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HØp Univer$ity|台大嘻研社:區別什麼夠嘻哈,才是一種太 over 的想法
前有熊仔、BR,後有陳嫺靜,台灣 Hip-Hop 能量從醞釀到爆發,歌手個人的崛起也讓人們看見他們所在的社團社群。中學、大學的嘻研社各立山頭,隨著製作能力普遍上揚、聽眾文化的基礎養成,各大嘻研社推出的 cypher、音樂影像時有大勢佳作,各校之間串連彼此舉辦的演出,有許多也已經不只是「成發程度」。這些還處在學生身份的音樂創作者、表演者如何駕馭如此密度的製作?當大批聽眾與評論湧上,他們如何在二十上下的歲數找到應對與消解的方式、進而確立個人與群體的認同?
BIOS monthly「Hip-HØp Univer$ity」系列專題,探訪三組大學嘻哈社:文大嘻研、台大嘻研以及前身為台藝嘻研、如今自立門戶的 Rooftop Mob。面對台饒沃土,我們走訪演出、社辦、工作室,看這群人如何比我們想像中離夢還近。
台大嘻研的名聲如斯響亮,從熊仔、BR 到近期的就已 Huang,一開始共同創立台大嘻研的林老師也是傳奇團體參劈的成員。濃烈的傳奇色彩,然而他們的社辦只佔房間的一半。房間另一冊屬於雄友會,堆放著珍珠板、招牌,還有一把民謠吉他。其中一面牆上貼滿了嘻研社的演出海報,不過定睛一看,上面宣傳的已經是近五年前的表演。
此刻的台大嘻研,並不諱言他們在招新上期待能付出更多努力。「選擇加入社團,有些人確實比較被動,如果偏向主動的這一方也沒有費比較大力氣,那麼很容易什麼都辦不起來。」這一屆的社團幹部,是社員們主動擔起的(「呃,用填表單的方式。」他們說。)
「如果有個很有熱情、很有才華的人來到這個社團,卻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得到引導,我們會覺得很可惜。還是想努力看看。」社長說,「我們想要重新掌握這個主動權。」
這學期,他們預計將新生分成不同的隊伍、類似嘻哈節目上所謂「戰隊」,規定隊伍在固定期限內交出作品。訪問之後,他們還要開會討論用什麼方式分隊、新生表演要怎麼做、mix tape 收錄的內容、要不要社烤⋯⋯
BIOS monthly:聽說,你們有人是為了加入台大嘻研才考台大的?
NTU Hiphop:有,像我們的教學長,國中就聽熊仔;也會看到 BR 在 Diss RBL 的表現,還有他們的作品。在場的另外一位幹部其實是北科大的學生,但也因為來到台大加入嘻研,因為覺得台大嘻研很強。
BIOS monthly:台大嘻研社的成員們通常有什麼樣的特質?這份特質如何影響了台大嘻研社的風氣與經營?
NTU Hiphop:成員們在學歷光環以及嘻研社學長們斐然的音樂成績環繞之下,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優越感。一方面這讓我們顯得比較討人厭,同時也讓我們自我警惕,在被放大檢視的同時,要跩就要做得比別人更好。
這樣的特質,體現在我們對於嘻哈音樂的評論和實踐上。我們透過各自的學術底蘊去看待嘻哈文化的發展,在當中找尋屬於我們的路,社員彼此的互動上,我們也保有這樣的審視強度,不吝給予不同專業的回饋。
BIOS monthly:如今,校園嘻研社的經營已有能企及廠牌的能力,也有不少人藉由校園嘻研社的浪頭成名;不過,你們發表的作品中曾經若有似無地質疑這一點,似乎認為嘻研社的潮流被操作得過度。能不能和我們更細談這一塊?你們如何看待這一波大學嘻研社團的崛起、它們對創作人或嘻哈圈的影響?
NTU Hiphop:我們認為潮流沒有什麼過度的問題,我們熱愛的文化被廣泛傳播當然是好事。當然,會有人覺得有些團體只是來沾邊、作品很糟糕,但那就是時代的產物,創作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困難,也有很多平台可以發表,就嘻哈文化來說,要去區別什麼是夠嘻哈的東西,反而才是一種太 over 的想法。
而饒舌在音樂產業中應該被視為一種技巧,在新創音樂中,融入這種對華語音樂來說是較新潮的元素也沒有什麼問題,批判的部份並不是在針對創作者,而是在針對作品本身的品質,我想這是比較重要的。
這樣的風潮其實挺好的,創作者除了創作之外,汲取不同作品的養份也很重要,有更多的人投入創作,就代表會有更多好作品誕生;反之,那些比較糟糕的作品,也可以凸顯其他好作品好在哪,讓觀眾對音樂的敏銳度上升,這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種美感的提升,再好不過。
BIOS monthy:作為台灣極早期便成立的大學嘻哈社團,有什麼養份或傳統的養成,是你們認為新興的社團可能遺漏的?
NTU Hiphop:我們認為新創社團可能會遺漏的就是嘻哈文化的精神。這裡不是要給出一個答案,而是在潮流之中,如果成立的目的只是為了饒舌、為了獲得關注,那即便有好的作品,仍舊處在一種模稜兩可的狀態。這也許也是深耕在嘻哈文化裡的人真正撻伐和看不起的,嘻哈應該是生活的狀態,而不是說我來自嘻研社,所以我很帥、很嘻哈。去找到那種能夠自在做自己的精神,就是嘻哈精神。
BIOS monthly:一提到台大嘻研社,常會同時提及學院派。目前的台大嘻研社,如何看待這個外在印象?這個外在印象會影響加入你們的成員心態、或者社團課程及創作練習的安排嗎?同時也很好奇,有許多線上音樂人出身自台大嘻研,你們會與這些人通常處於什麼樣的關係?社團會如何避免前輩的光環無形之中對社團的影響?
NTU Hiphop:有許多線上前輩出身自台大嘻研,當然讓我們對這個文化本身更有一種親切感,也會刺激我們鞏固這種傳統和名聲。我們目前會安排一兩堂社課,邀請學長姊回來分享自己在嘻哈路上的大小事,整體的關係都還算不錯,但也沒有特別熱烈,大家都在各自努力。
至於前輩光環的影響,其實也沒什麼好避免的,每一屆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回應,好的就是好,壞的就是壞,也不會因為有光環就對品質的討論有什麼影響,真心的讚美或批評都應該放在心上,我們是現在的台大嘻研,這樣想就不會有什麼大毛病。
BIOS monthly:不少嘻研社團發表作品,都會需要紮實的人脈基底一起協助,無論是音樂製作、混音,或是音樂影像的拍攝、視覺設計等等。台大嘻研如今發表作品時,會從哪些地方召集團隊?有沒有與你們長期合作的製作人或導演等人才?製作作品時,你們又從何處匯集資金與資源?
NTU Hiphop:經費大部份是來自社費和表演收入。團隊的構成,其實就滿看運氣的,如果有什麼朋友王或公關王,那自然在很多方面可以有更好更多的人力資源。就目前的台大嘻研團隊來說,這方面還是比較匱乏的,但我們也有認識幾個好的錄混師,例如李彬誠。
BIOS monthly:承上題,演出也是大部份嘻研社非常重視的社團活動一環。台大嘻研如何決定一場展演活動的舉辦、演出的頻率?你們通常會期待你們的表演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NTU Hiphop:上學期因為疫情關係,我們幾乎就沒有表演。表演應該還是基於社員的創作狀況來看,如果社員的創作很豐富,那去規劃一個表演,才有意義,表演就是創作者和觀眾的交流時間,當然是希望該炸的炸、該哭的哭、該帥的帥。
BIOS monthly:作為表演者和創作者,許多能力有時無法「用教的」,只能盡力為之。在社團中的學長姊如何在社團中找到教學方法?平常社課上的「自我練習」或「創作練習」時間,通常是怎麼進行的?
NTU Hiphop:創作的教學,比較常還是在問答的過程中實現。學弟妹在創作的時候有什麼問題、在聽作品的時候覺得哪裡很酷想實踐,就會有一問一答的狀況產生。這學期會希望社員可以定期交出一些作品,不一定水準要很高,但就是要累積自己投入的時間和進入那個創作的狀態,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讓他們可以學會找到問題,這樣在教學上就會更有效率,也更好去營造一個大家都投入的社團環境。
BIOS monthly:「台大嘻研社」有什麼共同的認同?你們會怎麼構思集體創作和製作的命題?
NTU Hiphop:說共同的認同,我們好像也常常意見不同,應該就是做對的事。那什麼是對的?就多討論、多互相給予意見,這種互動大概就是我們的認同。我們比較少集體創作,可能是這一兩屆社團運作的問題,cypher 類型的創作也都是一個人發想,其他人贊同、參與。之後如果大家可以更像一個團隊,應該才會有更具體的集體創作,群 high。
BIOS monthly:有沒有目前在台大嘻哈社內的表演者/創作者,是你們非常想要向我們推薦的?
NTU Hiphop:楊舒雅跟池正揚,台大嘻研現在的兩個扛壩子,大家多聽聽多看看,自己的評價才是有意義的評價。
台大嘻研
https://www.facebook.com/NtuHiphop
https://www.instagram.com/ntu_hiphop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1bWs1S3PV5tvi1q59Fp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