。這筆錢,可能是多年的積累,也可能是全家的積蓄,但要全交給仲介才有可能離開母國。到了新國家後,不僅身無分文,甚至可能老家已是負債累累,僅能接受仲介的安排,到預定的地方工作。

但到了工作地點後,可能工作條件、環境跟仲介當初所述完全不同,護照還被老闆沒收,想要求救,卻因語言不同而求救無門。在工作上,不僅要被當做「次等族群」對待,還可能受到虐待。不想做了,卻想到來這裡已欠了一屁股債,老家還在等著你匯款回家,只能長時間受到雇主的虐待和仲介的恐嚇,加上語言障礙,求救無門;真的受不了了,就會變成「逃跑外勞」,僅能做些黑工,還要每天擔心被警察拘捕,被迫遣送回國。

上面的慘狀還是「合法」移動,大多數的人根本沒有這個機會,僅能透過各種途徑,潛入已開發國家,成為非法移民。 2014 年期間,有 3500 人因試圖橫越地中海慘遭溺斃;2015 年頭三個月,就有 300 人因飢餓、船員虐待等理由死在安達曼海上。也有許多人受困於海上,又被各國政府拒絕入境,成為海上人球。

就算僥倖偷渡進去,非法移民意味著低薪、低福利、無保障、無勞動合約,只能做繁重、辛苦、 危險性高的工作。移民大多缺乏專業技能,就算有,在移居國也不被承認。只能在社會底層,飄泊不定,成為「黑工」。黑工大多只能從事低技術性工作,就算國家有勞動法令,頭家也會想說反正黑工不趕聲張,就視法律於無物。永遠比別人晚走,領得比別人少錢,作些其他人不想做的事。

為了逃避搜捕,可能每半的月就要換一個工作地點,不然被抓住,就要重罰,還要被遣送回國,幾年汗水馬上化為泡影。這也造成許多童工,很長的工作時間讓童工失去就學機會,唸到一半因家庭因素輟學亦不少見。移工家庭要常常搬遷,孩童不斷轉學,適用新環境,專心念書對他們來說更加困難。

面向陽光齊步走

《正義三明治》是無證移民(undocumented migrants)團結組工會爭取權益的故事,圖為影片海報。

這是個貧窮的時代,這是個世界上 99% 的人都陷入悲慘命運的新貧時代。在這種悲慘的情況下,在這種人吃人的社會中,唯有團結,才能為我們找到新的方向。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只要集結一百個人、一千個人,團結起來,還是能產生力量。

在這個貧窮、分配不均、壓迫的世界裡,只有起來,勇敢的站起來,與其他 99% 的人站在一起。以集體的力量,才有可能扭轉這個資本橫行的世界,走向一個真正民主的社會。

外賓邀請

本次影展預計邀請兩位外賓,均為深耕美國勞動影像多年,且關注非典型勞動及工會運動的青年影像紀錄者。將邀請外賓於影展開幕式致詞、與談,並且於影展期間安排主題座談及活動參訪。

《非典死亡事件簿》(A Day’s Work)導演暨製作人大衛‧德賽利歐 Dave Desario

德賽利歐是美國派遣工聯盟(American Temporary Workforce, AATW)的發起人之一,自己本身也曾經是派遣工。德賽利歐在皇后區(Queens)一間車體零件工廠的地下室做派遣工作,同時與紐約郵報網站合作,以自由記者方式提供新聞影像,之後工廠撤廠移往中國及墨西哥。迪賽利歐為美國派遣工聯盟架設網站並且持續更新研究內容,為目前美國重要 的派遣勞工相關資料線上來源,《非典死亡事件簿》(A Day’s Work)則是為了引起社會對美國勞動議題關注的重要作品。

弗蘭德的導演之路始於伊利諾州的公共電視台和芝加哥導演協會。2002 年,他開始在芝加哥 廣播電視公司工作,負責製作公共電視的艾美獎及其他影視活動影像。現為獨立電影製作人, 紀錄片《移民國家》(Immigrant Nation)以拒絕遣返的芝加哥單親媽媽為故事主軸,關注移 民人員問題,該紀錄片中的部分影像即由弗蘭德拍攝提供。此外,亦與奧斯卡獎金像攝影師韋 克斯勒(Haskell Wexler)合作拍攝紀錄片《芝加哥的四天》(Four Days in Chicago),以社 會運動參與者的角度記錄芝加哥的日常抗爭及政治。弗蘭德的多部作品曾在美國中西部電視節 目「Labor Beat(勞工脈動)」及公共電視節目「 Pedal America(兩輪轎車凸美國)」播出。

弗蘭德的紀錄片《工佔共和國》(Workers’ Republic)記錄 2008 年遭到不當開除的共和牌門窗公司工人佔領工廠的故事,曾參與 2011/2012 台灣國際勞工影展及 2013 鐵馬影展及歐美地區共 7 個影展,並且在 2010 年的 Big Muddy Film Fest 獲得約翰麥克人權影像大獎(John Michaels Human Rights Film Award)的殊榮。

弗蘭德的新作《教師大聯盟》(Schoolidarity)則是以 2011 年公民佔領威斯康辛州議會及 2012 年芝加哥公立學校教師罷工為故事主軸,提出對社會運動及工會的不同觀點。

 

【2016 勞工影展:青貧世代】放映及活動

 

本次影展將於 8 月 26 日至 8 月 28 日期間假光點華山電影院,放映精選國內外優秀 的 18 部勞動影像作品,並於 8 月 29 日至 9 月 4 日於慕哲咖啡舉辦連續七天的放映座談,包含《非典死亡事件簿》《跨國生產的真實代價》《機器人夢遊症》《快跑三十六小時》《被偷走的七天》《貧窮股份有限公司》《外宿》共七部精選影片,現場邀請經驗豐富的工會幹部、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學者前來與談。此外,特別于 TED x Taipei 舉辦特色影片《教師大聯盟》的放映,並邀請導演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對談。

#勞工 #勞工影展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資料提供2016 勞工影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