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音樂故事沙龍|Gummy B╳陳嫺靜╳榕幫:一代嘻哈的學院派,一代嘻哈的 stereotype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Gummy B╳陳嫺靜╳榕幫:一代嘻哈的學院派,一代嘻哈的 stereotype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7.04.2024

全名嘻哈文化研究社的「嘻研社」,以及與嘻研社緊密鑲嵌的臺灣嘻哈社群,共同組成臺灣嘻哈圈中特殊的生態發展鏈。隨著嘻哈選秀節目熱潮,臺灣嘻哈不僅發展出一段以「學院派」饒舌為主流的特殊時代,嘻研社也漸漸地從校園邊緣社團,轉為走出校園的代表性音樂團體。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北流音樂故事沙龍」島嶼嘻研社系列沙龍第二場,邀請創立全臺灣第一個嘻研社的參劈林老師,與各時代、地區的嘻研社代表:榕幫(2014 年在成大嘻研相識)、陳嫺靜(2018 年加入政大黑音)、Gummy B(2019 年加入臺大嘻研),一起聊聊加入嘻研社、成為幸運嘻哈囡仔的過程,以及「區區校園社團」又如何影響著當代嘻哈的輪廓。

IMAGE

圖中由左到右分別為:榕幫華辰、李瑞、詹士賢、陳嫺靜、Gummy B、林老師。

IMAGE

不只是社團

1998 年,還是高中生的林老師與同學架設集結嘻哈愛好者的網路留言板 Master U,上大學後因為討論區需要實體聚會的地點,所以在校園內創立了臺大嘻哈文化研究社。起初的臺大嘻研,更多是提供給同在臺北的嘻哈同好們一個固定聚會及一起學習嘻哈文化的地方,成員甚至沒有幾個臺大學生——這樣的包容性,一直延續影響今日的嘻研社樣貌。

Gummy B(以下簡稱 G):臺大嘻研有很多外校的人來社課,甚至還有是非大學生。我還在社團的時候,還有過十五歲的國中生來跟我們說,他要當未來的 rap star。

陳嫺靜(以下簡稱嫺):政大黑音一開始大部份是政大學生,之後開始跟其他學校,譬如臺藝大、文化大學一起辦表演之後,開始有一些不是政大的學生來,還有研究生來做研究,有的時候也會有高中生。

李瑞(以下簡稱李):成大嘻研的成員大部份也是成大——這邊 shoutout 一下,那時候有個社員每個禮拜從嘉義的中正大學搭火車來臺南上社課,落實嘻哈精神。

簡單介紹一下榕幫的關係:我跟華辰同屆,詹士賢是學長,我們大一的時候加入成大嘻研,社團好像只剩士賢一個吧。

詹士賢(以下簡稱詹):原本叫做成大街詩社,(編按:成大街頭詩人社)是韓森跟少爺創立的,前幾屆的學長姐想要改名成嘻研社,因為覺得嘻哈文化研究社比較廣泛一點,不只想饒舌。最後學長姐吵架,吵到最後我大一進去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剩下我跟前社長兩個人,也沒有人,所以後來就傳給我做,我就想說那乾脆就重新創社。

因為沒有人,所以我們一直都採取——你想來就來,你不用是學生,什麼身份都沒關係。我們也沒有社辦,所以當時每個禮拜三就在我們系館的頂樓,喇叭搬出來,我自己還買了一組 DJ,在那邊一直放歌、一直在玩,超 Hip-Hop 的。

一首嘻研社的歌

嘻研社是許多人的創作起點,因為社團活動,才有機會開始進行音樂上的創作。而社團不只有聚集校內外同好的功能,更常常是許多饒舌歌手的第一批聽眾,社團提供社員在音樂創意與才華上盡情實驗、試錯的場域,成為音樂上的實驗室。

G:我大二的時候當上幹部,因為臺大嘻研裡面只有幹部可以用社團的名義發歌,那時社團就集結了到目前為止做音樂創作的一些感想,一起弄了一張 mixtape ,裡面的主打歌叫〈戶樞不蠹〉。雖然不是第一次寫歌,但是我第一次跟一群人一起寫歌 ,那時真的會有一種「現在開始成為一個饒舌歌手」的感覺。當時社團一起做完整張專輯 8 首歌的成就感超高,就覺得——We killed it man,我們要把臺大嘻研的金字招牌重新扛起來!

後來放到 YouTube 上,我們一直觀察流量,還去看留言有沒有提到我的名字。那是一個最純粹的階段,現在回想滿好笑的,但很好玩。

嫺:我們社團有一些戰隊或 Cypher 對戰的模式,比賽會分為團體戰或是個人戰,戰隊導師們就要派一些選手出戰。我選的是〈有人責備我們不夠深入〉,這是我第一次以個人身份出戰的歌曲。現在通常大家做歌的順序是先錄音再發表,但那次是先表演給身邊的朋友,所以你會知道大家好像滿喜歡這首歌,立刻就會反映到你的眼睛前面。

〈正字標記〉,是大家要一起寫一首有一個主題的 cypher ,但我覺得我不太會寫有意思的事情,所以那個時候很痛苦。創作會反映自己的個性,我覺得我的個性比較鬆散,如果硬撐會顯得過度用力,所以那個時候想了很久。但是因為藏在大家的縫隙裡面,其實滿有安全感的,好像寫什麼也沒關係,因為是所有人的集合。跟社團的人一起玩就是這樣,很有安全感。

詹:榕幫這個概念,一開始其實是想要 represent 成大嘻研社,因為前面有蛋堡他們的竹幫,那我們在成大有榕樹,那就叫成大嘻研社榕幫好了。

〈少年 21〉是以團體榕幫發行第一張專輯《氣根》裡面的歌,李瑞會推薦這首歌,是因為這首算是在社團期間第一個比較正式完整的作品,第一次取樣伍佰的〈少年吔,安啦!〉,有一天突然看到蛋堡的粉絲專頁分享這首歌,就覺得哇好興奮好開心。

IMAGE

我要加入嘻研社

2010 年代前半部是臺灣嘻哈厚積薄發的積累期,在嘻哈並不蔚為風潮的時機,卻也孕育出許多當今的音樂中流砥柱;隨著 2017 年華語嘻哈選秀節目紅透半邊天,許多學校紛紛創立或是復辦嘻研社。在臺灣邁入嘻哈狂潮前就加入的榕幫、在這之後加入的陳嫺靜與 Gummy B,為什麼加入嘻研社呢?

G:我們高中沒有嘻研社,因為我原本是鼓手,是那種 Metal 掛的。那時候我自己覺得我打鼓滿強的,可是每次表演的時候都只能在後面,沒有人看得到,但我也不會唱歌,不然我來饒舌看看好了。

其實一開始就喜歡聽嘻哈,聽一聽就覺得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就去看哪些地方有資源,然後發現臺大嘻研,而且有出過熊仔、BR 跟林老師,所以那時候想說,「我要去這裡」。那時候也不知道說,原來臺大嘻研不用是臺大也可以加入!

嫺:我那時候其實只是想要下課之後有一個地方可以去,我原本也不知道黑音算是一種嘻研社。一開始社課的時候沒有要求你要表演,學長姐會分享他們對嘻哈的看法或是喜歡的歌,那些是我們大家平常不太會聽的,會留下來也是因為那些學長姐很酷,有一種交流的感覺。

詹:我高中的時候臺大嘻研有來口技社上過社課,BR 分享了 Wu-Tang Clan 的歌,我說哇好屌喔,我們就想說一起考上臺大,接果整個社團只有我沒考上,我就去了成大。

因為我高中上大學前那個暑假很無聊,我在網路上開了一個粉絲專頁叫「饒舌翻譯」,翻譯一些我很喜歡的九〇年代嘻哈,所以成大的學長姊看到我考上成大,就很希望我可以加入。

李:大部分的人加入嘻研社的原因應該都跟我一樣,國高中接觸到嘻哈文化很喜歡,剛上大學的時候,一開始起步一定會需要一群嘻哈同好或夥伴。那這時候你上大學就會加入你大學的嘻研社,或者鄰近學校的嘻研社。

華:我自己讀的大學沒什麼這種性質的社團,相較其他學校來講,我們的校風比較純樸保守,我大學的時候長頭髮戴帽子,就是大家認知中那種嘻哈弟弟,在學校裡面都會被人家覺得好像很兇,才開始向外尋找社團。

IMAGE

IMAGE

學院派饒舌歌手

綜觀全球嘻哈文化的趨勢,以大學生為主體在推動音樂其實並不多見。臺饒當然不只是嘻研社,但嘻研社對臺灣嘻哈發展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嘻研來自街頭,但當大學生加入玩嘻哈的行列,自然產生了「學院派」的標籤,甚至讓嘻研社帶有特定創作風格的印象。

但認識嘻哈,一定需要這些標籤嗎?

G:現在去夜店表演他們都會說我來自臺大嘻研、學院派饒舌歌手。我覺得我自己好像沒有那麼學院派——因為首先你要定義學院派是什麼,有讀大學的饒舌歌手都是學院派吧?我覺得這種標籤對我來說不太重要,社團裡每個人做的音樂都很不一樣。

我覺得這比較像是要介紹一個東西給完全不認識它的人的時候,就會貼標籤。我以前會有點抗拒,覺得我又不是那種 stereotype,現在反而還好,就是一個商業推廣上會用到的手段,而且我和我的聽眾都知道我在幹嘛,所以到底是不是學院派,大家心裡都會有一把尺。

嫺:我覺得大家其實都有很多標籤啊!就像你要介紹一個人,先從他的職業開始介紹還滿正常的。但是學院派或者政大黑音這種標籤,應該不會是創作的人自己創立的一個門派吧,我們真正在寫歌的時候,一開始也不是很有系統地去創作,都是先寫完之後,別人才會定義你這是什麼曲風。

所以感覺是要看角度吧,我今天如果是身為聽眾,曲風對我來說可能就有一點重要,因為透過這一個人和他作品的曲風,我可以去搜尋,可能我也會喜歡跟他類似的人;但是如果以一個創作的身份來說的話,我不會用到這個標籤。

詹:我們剛開始玩的時候我是有這個認同的。因為參劈對我影響滿大,我以前的歌也不只一次致敬參劈,覺得學院派就是要刁鑽歌詞,寫得很酷。另一部份也是因為那時候臺大嘻研一直在 represent 學院派這個詞,他們是我當時的假想敵。可是也沒有太過著墨在這件事情上,覺得做音樂比較重要,讓音樂來說話,回到音樂本身,而不是你自己宣稱什麼。

可是我覺得一開始這對我是有影響的,我曾經想要當這樣子很厲害的人。

林:如果我們把學院派定義是會花心思鑽研、安排很多巧思和致敬,那榕幫的音樂我覺得超級學院派,而且非常複雜。尤其我那時候聽到你們的〈環島巴士〉,各種取樣都有它的目的,原住民的音樂、還有歌詞特別有三峽腔的臺語的安排,我覺得願意花心思做這樣子的安排,就是學院派。

詹:太好了,終於拿到這個標籤了!

IMAGE

IMAGE

幸運的嘻哈囡仔

大學嘻研社帶領著臺灣嘻哈發展不只是巧合,而臺大嘻研、政大黑音、中正嘻研等社團的名氣逐漸上升,也遞給成員們成為真正的饒舌歌手的機會,活動的邀約與資源也越來越多,不僅社員們可以發行個人專輯,學生音樂廠牌林立、社團裡從音樂到影像製作的資源也越來越多——有人說,這是個嘻哈囡仔的幸運時代。

李:我覺得這是一體兩面。過去的時代資訊和技術取得不易的時候,要做一首歌或做一張專輯其實很困難,但相對在比較嚴苛的條件下,競爭對手比較少,要出頭其實滿容易;現在這個時代資訊跟技術都很好取得,可是人人都可以是饒舌歌手,要補助都反而更難了,所以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幸運跟不幸。

G:我覺得比起說我在社團裡學到了什麼,關於怎麼創作、怎麼製作音樂、怎麼發展自己的風格,這些比較是我私底下慢慢摸出來的,反而不是社團給你的。社團比較像是我最一開始草創的時候的一個實驗場,我可以去那邊 trial and error——假設我今天做了一個不知道屌不屌的東西,拿去那邊給大家聽,大家會給我反饋說覺得很棒,或是哪裡要調一下,因為他們都是多少有相關知識的人,讓我可以確定一開始走的這條路大方向是對的。

還有當初在社團期間認識的人,一定會有特別的革命情感,即便他現在沒有在做音樂了,或是去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雖然你不一定在從事嘻哈音樂,但是大家心裡都還是有嘻哈的靈魂在,能夠在社團期間遇到這群人,是其中一個讓我繼續走到今天的動力。

嫺:我也覺得在技巧或寫歌這些方面,其實也都是要自己研究,社團只是給你一個場合——但這個場合影響很大,社團就是人的集合。我覺得很幸運的一點是,因為喜歡同樣的一種文化或是一種東西,這些人可能會有類似的特質,在這些人的身上我看到很多我沒有的東西,以及大家聚集在一起才會有的一種感覺,就是因為這種感覺,還有他們創造的這種場域,讓我覺得「那我好像也可以做一點什麼。」

就像工作環境很亂的話,可能就會不想做事,但如果把工作環境整理好的話,就會覺得坐在這邊做任何事情都很有效率。社團就是一個幫我把很模糊的,「我好像喜歡這個東西」這個很混亂的環境,整理成坐在這邊很舒服、可以很開心地來、很開心地走的一個地方,這對我來說是很幸運的。

IMAGE

番外:你問我答

「想要問嫺靜,在嘻研社這麼陽剛的環境裡面,作為女性創作者,大學嘻研社裡這樣的環境裡面有什麼需要調適的嗎?或是有很顯著影響你思考或創作的氣氛嗎?」

嫺:可是因為我覺得首先政大其實算是一個女校,就有一個傳聞是說政大的男生有一半的人是⋯⋯哈哈!所以其實政大沒有給我很陽剛的氣氛,連同縮小到社團都是,但是社團確實女生比較少。

講到標籤這一題,比起貼政大黑音的標籤,大家比較會把我貼「我是一個女生」的標籤。

但我就是女生,看不出來才要貼標籤嘛,你如果看不出來我是女生的話我會有一點難過。所以我覺得在裡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比較現實一點,就是因為女生比較少,所以大家就會覺得好像有一點特別,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是一個才女,只是因為在這麼多男生裡面只有一個女生,就會被看到,所以可以說是滿幸運的。

「我現在高一,我們學校沒有嘻研社,我曾經想過創設這個想法,可是有些朋友建議我,其實在高中創嘻研社並沒有真的能凝聚創作者的意義,所以想請問各位對於高中嘻研社的看法。」

G:我之前也去上過一些高中的嘻研社課,我覺得確實因為這種學習體制下,學校規定你要參加一個社團,還是會有一群人覺得嘻哈好像很酷,但就是躲在教室後面化妝打牌聊天滑手機。

我自己的建議是,高中其實真的真的很年輕,所以你現在可以做的事情是把基底先打好,不一定要在這時候,就想著一定要找一群人跟你一起闖出一番事業,因為你的時間還真的很多。

詹:你想要朋友的話你就去創社,因為社團是拿來跟朋友玩的。你想要做這件事就做,不要一直去參考別人的意見,別人的經驗都不適用的。

嫺:像我不是一個對交朋友這方面很厲害的人,我覺得交朋友是需要練習的。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做、你真的很想跟大家一起玩,你可以創創看看。

「怎麼樣在分眾化的狀態下讓自己和自己的音樂被看見?」

李:這個時代可能一塊招牌掉下來,都會打到一個饒舌歌手,現在大概是這個情況吧。我覺得你如果要被看見,除了善用你的科技跟工具以外,有一個最重要的是,我覺得你要發展出一個你自己的風格,那個風格是沒辦法被其他人取代掉的,會比較有競爭力。

嫺:我覺得以我自己的思路的話,我想要被看見的人是我喜歡的人;但是有些人是想要被很多不認識的人看見,所以做法上面可能會有不同,因為你講話的對象、溝通的對象不同。

老實說我們都只是在做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有人看見覺得喜歡,我也會很感動。可是如果要主動去追尋目光或注視,就像是我站到一個人面前,要說服他喜歡我,我目前好像也還沒有方法可以做到。

臺灣的嘻哈發展到了十年前未曾預料過的階段,嘻研社有時候比起單純的校園社團更像是音樂團體。不過比起看不看得見、討論嘻研社是不是成為饒舌歌手的跳板之餘,或許該撇開過於功利的計較,回到更純粹的目的:在這裡找到一樣喜歡嘻哈的同伴,能夠一起喜歡、一起行動,才是加入社團的最大意義。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HOP-HOP 大事_臺灣嘻哈展區
時間|2021.09.18 (Sat.) - 2026.09.20 (Sun.)
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館
備註|常設展因展區維護中,僅開放六樓及五樓,四樓「HIP-HOP 大事_臺灣嘻哈展區」開放時間將另行於北流相關社群公告。

IMAGE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榕幫 #詹士賢 #李瑞 #華辰 #陳嫺靜 #Gummy B #台大嘻研 #政大黑音 #成大嘻研 #饒舌 #嘻哈 #音樂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專題統籌杜昱欣
撰稿少女痣的奇幻下流(IG: vulgfantasy)
攝影Kris Kang(IG: kriskang1)
核稿編輯陳劭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