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北投(一):
北投文物館多少生死愛慾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北投(一):
北投文物館多少生死愛慾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6.07.2016

2013 年上映的國片《阿嬤的夢中情人》,在業界和觀眾都獲得相當不錯的口碑。片中男主角劉奇生是本省籍電影編劇,三不五時面臨創作瓶頸,而女主角則是外省籍的蔣美月,因為太喜歡當紅男演員萬寶龍,盼望投入電影表演事業。兩個人從原本互不相識,因誤會而齟齬,進而相戀互訂終生。電影以兩人愛情為故事主軸,用詼諧溫馨的基調重現台語電影黃金時代的種種生態,看電影的同時也是回顧臺灣歷史。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原名是《臺灣有個好萊塢》,顯然最早製作團隊是把電影的重點放在故事發生的「空間」,而不是電影的「人物」。後來或許是出於行銷考量,才將片名改為更有辨識度的《阿嬤的夢中情人》。製作團隊想要再現的臺灣好萊塢,其實就是北投。六○年代,臺灣每年產製上百部台語電影,數量相當驚人,北投就是當時臺灣電影重要的拍攝場地,據說一天有十幾部電影在此取景。

為什麼電影製作人會相中北投呢?主要原因是北投有非常豐富的地景。自然景觀如樹林、小溪、丘陵、山谷,人文景觀如成群的古典日式房舍、旅館、酒家,若電影需要拍攝外景,北投可以提供的選擇非常之多。試想,若導演想要拍攝武打片,需要用到獵奇式的自然地景,冒著熱煙的硫磺谷不是非常好的地點嗎?

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各種類型電影都有他們的市場,從現今角度來看十分荒謬滑稽、天馬行空的題材,在當時都可能極受歡迎。北投成為電影編導熱愛的地點,或許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這裡有許多溫泉旅館,可以提供工作團隊長期進駐,工作之餘還可以泡湯舒壓,一邊飲酒作樂,一邊欣賞南管、那卡西走唱的表演,不是一種人間美好的享受嗎?

如今北投身為臺灣好萊塢的時光已經遠去,外人來此目的大多是旅遊,不過我們仍可以在這裡看見當年許多電影的取景地──北投文物館。北投文物館建於 1921 年,最早是日本人開設的溫泉旅館,有個吉祥的名字「佳山旅館」。命名為佳山,一方面是指旅館在風景秀麗的陽明山腳下,擁有絕佳美景,另一方面是旅館本身服務品質甚佳。位於北投後山坡上的佳山旅館,位置的確很好,可以遠眺關渡平原的景色。

佳山旅館並不是一開始就像現在佔地 800 坪,而是一間小旅社經過幾次擴建,1935 年在主館旁邊新建另一獨棟旅舍「陶然居」,堪稱是佳山的 VIP 總統套房;1939 年在主館後方再增建「大廣間」,是一個六十帖榻榻米、可容納至少一百人的廣大空間,可供各種表演、宴會等活動使用。因為同時擁有溫泉、餐廳和大會議室,佳山旅館成為北投少數幾家最高檔的旅館。

1939 年佳山旅館特別在報紙上登廣告:「山崖上的大宴會廳」、「尾牙年終公司宴請」、「觀光局指定觀景最佳」、「四邊閑靜」、「宴會廳可容納 100 人」、「臺北市內一通電話到府服務」看這些廣告文案,是不是與現在媒體上的五星級飯店廣告非常相似呢?只是現在大部分五星級飯店強調建築的豪華富麗,佳山旅館卻恰恰相反,它的建築採用二十世紀初日本最時興的「日式書院造」格局,其傳統可追溯至十六、十七世紀的武士階級住宅。除了室內空間採用榻榻米,靠牆更有設置「床之間」,類似我們所說的壁龕,專門用於擺放藝品所用。旅館的門窗設計,透過簡單的幾何線條營造均衡的美感。裝潢採用的木材必須非常考究色澤、紋路,這樣才能顯現優雅而高貴的氣質。對於日本人來說,所謂的高貴,是一種精神與氣質上的節制,並不需要透過視覺上的繁複來表現。

完成大廣間的佳山旅館,本該迎接它最風華絕代的燦爛時光,可惜命運從不善待美麗的事物。二戰期間,原本瞄準商務人士的佳山旅館,逃不了殘酷的戰火,一度被軍方佔用為「日本軍官俱樂部」。戰爭後期,日本戰力吃緊,軍方推出「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自殺式炸彈攻擊,成立神風特攻隊,徵召許多台籍青年加入。

這些即將上戰場的男孩子,大多不過十五到十七歲,尚未感受人間繁華,就要走上一條有死無回的不歸路。出任務前,他們會被安排到佳山旅館過夜,與他的心上人,或在此偶然相逢的藝妲、歌女共度人生最後,或許也是最美的一晚。根據北投耆老的回憶,二戰期間,的確有神風特攻隊員來佳山旅館度假,「每當日本空軍要出征的前一週,將大批的特攻隊自願軍,自新竹空軍機場送至北投狂歡作樂,沖泡溫泉以資慰勞」(註 1)。

戰後國民政府來台,佳山旅館先由外交部接管,改為供政府官員度假的「佳山宿舍」和「佳山招待所」,外交部長魏道明便曾住在這裡。命運的轉捩點或許是 1966 年,已經開放四十多年的佳山旅館早已年久失修,但政府又不想負擔修繕費,於是將佳山拍賣給林進來作為私人度假別墅。不過,雖是私人別墅,主人倒也不吝於讓外界窺探這座溫泉別墅的洞天。1960 年代,正是台灣電影業蓬勃發展的時候,古色古香的佳山旅館數度被借來拍攝武俠片,其中最受歡迎的電影是《古月莊》。由於電影走紅的關係,佳山旅館還一度被稱為古月莊。

走進北投文物館,就不難理解北投為何在 60 年代成為台灣的好萊塢,這裡的空間處處充滿故事性,不僅導演取景選擇多元,編劇在歷史痕跡中更能激發靈感。美酒、美人、美景,無一不在挑逗人們的感官神經,刺激人們對於生命際遇的各種綺想。

1984 年,關心台灣民俗藝術的張純明先生承租佳山旅館成立「臺灣民藝文物之家」,1987 年張純明與民俗文物收藏家張木養先生正式成立「北投文物館」,收藏、展示臺灣民俗文物、原住民文物、傳統服飾織繡等,以提升大眾美學涵養為營運目標,如今仍不時舉辦各類文物特展。而當年佳山旅館最受矚目的大廣間,開放外界舉辦宴會、藝文活動,北投文物館多年來亦利用大廣間舉辦茶道課程,邀請日籍老師來台教學。當年北投山崖上的豪華旅社,多少商賈官兵在此飲酒作樂,現在改頭換面成陶冶身心靈的修養場所,在承平時期,一切生死愛慾皆宛如風前塵埃。

註 1|卞鳳奎採訪:〈北投溫泉個別訪問錄〉《臺北文獻》107期(1994年3月),頁15。

#歷史 #北投 #日本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莊祐端
攝影莊祐端
圖片提供Jaque Tseng(CC by 2.0)、黃毛 | YELLOW Mao(CC by 2.0)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