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影評|《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一卡懷舊的皮箱

每週影評|《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一卡懷舊的皮箱

作者張硯拓
日期21.11.2016

你以為那只手提箱裝著巨大的魔法,沒想到它其實是扇門,通往另一個世界。在那裡等你的,是滿滿的懷念。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前傳,而且是預計一共五部曲的首集。故事從年輕的奇獸學家紐特.斯卡曼德抵達紐約說起,他隨身攜帶的皮箱不慎漏風,讓其中幾隻怪獸跑到街上玩耍,而這正好把他捲入當時的美國魔法國會(MACUSA)因為恐怖份子(魔法版的萬磁王)的崛起,而和凡人社會逐漸升溫的風暴中。回收流浪的怪獸以免牠們被捕、銷毀,是紐特的主動線;魔法會眾人四處調查攻擊案件,還要面對激進的反巫師團體,則是背景題;為主角們搭建舞台,建立新的世界觀,則是本片真正的任務。

至於這整部電影,就像那只皮箱,把你我帶進又一個奇幻世界,在那裡當然有一群怪獸,但真正讓你感動的又不是這些「新」,而是被藏起來的懷舊與熟悉。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最重要的賣點當然是由 J. K. 羅琳親自編劇,「小說變成電影有沒有遺失什麼/有沒有新增的趣味?」已經不是問題,它和原本的系列怎麼對話?才是大家的好奇點。而在這「系列片」已經不只是系列,更接近超巨大(mega)品牌的時代,不只創作者,連觀眾也都習慣用後設的角度看電影了。某些人物戲份,或組織的導覽,或架空歷史的補完,甚至「你以為關得住我嗎?」這類對白,都讓人心知肚明這裡在為續集埋伏筆,那邊在跟看過前作的影迷們打招呼。《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前傳」身份,讓它不只看向未來(續集),還回扣某個(其實也在未來的)「過去」,當劇中出現阿不思.鄧不利多的名字,那也許是所有觀眾最興奮的瞬間吧?

這樣的系列片,最怕的是變成一旦拔掉對「後續」的認知,某些「當下」的趣味也跟著消失,這樣只為後設服務的劇情,會根本失去自我。好在,羅琳沒有掉入這種死胡同,《怪獸與牠們的產地》跟《哈利波特》的時空差距六十五年,這讓兩者的連結不需要、也無法太高。這是個全新設定,全套新角色,關注的世界形勢和類型氣質都不太一樣的新系列,有強烈的時代風格,也有怪獸的創意。藉著不同「國情」討論的種族問題——過去在歐洲(英國)是血統純淨論,來到美國則是種族隔離,順便說說外來移民和反恐——等等,都是潛力。大衛葉慈在調性上的選擇,則讓我感覺他真的小心翼翼。

回想十五年前《哈利波特》第一集,我們跟著完全未啟蒙的小男孩前往霍格華茲,途中所見,課堂所學都是新奇,而特效也理所當然地在施放魔法的同時,滿足你我的“WOW”。這樣的趣味到了後幾集,當然就收斂了,被嚴肅的大戰和成長課題取代。來到前傳,在《怪獸》裡當魔法湧現,敘事都只裝作若無其事,等待你自行發掘並興奮;但在奇獸巡禮的場合,又有大觀園的氣氛。這顯得導演和編劇的羅琳,都很仔細在拿捏那不能太平淡,又不能大驚小怪的語氣。最後成果跟類似處境的《星際大戰》一二三,以及《哈比人》系列相比,沒有前者的極力想更絢麗卻落得空虛,也沒有後者的完全重複之感,可以說穩紮穩打地得分了。

真要說的話,本片人物多彩,但沒能把議題的多面向都講足,稍嫌可惜;幾乎成為英倫第一小生的艾迪瑞曼恩,他的演出讓人無法不愛,但角色本身的性格(至少在這集)並不夠明確。另一方面,這片有兩個部分是我喜歡的,一是詹姆斯紐頓霍華的配樂,是這次真正帶來 “wonderment” 的魔法,全新的主題旋律明亮又昂揚,和過去幾位經手的作曲家不同,也讓世界感覺更開闊了。第二則是,最後的收尾把「正邪大戰」先暫時喊卡,這給了未來的方向相對大的彈性。

畢竟,那些危機的籠罩,仇恨的堆疊,大戰的山雨欲來等等,我們都早看過了。對之後續集,我更希望羅琳先好好講講奇獸專家的抓寶之旅,如果能有印第安那瓊斯式的趣味,甚至把魔法世界延伸到非歐美的國家去,該會多精彩?何況,既然她決定花接下來十年好好當編劇,那把其他文化面對奇幻的不同詮釋,也吸納進來這個宇宙,若能做到這樣的高度,那在一個作者的深度上她會大進化。果真如此,我可就很期待之後的發展呢!

 

【張硯拓】
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每週影評 #時光之硯 #張硯拓 #電影 #哈利波特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華納兄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