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出航的現實感:張惠菁看《總理的移動花園》

一棵樹出航的現實感:張惠菁看《總理的移動花園》

作者張惠菁
日期12.10.2021

《莊子》中有一個故事。大意是,惠子對莊子說,有一棵大樗樹,樹幹臃腫,樹枝彎曲,沒法用作木材,就算長在路邊,也沒有工匠要它。但莊子說,正是因它沒有用處,才無人砍伐它,你何不逍遙寢臥其下,何必去擔心它有用無用,它正是因為無用才無害。

事情到了財經權力、職業分工都更複雜的社會裡,樹的價值也變得複雜得多。一棵樹能否被用,已經不是從工匠能否拿它做板材來判定了。倘若,遠方忽然有個富有權力和金錢的人,起心動念想要建一座公園,決意從各地搜羅上百年的大樹,移植到公園裡,這便改變了價值鏈。無論是頂天立地或奇形怪狀的樹,一旦被看上了眼,都忽然變得「有用」,被標上了新的價碼。最有資格擁有它的人,是長年生活在它周遭的本地居民,或是出得起價的人?本地居民忽然被出價,熟悉的事物忽然進入了價值的交換鏈,又會怎麼想?喬治亞導演莎樂美.賈席(Salomé Jashi)的紀錄片《總理的移動花園》(Taming the Garden),就是呈現了這麽一件事。

這部紀錄片完全沒有旁白。但影像如詩。敘事起自黑海的海岸,最後也結束在一處海岸上的公園。一株株的大樹,來自不同的村落,會先被送到海岸邊,再用船隻運送。我們會看到大樹在平靜的海面上緩緩航行,那畫面極度超現實。

IMAGE

《總理的移動花園》Taming The Garden 劇照,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提供 

在這些超現實畫面的背後,移動一株樹,究竟牽涉到哪些現實?導演用影像帶我們去看,牽涉在背後的人力、物力、權力,不可思議地龐大。首先,有代理人來尋樹,鎖定目標。他們向當地人支付金錢,簽訂合約,買下那棵樹。接著,為了移動它,要為它建造道路。準備移動時,要將它周圍的土地都挖去,使它所在的地面孤立成一島嶼。接著在島嶼下方鑽入成排的金屬管。最後將整個小島連樹帶地移走。

此時在海邊,已經先有人潛水去探瞰了水深、沙丘所在位置,摸清楚從哪裡開始夠深,可以做航道。然後,在那被運到海邊的樹面前,鋪設起了棧道,它被送上船,在水面上移動,直到抵達公園所在地。

能夠驅動這樣大規模計畫的,自然不是普通人。公園計畫背後出資的人物是位富豪,也是喬治亞的前總理伊凡尼維利(Bidzina Ivanishvili)。他沒有出現在影片中,最多出現在人們的談論裡。但所有這一切,這一切的一切,這些尋樹、購樹、造路、移樹,耗費甚鉅,投入人力甚多,都是因為他有了想要建一座公園的想法。是這一個人的意志,驅動了這麽繁複的日夜作業,影響了片中所有的樹,所有的人。

富豪沒有出現在影片中。出現在影片中的,是樹木原本所在地的人們。他們生活在上百年大樹的周遭,已經很久了。但直到遠方有人來,帶著不同的眼光看他們的樹,做好規劃把樹挖走之前,或許他們都從沒認真思考過這麼一株大樹的價值。經營果園的人,覺得大樹遮蔽了果樹的陽光。也有人說,大樹產生太多的落葉垃圾。這些是把樹當成麻煩的人(或是說服自己,大樹是麻煩,所以賣掉它無愧於心的人)。

有人說,雖然他們把樹挖走,但會修好道路,而道路的價值高於一棵無用的樹。也有人在等待,等外面來的人和他們談定一個價錢。影片開始不久,工人講的故事反映了這種心態。工人說,有個老婦人,家中果園中有棵大樹,枝繁葉茂經常遮蔽陽光,他們砍過它,在它身上鑽洞灌過藥想要毀掉它,但都沒用,大樹越長越漂亮。有一天老婦人接到律師的電話,說要買這棵樹。老婦人說,好吧,賣你四十。律師說,四十萬太貴了,我付你四萬吧。工人們笑著說這故事,態度中反映出一種價值的荒謬感,一輩子覺得麻煩的事物,竟是別人眼中的寶。

IMAGE

《總理的移動花園》Taming The Garden 劇照,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提供

IMAGE

《總理的移動花園》Taming The Garden 劇照,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提供

可以感覺到,片中那些本地居民,心裡或許都有這個「老太太賣樹」的故事。自己身邊的樹本是沒有標價的,忽然有人來買。有人擔心被騙,有人擔心要到的價錢不好,有人簽了約又想反悔。當然,片中沒有一個人像故事中的老太太那麼幸運,得到四十萬美金,因此這個故事是不是反映了他們虛幻的希望?現實中,他們得到的只有幾千或幾百元,但金錢畢竟介入囉,這棵樹多了一個被衡量的維度,它不再只是小時候爬過的樹、爺爺奶奶種下的樹,而變成是價值 200 或 2000 里拉的樹,或是換一條道路的樹。你也可以在片中,居民彼此的討論中,感受到一種害怕被騙的不信任感。

這交換,究竟是得,還是失?遠方花大錢來買樹的人,心裡想的是什麼?來到此地的他的代理人(居民口中帶著一隻小狗,專程來找樹的人),還有那些操縱電鋸、開怪手的人,與這些居民發生了短暫的接觸。居民們難以知道,自己是怎樣一個大計畫中的哪一片小拼圖,怎樣的價值是合理的。他們捨出一棵樹,未來會不會後悔難以得知。在片中,大部分人的話語,似乎都環繞著價值的交換,在說服自己:這買賣是可以的。有人在回憶。有人在樹被運走後,來撿拾砍下的樹枝。也有人,他們的樹不是要被買的,是生長的位置擋在大樹移動的路徑上,因此被出價砍掉。這價值,又是怎麼評定的呢?百年大樹被運走,六十年的樹被砍掉以免擋路。

IMAGE

《總理的移動花園》Taming The Garden 劇照,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提供

片中較為完整地記錄了兩棵大樹的移動。這兩棵真的都是很美很美的樹。影片紀錄著它們被圈起來,形成孤島。準備移動前,先用電鋸把樹枝修掉一大部分。剩餘的枝幹,用繩索固定住,避免晃動傾斜。就像上路前先用布條蒙上了神像的眼睛。這美麗的大樹移動,確實就像是神祇被引領著離開原本的守護地,飄洋過海。

其中一株樹在日間移動。即使人們說著大樹麻煩、製造落葉等等的話,當那天終於來到,巨大的樹木,如同神靈,緩緩上路離開的時候,似乎當地所有人都來到路邊,目送著它離去。原本說「我才不會為這種事流淚」的人,也還是流下淚了。人們彷彿身不由己般,默默跟著樹走了一段。

然後,樹在海上航行。影片最後也讓我們看到樹的旅途終點,那座公園——Shekvetili Dendrological Park。確實非常美,非常寧靜。集合了各地來的大樹,每一株看上去都是那麼的獨特。有好多人在照料那草坪。一切都節制有度,也沒有居民的紛擾。正符合英文片名中說的「馴化花園」(Taming the Garden)。

這部影片傳遞的訊息很複雜。並不是那麼單純的一方掠奪、一方被掠。當遠方有一個人的意志催生一座新公園,當金錢介入了村野生活中極度日常身邊的事物(樹木),萬物的價值被放上天平。金錢、實用性是其中比較明確的砝碼,有人認為這交換很划算。但也有人在這換算式的面前失語,說不出道理來。那默默跟在樹後方送行的情感想必也是真實的,卻難以換算成價值。導演沒有在片中發言批判,但她的鏡頭看到了所有這一切的矛盾與複雜。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紀錄片。


2021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線上影展|2021. 10. 22(Fri.)-10. 31(Sun.)
聚落放映|2021. 10. 15(Fri.)-11. 30(Tue.)
小冊下載|https://bit.ly/3AfmNNl
線上影展序號索取|https://bit.ly/3iDFGDI

#總理的移動花園 #Salomé Jashi #喬治亞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紀錄片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惠菁
責任編輯溫若涵
圖片提供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