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 選書|軟科幻圖像創作集《Zigma》:活在虛擬世界,我們自由嗎?

BIOS 選書|軟科幻圖像創作集《Zigma》:活在虛擬世界,我們自由嗎?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23.09.2020

1935 年,虛擬實境的概念首次被科幻作家 Stanley Weinbaum 提出,千禧年後,隨著人工智慧的突破,在科技現實即將趕上科幻虛構創作的時代,人類藉由科技來提升對於生活的便利性,更試圖擴展對於未來的掌握,過往對於科幻的疏離感不再只是隔著一本書、一個螢幕,更迅速融入日常。全球各類音樂、藝術、文學創作以科幻元素為題材的作品大幅增加,卻依舊不減各路人馬挖掘科幻,也許這正是科幻的迷人之處,在現實與夢境之間遊走,想像末日來臨、時空旅行、在平行宇宙遇見的另外一個自己……

由插畫家奧斯卡發起的《Zigma》軟科幻雜誌,在今年一月一號募資上線,四月實體刊物正式發行,第一階段預計有四期,首發第一期主題為「虛擬現實」,收入七則短篇圖文小說,由四位主要創作者奥斯卡、manual_for_all、廖若凡、An Chen illustration 和三位客座創作者 Cinyee Chiu、Jason Chuang Art、陳沛珛共同編輯完成。《Zigma》以原創且實驗性的圖像語言揭露了日常異像,同時也留下與自我對話的留白。

「他們是一群活體蛋人,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身在何處,蛋殼裡的 VR 遊戲就是他們的現實,也是他們的全部人生。追求快樂到底重不重要?在這個不知道地球還存不存在的光年,人腦產生的多巴胺成為珍貴的能源,人類成為牲口,一批一批被豢養在外星人製造的快樂農場裡。」——開心農場 Happy Farm( An Chen illustration)

An Chen illustration 在畫面上做了許多 icon 嘗試,以介面設計的元素靠近科幻題材,人物角色的設定上也採用中性樣貌,幻想未來世界裡,各種膚色都只是「人」,沒有標籤。在開心農場這則故事設定裡,假定「玩遊戲」不再只是閒暇時間的娛樂,不用再為了害怕被師長責備而躲在角落偷玩,假若「玩遊戲」變成人生唯一需要做的事,像機器反覆做相同的事,這樣就是幸福嗎?如果不是,那麼快樂的真諦到底是什麼?當科技能夠複製大量的幸福,那或許也是全人類的不幸。

IMAGE

伊甸則是 Cinyee Chiu 因為前年澳洲大火的新聞而誕生的故事,回顧歷史上最熱的一個十年,地球各處氣候失控引發的自然天災,預言 2030 年即是全球氣溫不可逆的臨界點,故事提示出當地球已不再適合人類定居,生活在虛擬與現實的界線裡模糊,如果有一種科技能夠讓你永遠活在虛擬世界,你願不願意去?

奧斯卡筆下擁有自由意志的機器人讓人想起《銀翼殺手 2046》的意識探索;廖若凡去對白以時間流保存高度資本主義化世界裡小人物的時間感;manual_for_all 則繪畫出《絕地救援》般一人探勘的冒險與孤獨;Jason Chuang Art 採集日常極小的片刻,映照出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面面相覷;擅長反思城市疏離感的陳沛珛也在終章留下對科技冷漠的懸念。

IMAGE

IMAGE

搭配不同的故事篇章,設計編輯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藉由不同的紙質完美襯托每個插畫風格的個性,《Zigma》介於漫畫和小說之間,絢爛奪目的畫面像是開啟了另外一項解讀的可能,以繪畫建立的世界觀是一個開放空間,供讀者投注更多想像。從快樂、自由、孤獨、與無意義的存在探索,來到放棄肉身投入精神虛擬世界的懷抱,在科幻裡洞察人性,提出對於未知的想像,放大恐懼的層次,同時也帶領我們回過頭來檢視身處的時空之下:現在,我們願意如何去生活?

 

《Zigma》

 

 

 

 

 

 

 

作者|奥斯卡 Oscar T,manual_for_all,廖若凡 Jofan Liao Illustration,An Chen Illustration,Cinyee Chiu
出版者|Fliper
出版日期|2020.07

#Zigma #科幻 #科技 #插畫 #漫畫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洪以樺 Chair Hong
攝影洪以樺 Chair Hong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Le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