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人的漫畫,12 位漫畫家手稿的飄搖宇宙:【熱帶季風——亞洲紀實漫畫原稿展】

給大人的漫畫,12 位漫畫家手稿的飄搖宇宙:【熱帶季風——亞洲紀實漫畫原稿展】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0.12.2019

通勤的機車騎士,肅穆的布農族人,興辦喪儀的村老。一幅幅漫畫,靜止在垂墜的絹絲上,風一吹,半透明的印象隨之飄逸,彷彿就活了過來。這裡是「熱帶季風——亞洲紀實漫畫原稿展」。如同跋涉過半個亞洲的暖風,挾著水氣抵達島嶼,讓更多元的生命得以迸發,給大人看的漫畫刊物《熱帶季風》,或許也是肩負著這樣的希望與可能,一路走過來的。

以記錄社會現實、留下主流文化尚未能完整收納的為理想,《熱帶季風》從 2018 年創刊至今,已經發行到了第三冊。即將推出第四冊的同時,出版社慢工文化舉辦展覽,由總編輯黃珮珊策展、《熱帶季風》標準字設計師何佳興負責展覽主視覺,邀請 12 位參與這份刊物的漫畫家展出自己手稿,並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

對仍不熟悉《熱帶季風》的人而言,這是一次用身體認識這份刊物的機會;對既有讀者而言,這也是創刊至今的一份回顧與展望,甚至能更深入體驗各個紀實漫畫家的創作精神。本文盤點過去三冊《熱帶季風》的核心主題做為展覽的概略性介紹,並帶領看見展覽現場的殊異風景。

IMAGE

攝影盧昱瑞╱慢工提供

《Vol.1:季候風相遇的地方》以多元的創作內容開拓紀實漫畫的豐富性。封面上的摩托車瀑布,來自陳沛珛的作品〈通勤日常〉,漫畫家從最貼近生活的題材著手,記錄台北城裡的魔幻即景。其他來自亞洲不同地域的創作者,也分別給出風格與類型殊異的作品。建築大叔的〈沒有開拓者的年代〉以澳門為主軸拉出時間線,回顧八零年代的童年街景,也從建築工作者的眼光臆想未來的都市規劃,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深刻印象。

IMAGE

攝影盧昱瑞╱慢工提供

IMAGE

攝影盧昱瑞╱慢工提供

開闢格局之後,《Vol.2:東南亞映像》開始對單一主題投以更深沈的凝視。聚焦在東南亞,同樣參與第二冊創作的陳沛珛,改編帕達・雲的小說〈括弧裡的或然率〉,再現一個孤獨少年眼中的泰國。61Chi 近來透過漫畫在社群上積極為社會議題發聲,經過深入田調,〈大海〉反映了台灣遠洋漁業對東南亞移工的剝削,充分體現漫畫紀實性之可能。大海隱喻著未知,既可以通往夢想,也可能致使毀滅,凸顯出小人物的飄搖與身不由己。

IMAGE

攝影盧昱瑞╱慢工提供

IMAGE

攝影盧昱瑞╱慢工提供

延續紀實關懷,《Vol.3:安靜的戰地》回歸生活,卻也走入戰地,一則則故事,描繪那些靜靜為生活奮鬥的人們。〈作旁邊的豆豆們〉以遊記形式呈現布農部落的傳統文化,「豆豆」不僅是日常農作物,邊緣荒地生長的特性,也象徵著漢文化下的原住民精神;〈異鄉人〉以記者鍾聖雄的報導為腳本,由曾耀慶創作漫畫,講述一個非法越南移工,在接到父親死訊後抱著骨灰流離異鄉的處境。從原住民到移工,都揭露了主流文化的擴張下,他者夾縫求生之艱難。

IMAGE

攝影盧昱瑞╱慢工提供

IMAGE

攝影盧昱瑞╱慢工提供

IMAGE

攝影盧昱瑞╱慢工提供

上述的作品手稿陳列於「主展區」與「移工主題區」。另一處「NOvia 主題展區」,除了 NOvia Shin 冼佩珊的〈老吉隆坡的 24 小時〉漫畫手稿外,暗室中展出她的美術作品〈不是很遠的地方〉。手工紙造的袖珍古早街屋,試圖重現正被時代洪流沖刷過的怡保風光。「微小」與「不遠」形構出平凡意象,遂有「展示平凡」的反差——藉由這份作品,NOvia Shin 希望大家重新注目那些已經成為遠方的日常,同時呼應了《熱帶季風》「外於主流文化」的獨立精神。

微小、獨特、生猛,正是濕暖的熱帶季風帶來的可能性與生命力。年底前,這一陣風停留在高雄駁二,等待大家前往探險,在這邊,看見生活也看見異域,看見自己也看見他者。

 

【熱帶季風——亞洲紀實漫畫原稿展】

主辦|慢工文化
時間|2019.09.21 - 2020.01.01 10:00 - 20:00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大義區 C7 動漫倉庫

#61Chi #帕達雲 #熱帶季風 #移工 #展覽 #漫畫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馬揚異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