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傳統風味:波特小館

英倫傳統風味:波特小館

作者
日期18.04.2011




念大學的時候偶爾會經過這家小店,當時大家要找吃的總往巷子裡頭鑽,在那條往前看就是盡頭的寬闊馬路上幾乎沒有什麼其他令人期待的標的,這樣的存在因此顯得有一點奇怪、孤單和教人擔心。來來回回的過了幾個寒暑,路邊漸漸地長出一些有趣的商家,好喝的咖啡、特色的茶、不同地區的料理紛紛出現,小店在他的位置也像是紮了根,為那個原本看似光禿禿的區塊填上了英國的顏色。現在只要提起台北的英式餐館,腦中就會浮現復興南路、波特小館,還有盛開時節一路上橘紅色的木棉。

「台北找不到什麼別的英式餐廳了。」

台北的英式餐廳真的很少,要說融入英國風格的,頂多能指出一些有賣炸魚薯條的運動酒吧。這樣的情況似乎也與大眾的普遍認知有關係,提到英式食物,或許連英國人都會告訴你:噢,不好吃。對於這個論點,我沒有去過英國所以無法加以佐證。因為刻板印象的深植,要經營一家純英式的餐廳想必是困難的,不過如果成功了,它會是你心頭唯一的小花,就像是插好了國旗的領土,波特小館在不斷回流的本國與外國客人心裡便是這麼佔領著一塊田地,提供他們「好吃的」英式餐點、悠閒安適的氣氛、茶飲料和酒香,美好的早晨、午後和夜晚

主打英式稍微官方的理由:老闆的媽媽是英文老師,每次媽媽帶團到英國遊學總會帶些當地的小東西回來品嚐,影響他漸漸地對英國產生了興趣。主打英式實際層面的理由:台北找不到什麼別的英式餐廳了。老實說我原本期待聽到一些浪漫的故事,比方說老闆本人收集骨瓷或是英國茶具、老闆是福爾摩斯的迷、老闆伺候過英國國王,之類的,但誠實的答案反而教人佩服,因為以市場區隔而言,這家小店的確經營的相當成功,並且真正挽回了許多對英國食物失望的旅人的心,或許這已經造就了另一種層次的浪漫。

「波特派與烤派?」

波特小館最為人知的餐點正是波特派( Pot Pie )-碗裝派的意思,包括牧羊人派、農舍派等以裝在碗裡來呈現的派料理,是英格蘭或蘇格蘭鄉間很常見的傳統菜餚。早期的主婦們愛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前一天剩下的肉,剁碎後盛在碗裡,鋪上馬鈴薯泥與高湯送進烤箱裡烤,其實根本與派皮無關,裝在碗裡方便的調理方法使它成為普遍而經典的國民美食。

店內也有提供烤派,也就是真正有派皮、一看就是個派的派。老闆提到,其實開店的最初是想做外帶烤派,沒考慮過要有這麼多的座位,但烤派的製作過程相當麻煩,要想吃到香酥的派皮底,麵糰捏好之後得先冰過才能桿成片,放上餡料後光烤再花兩個小時,烹調的時間很長、場地也有限,因為每個步驟堅持純手工,人力和時間成本無法負荷,想要應付網路上的宅配訂購量也做不出來。相對而言碗裝派就節省了許多時間與人力,於是發展出以碗裝派為主打星的波特小館。烤派還是有提供,只是每日限量喔!

「傳統牧羊人派」

「派是英國的家庭料理。我住 HOMESTAY 的時候那位媽媽就常常做派給我們吃,很簡單的放一些蔬菜高湯攪一攪,配上馬鈴薯送進去烤就可以了。馬鈴薯是他們的主食,可以用來做很多變化,烤派上面是脆脆的馬鈴薯,傳統牧羊人派的馬鈴薯泥鬆鬆軟軟,炸魚要配薯條,早餐要有薯泥或薯餅,所以我們提供的料理很多都離不開馬鈴薯,外國客人也會指定要吃,不過烤派和牧羊人派的馬鈴薯要好吃跟火候是有很大的關係(笑)。我在英國三個月就瘦了十公斤,老實說那裡的食物真的不太好吃,因為調理習慣不一樣,很多肉類料理味道都很腥,台灣人應該很難接受。比方說牧羊人派,我們在拌炒肉末的時候會先爆香、讓食材釋放出甜味,他們沒有這個步驟,所以味道上有差別。」

述說英國生活的點滴,老闆提到食物的時候臉上總是五味雜陳。我突然想起走進店裡之前遇見飽餐準備離開的外國客人,他們的表情盡是滿足和愉快,於是我拿起叉子挖了一口牧羊人派,相信親身的體驗才能說服自己。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波特小館,但卻是第一次嚐試牧羊人派,因為不敢吃羊肉,根本沒想過要點這道招牌料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烤派好吃,但是烤派相對於碗裝派顯得較為常見普遍,而且嫩雞肉蘑菇和奶醬的搭配本來就很討我的喜,羊肉就難了,因此牧羊人派在我心中被設計成了典型英國食物的代表,反正不會去嚐也不怕它究竟好不好吃。

現在我可以安心的繼續寫下去,以個人的淺薄體驗來論,這羊肉幾乎沒什麼腥味,派很香、肉汁與薯泥的搭配調和而美好,吃一口我的眼睛都睜大了。

「你們的派跟英國派不一樣,因為你們的比較好吃。」

「很多客人會問為什麼你們的派價位那麼高,我只能說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我們的羊肉餡是用羊肋條切成丁,燉煮五六個小時,這還只是前置作業而已。派和料理的做法都是道地的英國做法,但是在調味步驟上做了調整與改進。很多外國客人說:你們的派跟英國派不一樣,因為你們的比較好吃(笑)。所有的步驟都要手工,派皮也要一個一個桿,所以常常要讓客人等,我們也很不好意思…因為不能用微波的,一定要現烤!口感才會好。」

這個下午波特小館裡依舊是忙進忙出,除了我們以外陸續走進了小家庭、中年人與老父母、年輕女孩,大家都耐心等待、暢快聊天。趁著老闆招呼客人的時候,我急著挖開眼前的甜派,蘋果和奶油混和香氣散逸的瞬間人會忍不住的前傾把鼻子都貼在碗邊,吃了一口之後我便決定即使已經塞的飽飽還是要把這個吃完。老闆說,開店到現在總要面對一些進貨的困難,例如遇到英國海港結冰時船就開不出來,酒、特殊香料和非進口不可的食材無法順利來到台灣,那些時候要找替代的物料須要費上好大的力氣,我邊聽邊不顧一切的挖著冰淇淋配蘋果派,想像搭不上船的酒瓶們在港邊吹風、老闆在台灣哭泣的景象,只覺得自己能吃真是幸福

雖然經營辛苦,許多溫馨的小事總是能讓人打起精神,而這多半來自客人的肯定,其中什麼樣的種族、年齡層、職業都有。許多外國人稱讚它比家鄉的料理更好吃,有人為了前一年聖誕節吃到的聖誕布丁隔年特別來訪,有人想為親愛的英國丈夫慶生,有些對英式食物抱持懷疑態度的自信阿伯一吃就成老主顧,有些開心只要來附近等爸爸下班就可以吃到波特的小孩子,老闆看著隔壁桌的老先生,想起前幾天有位剛從英國回來的老爺爺路過,進來吃了一餐後隔幾天就把孫子從南部帶來吃,還有老奶奶。「奶奶只能吃軟軟的食物,每一口都咬的很慢,可是她一邊吃一邊不斷稱讚,聽了真的很開心、很感動。」

身為消費者,其實我不在乎這些食物道不道地,只要她的口味好就好、味道能溫暖人心就好,我想波特小館確實用熱呼呼的烤箱和笑容暖和了很多客人的胃口和心靈。如果平日午後有機會閑散的經過這家小店,建議你坐下嚐個派、吃個炸魚薯條、聽幾首西洋金曲,吃飽了就一路走到盡頭的校園裡散個步、吹個風,這時候木棉花正好盛開,我想我過幾天就要重複這個行程。寫完肚子又餓了,鼻息裡有蘋果的味道。

 

 

文字:姚吉慧

攝影:歐哲綸

#炸魚薯條 #牧羊人派 #波特小館 #蘇格蘭 #英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