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個人刺青工作室(一):刺青的一百種方式
在過往的社會中,許多人對刺青帶著負面聯想,覺得只有具特定身份的人才會刺青,例如幫派、監獄受刑人等等。而刺青的另一個說法「紋身」,則讓人聯想到其與文化、族群較相關的事物,例如泰雅族的黥面傳統、泰國經文刺青或毛利人象徵地位的圖騰紋面。在當代流行文化裡,刺青則變成一個表達自我的方式,如同穿著品味一般,在身上留下獨特的印記。
從傳統到次文化、青少年反叛象徵到品味代表,甚至是藝術創作,刺青在現代社會中已經有不一樣的意義。而刺青的工法也從帶有儀式性質的手工刺青到使用機器,從前人們在特殊的房間或地點由僧侶或長老執行刺青,現在人們去刺青工作室裡與專業刺青師討論選圖、畫設計圖,最後獲得對自己具紀念性質的印記。
不過刺青這門藝術也持續處在變化之中,而不管是刺青師還是想要刺青的人,都在尋求、開發更多變形式,像之前 instagram 爆紅的烏克蘭女刺青藝術家,將植物花草直接轉印在皮膚上,如實在皮膚上刺下草葉的特殊細節,展現如手繪質感的刺青圖案。
前一陣子也風靡以白色顏料完成的刺青,根據原本膚色的差異,在皮膚上留下淡粉紅色或米色的疤痕,反映了審美品味的轉換,也顯示刺青的模樣由於工具的轉換和人們的喜好而變得愈來愈多元化。
除此之外,獲得刺青的方式、地點也在改變當中。由於刺青是一門需要專業技術與多年練習和設計的概念才能駕馭的藝術,所以大多數人都選擇到刺青店完成刺青,不過近年網路上出現許多教學影片,示範如何用家用器具 DIY 製作小型刺青機,雖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個有趣的新嘗試。另外也有工業設計師發表「個人刺青機」的發明,大小只有手掌大,雖然新手當然也需要勤於練習才能駕馭,但至少比刺青店的專業器具好操作一些。
個人刺青機所推行的概念是,將刺青視為幫自己留下紀念的方式,不管在生活中的任何時刻,發生充滿意義的事件,就可以將之化為刺青。雖然影片示範教學看來簡單,不過發明者也說明,如果想要大幅刺青、在自己刺不到的部位或需要特殊技術才能完成的圖案,建議最好還是交給專業人士。
在個人刺青機和刺青店之間,還有一種近期愈來愈受歡迎的選項,那就是個人刺青工作室。由於出現的時間還不長,也給人較為隱密的印象,即使想要嘗試也可能因為不瞭解而卻步。本次專題將介紹位於台北的兩間個人刺青工作室,訪問兩位風格迥異的刺青師,帶讀者進入個人工作室,除了他們的創作歷程分享以外,也可以看見顧客刺青過程。對刺青有興趣、想嘗試或想成為刺青師的讀者或許也能獲得需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