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三星,遊人傾心:甲仙、那瑪夏、六龜寶來小旅行

南橫三星,遊人傾心:甲仙、那瑪夏、六龜寶來小旅行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1.09.2014
隔了一年,再度受到風尚旅行社和故事創意人洪震宇的邀約,重返南橫山城。2013 年夏天,隨著楊力州導演的紀錄片《拔一條河》上映,風尚與洪震宇組成的團隊也推出規劃良久的甲仙深度小旅行,彼時兩天一夜的行程僅在甲仙市區悠轉;經過一年,團隊大力拓展了小旅行的可能性,將「南橫三星」(甲仙、那瑪夏、六龜—寶來)皆納入了旅人足跡的領地。

甲仙:「芋頭四兄弟」成軍

回到甲仙,許久不見的老朋友都在——南洋媽媽文香依然在她實踐理想的漾廚房裡,備好一桌美味盛情招待客人;皇都餐廳的第二代店主誌誠亦熱情依舊,在餐廳和有機香草園間兩頭忙,香草園的環境和體驗內容整頓得更像樣了;而統帥芋冰城的老闆阿忠,則與鎮上其他三間老字號的芋冰店(三冠王、第一家、小奇)聯合成立了名為「芋頭四兄弟」的品牌,商請「品墨良行」為其設計包裝,芋餅禮盒的部分收入,回饋給當地芋農和甲仙中小學的拔河隊。
一份 8 顆的芋餅禮盒有四種口味,四間店分別推出自家的招牌:原味純芋(小奇)、胚芽麻糬(第一家)、蛋黃芋泥(三冠王)及核桃白玉(統帥),有別於市售的芋餅經常摻雜大量的白鳳豆沙以延長保存期限,或是添入香精、防腐劑等稀鬆平常的化學添加物,芋頭四兄弟的芋餅皆為百分百的芋泥餡料,不但三天內就得食用完畢,少了香精提味,甚至曾被顧客埋怨「不夠香」,著實令人莞爾。

 

(誌誠老闆的香草園整理得更完善了,冰涼手搖的有機香草茶十分驅暑。)

(香草園內的蜜源植物引來壯觀的蝶舞。)

 

(南洋媽媽文香的廚藝依然讓人倍感賓至如歸;芋頭四兄弟提供讓這「不夠香」的芋餅更好吃的小撇步:置入烤箱稍微加熱,屆時就「夠香」啦。)

關山社區:龍鬚菜一日不採,便要老去

甲仙關山社區是一老邁的聚落,居住於此的多為平埔族老人,平均年齡七十歲以上,照顧他們的少數年輕人,多半是南洋媽媽,兩種文化的肌理因著時空在這裡交錯成和諧的紋路。
向晚時刻,農舍宅院的大灶已架起幾口大鍋,炊煙繚繞間,一道道平埔原民和南洋佳餚陸續端出,另一旁的平埔族阿嬤熟練地指導眾人製作鼠麴草粿。蘿蔔絲炒蛋、炒山豬肉、芹菜花枝、南洋紅燒肉、柬埔寨炒泡麵和平埔族夜祭必吃的燒酒雞、傳統主食「米買」(音ㄇㄞ)擺了滿滿一桌,豐盛家常的飲食是讓陌生人彼此活絡最快的方式。入夜後,便睡在這些年老主人的家裡,頗有日本實境節目「來去鄉下住一晚」的新奇,在城市裡待慣了的人們,誰會有過燒柴水洗澡、在芭樂園旁刷牙洗臉的經驗呢?
晨起,大夥乘著顛來晃去的農務車往更深的山裡去,沿途林木蓊鬱,乾淨的空氣讓陽光的色澤顯得輕盈透明,舒涼的風拂上臉,很是神清氣爽。一路上片片相連的龍鬚菜園,透露了關山社區做為全台龍鬚菜供應中心的身分。在雙臀還沒顛出瘀青前,眾人抵達了位於海拔四百公尺的龍鬚菜園,主人賴大哥親切帶領大家親自下田摘採龍鬚菜,看來簡單的工作,其實相當不容易。
菜農每天清晨三點便須起床摘菜,天晚了可就炎熱,雖然蚊蟲不愛親近使得龍鬚菜照顧起來並不難,但是菜葉生長十分快速,導致菜農全年無休,日日都得勤奮地摘,倘若一天不摘,菜葉便會過老而難以咀嚼,節儉的農人基於愛物惜物且維持生計,只好從來不敢放假,非常辛苦。

(平埔族每年九月夜祭的時候,必定食用這由長糯米與花生或地瓜混蒸而成的「米買」。)

(鼠麴草粿的捏製講究手上功夫,餡料由蝦米、香菇、菜脯和紅蔥頭等炒成,香得讓人邊包邊偷吃。)

(農務車行車速度緩慢,正好讓身心都慢下來,品味這難得的亮麗晨光。)

(摘龍鬚菜也有學問,每支菜葉長度 15 - 20 公分為佳,還要小心別讓染色力強的菜汁沾上衣。)

 

(勞動後的旅客便在古厝宅院前享用熱粥早點,龍鬚菜的果實佛手瓜入菜,清甜得人心。)

那瑪夏:卡那卡那富取回失落之名

順著楠梓仙溪蜿蜒駛進那瑪夏的達卡努瓦(Takanua)部落,等候眾人的是布農族女孩 Ibu 和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婦女 Giwa,說起卡那卡那富這令人陌生的名字,背後可是牽繫了一段坎坷的命運。
滿清和日治時期,卡那卡那富族群皆因為地緣關係,被統治者歸認為鄒族,錯誤的分類亦沿用至今;然而當卡那卡那富族人與北方的鄒族人接觸後,發現彼此的語言和飲食祭典判若鴻溝,加上霧社事件後,日人將好戰的布農族遷移下山,強迫居於河谷地區的卡那卡那富族與其通婚共存,原來就弱勢的卡那卡那富幾乎面臨滅族的危機,近年受到賽德克族正名運動的鼓舞,終於在今年六月通過申請,正式成為獨立的族群,名列台灣原住民第 16 族。儘管如此,被時局摧殘殆盡的卡那卡那富,也僅剩下 500 位左右的族人,當中只有 10 位會說卡那卡那富語,大部分的族人皆以布農語溝通。
如今,卡那卡那富族人強烈地想要證明自己,是日掌廚的 Giwa,平常為清潔隊環保人員,閒暇時熱衷於做菜,手藝不凡,炒飛機菜(昭和草)、刺蔥煎蛋、烤山豬肉、醋漬溪魚、布農傳統米食 Savusavu 和卡那卡那富傳統食物 Umbluke 等山珍野味皆出自她手,在卡那卡那富的族群面貌日益模糊的情況下,Giwa 藉著飲食延續她和族人的文化血脈。
而個性奔放的布農女孩 Ibu 則趁著自己婚事已近,活靈活現地為大家說明布農族的嫁娶習俗,原來布農人以豬作為聘禮,男方須備妥數十頭豬才能娶得美嬌娘,豬隻數則依女方的身家條件而定;婚禮當日,女方家裡便將這一大堆豬卸塊分裝,前來道賀的賓客皆會領得一份豬肉攜回,宛若漢人的喜餅一般,相當有意思。

 

(布農族傳統米食 Savusavu 以小米或芋頭裹肉,外層以假酸漿葉包覆,口感類似漢人的肉粽;卡那卡那富的傳統食物 Umbluke,山蘇葉裹住糯米和山豬肉,富有嚼勁的糯米中含著肉香,滋味甚好。)

 

(布農阿嬤現場示範採集麻的莖葉搓成麻繩,手工織成的麻袋韌性十足。)

六龜—寶來里:芒果樹下築家園

過去撐起六龜寶來經濟命脈的是蓬勃的溫泉產業,八八風災過後,一時被阻絕在外的遊客,並不曉得寶來已經重新振作,隨著受創的南橫公路逐漸復原,前往寶來溫泉鄉的路段也早已恢復通車,但是人潮卻還未歸來。
為了讓當地人在重建的過程中,同時修復破碎的內心,社區重建協會理事長李婉玲打造「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藉著在風災之前便起頭的生活營造工作,讓居民漸次找回人生重心。寶來的溫泉業知名,但其實多數人家還是以務農維生,沃土上豐饒的物產不少,因此李婉玲也讓社區老嫗經營的無毒農園,與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合作,一方面供應食材,另一方面提供農事體驗。李婉玲說:「與在地的各種產業結合,才能豐富我們的觀光內涵,受過傷的寶來不願意販賣悲情,而是思考永續經營。」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入口處,矗立著兩株高大的土芒果樹,超過百年的樹齡讓它們在荖濃溪畔悠哉坐看寶來發展的歷史,文化共享空間亦以此為名(「檨仔腳」為「芒果樹下」的閩語發音)。李婉玲帶領的團隊在此建造了傳統大灶,讓當地老婦得以大展身手,分享古早料理的滋味與智慧;另外也搭蓋了一座麵包窯,除了推出窯烤麵包、窯燒陶器,亦讓來此的遊客自行撖麵撒料做披薩。
窯、灶的保溫效果極佳,無需使用太多柴火便能達成功效,十分節能。由於火候控制不易,傳統磚灶料理以「蒸、煮、滷」的烹調方式為主,燉煮大灶湯時,放上蒸籠便能順便蒸道絲瓜鑲豆腐,的確省時省力。燒窯的木材特地選用龍眼木,不僅耐燒且取得便利,出爐的麵點亦得以散發特殊的風味。在這裡,四處可見向簡樸生活取經的巧思,社區婦女也從各種手做勞動中,尋得定錨的力量。

(無毒農園裡的蔬果個個頭好壯壯,生長出來的秋葵甚至可長達 20 公分。)

 

 

(將當地盛產的蓮霧「六龜黑鑽石」切丁,與蝦仁、核桃、甜椒拌成爽口的蝦鬆;大灶蒸出來的絲瓜鑲豆腐,味道清淡舒服。)

(現場使用的餐具皆由當地婦女親手燒製。)
從觀賞《拔一條河》到實地走訪這幾座山裡的城鎮,明顯看出當地人亟欲擺脫災區的形象,困頓愁城不是這些質樸人兒的本性,以觀光旅遊為業的他們亦明白沒人想來到蕭條氣沉的地點遊覽,因此當改變的能量注入,所有人便齊心找回生存的價值。對於旅人而言,親近這些默默綻放絢麗光采的人與村落,會讓你發現台灣很小,小得讓每個人可以輕易地貼近彼此;同時也很大,大得讓你永遠找得到嘖嘖稱奇的故事與風景。

甲仙在地資訊查詢,請洽:甲仙愛鄉協會(07)675-4099
甲仙拔河小旅行,團體需求請洽:風尚旅行社(02)2516-2260;[email protected]
延伸閱讀:【特稿】風雨飄搖間,永不放手:《拔一條河》
              【特稿】品人情的真切,嚐山野的沃腴──甲仙小旅行
#旅遊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周項萱
攝影周項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