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雙眼睛在看你,你還可以是自己嗎?專訪 LINION

這麼多雙眼睛在看你,你還可以是自己嗎?專訪 LINION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5.11.2020

他和兩個姊姊與七隻小狗一起長大,從小,他已經習慣看到路邊的小狗就以童音說嗨,直到二十三歲,遇見路邊小狗還是會無視主人、直接看著小狗的眼睛以卡通腔說:「嗨依~」

學齡後,父母帶他嘗試過各種才藝班,領著他去畫畫、踢足球、練武術⋯⋯。

那時班上某位同學的爸爸是一位民歌歌手:「你看到一個大人站在一百多人面前唱歌,你會覺得,哇、世界被打開,我也想要那樣,他邊彈邊唱,好帥喔。我又看到我同學也在台上彈吉他,就覺得很想學。」

沒多久,他們全家就從內湖搬到了淡水,家裡的小狗也有充裕的奔跑空間,雖然生活環境完全變異,他卻忘不了想學吉他的衝動。

「媽,我想學吉他。」學過各種才藝,LINION 第一次開口跟媽媽說自己想學的樂器。

不敢上去的舞台

吉他學到小六畢業,他更確定自己想當歌手。樂器行跑多了,小時候他便印象深刻玩音樂的人們說「貝斯手不重要」,「貝斯手在台灣當時是很不受重視的⋯⋯我就想說為什麼?」為了釐清,也為了理解音樂更多,他跟槍擊潑辣的主唱兼貝斯手子豪學貝斯。「他告訴我 grooving 這個字,一直彈給我看,跟我說這件事是最重要的。我開始摸索,英搖、後搖、Hip-hop、Funk、R&B  的 groove 有什麼不一樣?什麼是 groove?」

後來,他也在樂器行遇到了教導過許多華語音樂藝術家的林少英。「我去上她的一堂課,叫創作新思維,第一堂,老師跟我們講了一節的捷運,完全是瘋子!我不是來上音樂課的嗎?」不過很快地,他就發現自己居然聽得懂老師為何在課堂上談在地文化:「媽媽問我上課學到什麼,我跟媽媽講說老師分享的廟宇什麼的⋯⋯老師講一首歌,會講很多地方的人文、空間跟畫面,講很多故事,最後才讓你聽完一首歌。」比起解構音樂、建立樂理,林少英老師給他的是一種看待音樂的價值觀:「她讓我覺得,音樂人是很需要生活的族群,音樂完全反映你生活的樣貌,她開發我不用樂理去限制音樂的想像。」

林少英老師私底下對 LINION 的父母說,這孩子,是可以送去國外學音樂的。高中畢業以後,LINION 飛到了洛杉磯,在美國流行音樂學院(MI,Musician Institute)修貝斯演奏學程,老師叫他去走一趟教會,他像是整組被打掉重練:「太瘋了。美國教堂是指標性地聚集了很強的 artists,他們唱詩歌時就像在開演唱會,那是我覺得最爽又最難的音樂,沒有譜,這些 artists 就像天生的。」他嚇壞了。當時被邀請上台表演,LINION 不敢。

為了讓自己不再有不敢上去的舞台,不會樂理的他從基礎開始打,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回家:「學校二十四小時開放,我跟我的室友 Hans 就在裡面一直練,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強,為什麼我做不到?想要趕快變成學校裡面最猛的,小學都沒這麼早起過!」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不能辜負父母送他出國的這筆錢。每天彈琴至少十二小時,練到手腕長肌腱瘤。在好萊塢這樣一個群聚瘋子的地方,他為了要把琴練好,花了很多時間在練習、甚至時常忘了吃飯。

他說苦練的過程裡,獲得的除了技術,最重要的還是不要放棄感受生活。有天練琴練到無感,他的貝斯老師 Dave Keif 請他「不要練了,去 Santa Monica 看海吧」,「不過,我真的看完海,就好了。」回頭,他繼續練琴。

學程結束後,他回台灣,以組樂團為目標,開始玩自己喜歡的音樂。

IMAGE

IMAGE

變的是我

回台灣第一天,他就不適應了。他記得一年前抵達洛杉磯時,拿自己的滑板滑在路上,一個黑人走到他旁邊搭話:「那裡的自由是路人跟你講話你不會覺得很奇怪⋯⋯我在台灣機場等行李,旁邊的人一直上下打量我;應該是我那時候已經很習慣很直接地看人,好像大家都會避我的眼神,覺得我很奇怪⋯⋯後來發現其實變的不是台灣,而是我自己。」

抱持著組團創作的想法回台沒多久,樂團吉他手過世了。LINION 擔任了 9m88 巡迴演出的貝斯手,開始與台灣的音樂人磨合。

「少了一個吉他手,剩下我們三個,想辦法做也做不出來。」他為了要把那些可能消逝的東西弄出來,每天看 YouTube,研究怎麼當 beat maker、producer,《Me In Dat Blue》整張專輯都是在錯誤的嘗試中誕生。

「那時候我很閉思(台語內向害羞之意,常表記為「閉俗」),也不知道可以找誰聽我的音樂,就是硬幹,怕這個作品永遠完成不了⋯⋯還有一種錯愕,回國的落差感,就有一種⋯⋯台灣怎麼這樣,我為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我為什麼無法融入自己生長的環境了呢?認知到以後,就趕快調整自己,要怎麼跟自己生長地方的人介紹國外的東西,而不是抱怨別人聽不懂。」

LINION 想起姊姊有一個大學同學是做音樂的,那人正是奇清唱片的主理人陳潁。LINION 給對方聽自己的 DEMO,「我算是小時候都有在看他放歌,我去找他時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可以幹嘛,但我知道自己的東西是台灣市場當時不太接受的⋯⋯不過我看他看我的眼神,覺得他聽得懂。他邊聽邊說這是好東西欸,你有要發行嗎?」

《Me In Dat Blue》一出,音樂評論界許多人開始討論 Neo-soul,甚至有人給了他做的音樂一個名字:「台式 chill」。

「假設現在,我們很幸運趕上這波⋯⋯潮流嗎?其實我一直不覺得是用 chill 來叫它⋯⋯總之就是這個風潮讓我們被看見、能夠做這件事。但,國外有這麼多分支,每一種音樂都有固定的死忠粉絲,但看回台灣去做一些小眾音樂,相對比較少人 appreciate,不像國外看表演的時候,大家都會肆無忌憚地搖擺,就是跳、搖,回來表演時,發現大家只是很默默地點頭。」比起曲風,他語中的「chill」比較接近一種生理反應。

「我可以接受大家需要一個詞來定義這個東西,曲風是一個很模糊的東西,就像當我們還不了解樂器時,觀眾要分辨不同曲風,是需要一個名稱或定義去分類的,就算樂手了解曲風後,也常常透過演奏的過程中漸漸理出頭緒。一直覺得比起定義都不如先享受音樂,快樂自由地聽就好,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願意跟大家分享我所理解的細節,更有趣地去分享怎麼欣賞這個音樂。」

喔 damn,心動

不僅是表演現場的差異,當時 LINION 也反省自己尚未做出讓人可以不顧一切像海浪搖晃的音樂。儘管他形容冷靜是台灣人的美德,仍想衝破這道防線。去年的見證大團,LINION 與 YELLOW 、水源一起表演,台下有一群由 dancer、DJ、畫家組成的「孕婦團」(純為團名,男女皆有)在現場帶氣氛、爆尖叫,懂欣賞。

對他來說,做 Neo-soul 的難,也難在對樂手演奏能力的要求:「最難的是現場演出的魅力,我到現在也是存在著疑慮,什麼時候我才能演成我曾經看到別人表演那樣很瘋、聽到音樂會直接動起來的。」那怎樣是對的?「反過來講,不對的 laid back 會讓你無聊到想睡,拍子如果在 loop,laid back 在不對的點會聽起來超怪,重點在小鼓大鼓選一個做 laid back,讓其一快一點或慢一點,它是在規則裡創造出一個小空間。」可以先簡單嘗試,開節拍器,把一、三拍拿掉,彈二、四拍,先對準保持在 groove 上,再近一步,就是比二跟四早一點或晚一點,讓節奏營造出空間感韻律。

還要講下去嗎?LINION 露出這樣的表情,然後說:「總之就是,自己要享受,快樂感會自己出來,就是多巴胺,你會一種很短暫的戀愛感,喔 damn,心動,覺得好爽。就像是你吃舒芙蕾,也會有這種感覺唷。」

IMAGE

比起他說的「國外的東西」,LINION 真正嚮往的是一種觀眾在現場聽著音樂 kiang 掉,陷入迷幻的鬆軟。

Laid back,LINION 從提醒自己到把這當作慣性。去 MI 以前,他都是玩搖滾,跟隨曲風的改變,也曾去找過歌唱老師,熟悉自己所有發聲方式,試著控制用力與放鬆,於是聲音的傳達也跟以前不一樣:「保持自己用力的方式,用輕鬆的方式把聲音放出來,對我來講是跟自己心理的磨合,站上台,這麼多雙眼睛在看你,你是不是還可以是『很自己』、保有游刃有餘的態度。」

他舉例,聽過許多創作者做 R&B、Hip-hop、Trap,「常常不小心都是想要展示自己很屌很帥,但我如果這樣做很無聊、也不太像我。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的故事,我怎麼放鬆,邀請大家來嘗試。」

謝謝祢陪過我

《Me In Dat Blue》發行隔年,入圍第十屆金音創作獎「最佳節奏藍調專輯獎」,除了 chill,他身上又多了些標籤,好比:靈性,尤其第一張專輯質地沉鬱但觸感輕柔。「那是在音色上做 mixing 跟 mastering 的調整,是製作上很細微的地方。雖然在講很不舒服的事,但也許音樂是可以撫平傷口的,痛苦在今天結束了,可以睡覺了。」

這些體會,不只是因為身邊吉他手的逝去,那些日子,他總共失去了三個朋友,與四隻狗。過著幾乎沒睡覺,閉著眼也在想音樂與生命的混沌生活。

他記得去吉他手的喪禮,瞻仰遺容的儀式中 LINION 全身發麻:「這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人,雖然這是祂的身體。當時沒有辦法面對失去這件事。第二次,看我腦溢血而死的朋友的遺容,一半頭是剖開的,我們繞一圈看祂,我就覺得,人真的很脆弱,很容易就掛掉,那我到底為什麼這麼難過呢?我為什麼不快樂一點?」LINION 送走的小狗,總是趴在錄音室門口等他做完音樂,多是陪伴自己十三年以上的:「第一隻走的是黃金獵犬,大概四十公斤,為什麼會那麼難過?我能做什麼,祂也聽不懂,我能幹嘛。」

每次狗走了,LINION 打給殯儀館、火化、拜拜、撿骨頭,然後下葬。直到第四次:「我沒有哭,我只想說,祢好了,結束了,不會痛了,謝謝祢陪伴我那麼久。」他對生命的理解不一樣:「很多人會跟你說不要怕,但不會跟你講你要有勇氣,這也是思維的改變。一開始我見到我朋友走了覺得好難過跟不捨,到後來雖然很難過,但我會覺得,祢已經給了我很多了、教會我很多的事情,我會覺得這個生命的存在跟結果都是好的。」

「活在當下⋯⋯情緒比較像是海浪,難過一波也會走,快樂一波也會走,先往前走再說。」他說,因此做決定更果敢,無論結果會不會按照想法,「沒關係,我就是先去做了。」

LINION 的爸爸研究類似神祕學,「不過他不覺得那是神祕學,他探索世界不同宗教的內涵,易經、老莊、佛教、基督⋯⋯,最終在講一個宇宙觀,是我爸研究一輩子的東西。」

有一次,爸爸找他,LINION 笑稱「上課」。爸爸要 LINION 看眼前裝滿熱水的茶壺,然後說:「努力跟認真是兩件事。」LINION 形容:「他握著壺身,說這樣拿,叫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再握著把手,說這樣拿,叫認真,一分耕耘,會有九分收穫喔。努力雖然拿得起茶壺,但會燙到,但認真是,找巧的方式去平靜地實行。」握著壺身,正是 LINION 做第一張專輯的方式,「我從小有一種我一定要達到的意志,就很粗魯地去完成。」於是到今年的《Leisurely》,又是他下一個精神層次的探索。

LINION 在中山地下街誠品看到了《放空的科學》,這本書透過實驗分享以「彈性思維」取代「理性思維」、區辨邏輯思考者與冥想者的不同,試著開發平時大腦沒有運作的 ⅚ 區塊。「當時我寫歌寫不出來,覺得自己一直在寫悲痛的東西,可是我想要創造快樂,這本書教導的是放開理性思維,釋放彈性思維。」不去注意,跟隨意識流動,他有時什麼也不做,有時在白紙上隨意記下片段記憶,故事就出來了。《放空的科學》成為了 LINION 這張專輯的 guidebook,排除思考,讓創作出現,也是《Leisurely》的意念。

「早期我爸跟我講一堆老莊的東西,我都聽不懂,慢慢去學這些東西,其實有點難,不太好體現,我才二十三歲,我爸六十幾歲,我要怎麼聽懂他的智慧?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打開自己的眼界。」一壺茶的熱水要自己燒開,一茶壺要自己熟悉重量,練就拿起的方式。

IMAGE

今日不開業

他懂身體力行,在專輯中的〈99〉也講述《放空的科學》的思辨。資訊焦慮、限時動態的社群時代,如何清理後回歸自己;曲目安排在〈99〉之後的〈her〉則是他心靈淨地、靈感繆思,對應放掉邏輯後才能找回彈性;又〈JOMO〉則嘗試在社群媒體轉念,反思演算法與塗鴉牆帶來的假象。

專輯裡他與鍾濰宇共同製作,細節的著墨與樂手溝通都大受幫助:「小宇比較柔軟跟務實,我比較抽象跟感性。去跟不同樂手跟混音師溝通,就會有兩個互補,做起來比較快,不像第一張卡在自己這裡那麼久。」鍾濰宇也鼓勵 LINION 看回自己的長項,以貝斯為主角作曲:「我聽 Chris Dave 打的鼓,覺得我要的是這個 laid back 的感覺,譜先 key 出來,編了 bass,然後找唐貓的 keyboard 手少瑜跟鼓手阿丹幫我彈跟打。」而後,他找了自己唸 MI 的老師、Moonchild 的鼓手 Efa Etoroma, Jr. 一起製作了這張專輯裡的六首歌:「我覺得有種狀態,真的只有他打得出來。」

《Leisurely》的 featuring 陣容精實,找雷擎一起做〈Mountain Dude〉:「他也是很全能的創作者,我跟他創作很方便,他打鼓我提供 bass,鋪一個底,東西一下就出來了,用 JAM 的感覺去抓,我們就分享彼此的感覺,說很像山啊什麼的,開始聊天,DEMO 的詞就出來。」與陳嫺靜一起合作〈Day Off〉,一開始對方就決定要談冥想,這首歌的狀態從平靜進入饒舌,也表現陳嫺靜的長處:「詞意上什麼都不想做啊、只想遛狗,就是在講我這個人今天不開業啦,進入自己的空,大家不要來找我。」

與 Deca joins 鄭敬儒的〈Cocoon〉由對方先開始創作:「我那時候動歪腦筋,他詞很精簡又很精準,想說可以寫少一點詞,但後來我們詞寫很多⋯⋯他傳給我一個『不可以給別人看的影片』,其實就是他在家裡彈吉他唱歌而已啦。後來他傳了歌詞給我,我跟他確認說:『看你的詞時我想到,一張白色的床,窗戶很高,上面有光透進來,你是這樣想嗎?』他說差不多。」那房間竟也像《水底情深》,被水漫漶淹沒。

「讓我帶你沉沒/在水裡吸呼/緩慢的流動」——〈Cocoon〉

談 Deca joins 與 LINION 的同質性確實很難不想到海浪,從《Me In Dat Blue》到《Leisurely》詞裡不少海的意境。他說海本來是少年強說愁,卻不知覺自己也被浸泡:「海浪聲頻率是 432 Hz,那是大自然的聲音,每次去都會覺得被安慰,去海邊就覺得開闊。」懷念起 LA Santa Monica 的海灘,浪高,洶湧,他在那邊看夕陽,滑滑板。

「看到覺得好漂亮,好像其他事都不重要了。心裡感覺很平靜,但它也有危險,你不知道下面有什麼,跳下去會怎樣⋯⋯就看你信不信任它?」他說海,也像說做音樂。

少年不說愁,他唱著逍遙、哼地自在。他已經成為,小四那年羨慕的「邊彈邊唱好帥喔」的那種人。

IMAGE

 

 
#neo-soul #獨立音樂 #LINION #樂手 #bass #Hip-Hop #r&b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李姿穎 Abby Lee
撰稿李姿穎 Abby Lee
攝影潘怡帆 Crystal Pan
場地協力霓光咖啡 Neon cafe and Bar
責任編輯蕭詒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