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故事多,方序中 ╳ 游智維 ╳林凱洛與 Sidoli Radio——我們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路

小島故事多,方序中 ╳ 游智維 ╳林凱洛與 Sidoli Radio——我們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路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4.04.2021

《回到未來》結尾,博士到未來找 Marty 和 Jennifer 求救,去另一個時空解決問題。他們擠上實則為時光機的破車,而啟動時光穿梭功能,需要高速度。Marty 起疑,要不要退後一些?才有足夠多的路可以衝刺。滿頭亂髮的怪博士說:「路?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不需要路的。」

這句話,印刻在「Sidoli Radio 小島裡」的地下室,發光。

對方序中來說,打造這個空間也像是開啟時空旅行:「你不需要真的做出一個時光機,也許聲音就是,故事就是,音樂就是。當我聽到小時候的音樂,貓王、披頭四,就瞬間回到我喜歡的年代。把這句話放在地下室,就是說也許聽到我們喜歡的音樂,就是一場時空穿越。」

於是天花板上,也隱藏著兩條車輛衝刺留下的火痕,那是時光機奔馳的證據,也是小島裡用聲音開啟的一條新路。

故事,歡迎光臨

穿越時空的老靈魂,在外駐足時便可見。走過老城區的街道,周圍是布料行、五金行、西裝店,於是小島裡也接連著古早傳承下來的商家氣息,右側以展示櫥窗開啟了如西裝店般的座位,左側則有電台的暗示,公告上寫著即將出演的節目、活動資訊。入口處內推,如同假透視般吸引人走進來,開門,才知裡頭還有、還有。

IMAGE
IMAGE

店面雖有沉靜氣息,卻很豐富。空間由本事空間製作所操刀,品牌總監林凱洛為我們帶路,「它有點像是一條小小的商店街,左邊第一間店舖就叫做錄音室,一個放送的電台,對面一排座位像是街邊座位區。再往後是咖啡館、選物店,中間天井有一間藝廊,往地下室走則有間唱片行。」打造街道中的街道,空間有多種功能與取向,人可以自由落座、穿梭。

串連所有區塊的元素,是「聲音」。例如,menu 就是一捲錄音帶,有本週推薦、也有懷念金曲。點一杯咖啡的同時,若好奇也能索取 Walkman 和耳機。又或者,當時可能有人正在錄音間說話,聲音流洩出來,也讓整間 Sidoli Radio 像是一個巨大的電台,它不該被視為一個普通咖啡館,咖啡反而在此擔任配角,是聆聽時的陪伴。這裡不只發送,也蒐集、記錄、整理。入口的內推,原是一種隱密的邀請:歡迎,來錄下自己的故事。

特製的錄音帶,A 面 B 面都只有 15 分鐘。方序中說,那是因為 15 分鐘是「一刻」,小島裡也提問:如果人生剩下這一刻,你會想存檔什麼?留下「你的那一刻」,或者,把潛藏的故事轉錄出來,送給某個人。「很多人會說,現在又沒有機器可以聽錄音帶?但其實收到之後,就會想辦法去聽到,我覺得那個行為是很浪漫的,不是給你便利,而是讓你產生行為。」

從《小花》開始,方序中一直在抵抗消逝,在小島裡,信念具體而微地在錄音帶裡那一條黑色、細條、反射塑膠質感的磁帶裡展現:「磁帶就是會有過程,你從 A 到 B 一定會有快轉,就看到那條磁帶在動。磁帶再次提醒大家,過程非常重要,眼睛、耳朵、腦袋打開,故事才會進來。」

IMAGE

Menu 藏在錄音帶裡,無論想懷念金曲或聽聽本週推薦,都可以再詢問 Walkman 和耳機。

 

IMAGE
IMAGE

他記得,整個計劃第一次錄音,是一位即將開腦部手術的朋友。朋友對著麥克風說,即將要去動刀了,不知道會不會順利⋯⋯直到開刀後再訪小島裡,朋友說,動刀讓聲音變得不一樣了,很高興留下那時的聲音,像是記錄一部份存在的自己。

留下故事的地方,所以稱作 Sidoli。方序中模擬的是一種屬於台灣、各種語言文化揉雜的意趣,「Sidoli 其實是英文 story 的變體。就像每個人講故事的時候都是一個傳一個,傳的時候會因為他生活和記憶的改變去加入自己的想像,故事就會有種模糊的浪漫。Sidoli 它混雜了各種語言的魅力,有點像台語、有點像日語、又有點像英文。」

讓人想起門口那塊門牌,代表 Sidoli Radio、那位戴著紳士帽的先生彷彿正輕聲細語,「跟你說個故事⋯⋯」

原來我沒有活錯年代

游智維說,他最喜歡 Sidoli Radio 的角落是對街。從金荔園雞腿飯看過來,二樓是規劃深度旅行、挖掘在地體驗的風尚旅行,還有以活動企劃、策展顧問翻攪地方土壤的蚯蚓文化。一樓空間,在 Sidoli Radio 進駐前空著兩年多,直到他與方序中談起小時候。

「一開始其實沒有想要合作,幾乎是平行線。序中想做一個分享故事的實體空間,我想把聲音記錄在虛擬的空間裡⋯⋯」深夜,兩人在附近的熱炒店,想起現在做的許多事,都在彌補過去,兩人越講越起勁,誕生了一個實體與雲端共構的空間構想——把採集到的故事,建置成聲音博物館,並邀請 dosomething studio 操刀資料庫的建置。

游智維深深理解故事的魅力,但對故事的期待又不止於此。「從風尚到蚯蚓,所有東西都來自地方。旅行,就是講地方的故事,策展也是去挖掘地方的故事,再去做設計的轉化。」人們期待去到地方,想見識自然,也好奇人文。在他眼中,那是因為我們渴望透過人類生命經驗轉化而成的歷史、故事、文學音樂作品等等,來了解彼此。

「人類最大的問題是不理解彼此,產生了分割之後,我們就不能共同面對問題來產生共識,進而去解決問題。當被切割的時候,我們聽不完彼此的故事,就去糾結在小的事情上。」

當初,故事也帶領他找到這間房子。

在台南生活了三十幾年,游智維在台北找安頓處時,就鎖定充滿歷史感的大稻埕。這棟房子從來沒有承租過,屋主整修完朋友介紹認識,「第一次聊,屋主說他們老家在西螺,過去開了一間商行。我就說,我知道你們家年輕一代在美國、你們家過去曾賣過什麼⋯⋯房東太太又說她是台南人,一講姓氏,我就知道他們老房子在哪裡。」

過去在地方挖掘的故事,真真實實串連起他落腳的緣份。臉書提醒,他也才想起自己八年前曾在隔壁路口寫下,「我希望我有天可以搬來這邊。」

命運難測,需盡人事。Sidoli Radio 橫跨線上線下的廣袤企圖,來自於對保存當下、近似癡傻的執著。游智維說:「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階段會發生什麼事。過去序中做了五年的小花、我做了十七年的旅行,但如果下一刻我們不在了,我們留下來的是什麼世界,給我們的孩子?如果可以開始把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做紀錄,不管走多久,平台建立好、可以繼續傳下去。」

兩人的懷舊魂,在看《午夜巴黎》時大爆發——真希望回到那個黃金年代啊。游智維曾感嘆,「我常常覺得我活錯年代,多希望回到明星咖啡館、回到紫藤廬、回到新文化復興運動時。那時候台灣也許物質不富裕,但心靈生活很豐富。」過了幾年,他才漸漸領悟到,原來黃金年代也可能在未來,「不是我活錯年代,是因為我們的年代才剛開始。」

一個人也許很難,兩個人也不容易。他們找上執行力強悍的林凱洛,Sidoli Radio 因此得以把麥克風伸向更多人。

如時空膠囊的新聲音體驗

智維:「因為 Sidoli 中文叫小島裡,而凱洛就是『小島旅行』。」
凱洛:「好⋯⋯這件事確實是這樣子。」

喜歡講冷笑話、蘭嶼和藍雨諧音梗都樂此不疲的兩人終於遇到冷面敵手(?)。從 2013 年出版第一本瀨戶內深度旅遊書《小島旅行:跳進瀨戶內的藝術風景》後,林凱洛深入台日旅遊風景,操刀過東京展出的「南台湾、新体験 四県市展」,也以「港都戀惜曲」、「桃喜市集」等市集活動,走入台灣地方肌理。在小島裡,她更進一步推進,讓更多人能「聆聽小島裡的故事」。

「所謂聆聽也不只是聽,要有人聽、有人講、有人錄,才會發生。我們要找出過去製造聲音的人,很多團體收錄的要整理,還沒有被錄的我們要去錄音蒐集。然後,要用設計去創造聆聽聲音的新體驗,才會誕生新的事情。」

IMAGE
IMAGE

方序中提到聲音的魅力是浪漫,「因為它很抽象,每個人在聽到聲音的時候都會有畫面,都會捏出不一樣的東西。」而在林凱洛眼裡,聲音的臨場感及技術的限制一直讓人有「現在不做就來不及」的消逝焦慮,「聲音技術只有一百多年,我們現在可以聆聽到最久遠的聲音只有一百年前,再更之前是不知道的。」

相較於壁畫、圖像或文字作品,古早的聲音僅僅能夠透過古調或歌謠流傳,卻很難讓未來的人直接接觸過去。他們認為,聲音是一個既有的、容易被忽略的元素,把環境裡的聲音提煉出來,會成為保存文化、感受文化的一種新的脈絡。

座落大稻埕的第一間 Sidoli Radio,在實體開張前,已默默採集了許多在地人的故事。透過他們的耳朵,聽見大稻埕。

北管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說:「我小時候的大稻埕還有很多種聲音,我爺爺做水車店有水車聲、爸爸做農具店有脫穀機聲,附近還有製冰廠與棺材店⋯⋯」

霞海城隍廟公關吳孟寰分享熙來攘往的風景,「聽到叫賣聲、聊天聲、買菜聲、拜拜聲,廟裡則有祭改聲、鈴鐺聲、鞭炮聲、南北管。」

凱洛和智維都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的訪談印象深刻。執行長蔣朝根和副執行長蔣理容,分別是蔣渭水與蔣渭川之孫,他們聽到的大稻埕,是歷史的聲音——那是現在聽不到的,1920 年代台灣各界文化人士,在街頭吶喊的聲音。

凱洛不諱言,聲音的收集也有其他人在做,而小島裡除了一起動手收集,更重要的是想像新的體驗、及往後可以再分享利用的可能性。去訪談時,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的長輩們幾乎是一輩子從事文化紀錄和保存,但也好奇,面對這些素材,有沒有新的作法?

「上一代和這一代,對聲音的詮釋是不一樣的。像是他們會把蔣渭水的故事變成戲曲、邀請作曲家做成交響樂辦音樂會,同樣是在推動文化,但你會發現這和年輕人其實有點距離。元素其實都是存在的,就像現在 fine dining 一樣,地瓜也可以用啊,但是可用新的方式去料理、去品嚐,它需要被 cooked。我們可能就是用新思維去調理舊素材的人。」

她想起過去曾在豊島拜訪過「檸檬 Hotel」,走入一個尋常民居,跟隨廣播劇般的導覽,彷彿目擊了這裡的生活和樂趣。一顆檸檬、一支尋常電話,都有吸引人往下繼續探訪的故事。又或是同樣座落在豊島的「心臟音檔案室」,Christian Boltanski 在海邊遺世獨立的小屋中,收存許多人為時一分鐘的心臟音,到訪者可以透過聆聽感受到其他人的生命,也可以錄下自己的心跳,留存給未來。

「聲音的留存,就是一個聽覺的時間膠囊,卡帶裡的音樂是,現在的 Podcast 也是。更多人願意參與錄音,宛如一場大型藝術行動,感動當然會在當下,意義則在遠方,甚至跨越時代。」凱洛說。

IMAGE
IMAGE

走入地下室,可以看到與「感傷唱片行」合作的空間。這裡是全台最小的唱片行,卻也可以來一趟穿越時空的旅行,我們「不需要路」。

讓小島裡有很多小島裡

對於聲音,小島裡有無限的想像力。方序中說,「時間讓東西一直改變,但我們好像可以藉由聲音去穿越,回到前一天,上個禮拜,好幾年前。你對未來是未知的,但這裡會隨著紀錄變得越來越豐富、一直可以回來。」

時間開展的向度太迷人了。如游智維所說:「大家都以為我們是去世界各地看不同的風景,這就是一般的旅行,可是旅行最重要的事是,你不能只知道空間。如果只看到空間,這個旅行就變得很小,就像你看到建築物,他就只是一個建築物,沒有了。可是如果你理解時間的話,你就可以在現在的空間裡看到所有的時間,不同層次堆疊出來的故事,很多東西就算不存在,可是它不見得不存在。只要故事在,它永遠都在。」

他也想像,受疫情所困、這樣一個無法自由出國的新日常裡,聲音會不會是一種新的體驗、是我們理解旅行與世界的新路?或許世界無法輕易抵達台灣、旅人無法開啟一場旅行,但有了聲音,全世界的人或許都能聽見霞海城隍廟夜巡的聲響。

IMAGE

從 Podcast 到 Clubhouse,許多人探究聲音的未來如何發揮更多效用。三人許願,有沒有一天可以把地方的聲音帶給不方便移動的人?又或是,其實他們已風風火火地在正式開張前,就與 Plan b 合作富邦銀行的北台南分行改造,找來謝銘祐、蜷尾家李豫、鳥飛古物店葉家宏、本事空間製作所謝欣曄等十位說書人,透過 5~15 分鐘的錄音推薦好書,讓銀行裡的漫長等待變得不無聊,也更與地方連結。

方序中期待的,還有日後小島裡單曲的發行,讓聲音的採集走向下一步:「 創作,我覺得那就是對未來的期待,讓這個地方發出自己的聲音。」他的浪漫天性,賦予小島裡在小島裡開枝散葉的想像:「如果把 Sidoli 這個 model 做好,這個地方性的電台也許在高雄、也許在我的老家屏東,也許在台中、在新竹⋯⋯每個城市都需要一個 Sidoli 去做文化的保存。或許有些事不需要衝刺,而是需要一直累積。該做的事,我們早一點開始做,多一天,就是多了一些故事。」

游智維眼中的小島裡,彷彿也有超越人類生命的可能性。「有一天我總會不在,但 Sidoli 如果可以繼續下去,中長期目標是希望可以開放給所有人參與聲音紀錄,也許一個孩子在小時候錄下自己的故事,等到他成年的時候回頭聽過去的自己,那就是留給未來的生命紀錄。」

更多的 Sidoli 發生或許不容易,但擅長許願的方序中說:「剛好我們三個夠浪漫,其實就開始做,就會有人懂,就會有人知道,原來一起加入沒有那麼困難。」

IMAGE
#Sidoli Radio #方序中 #游智維 #林凱洛 #聲音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協同企劃楊安
採訪溫若涵
撰稿溫若涵
攝影Liszt Chang
責任編輯蕭詒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