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選樂|禪意與詩意:聽知更《劉庭佐》
作為華語流行音樂的聽眾,2018 年年末絕對是一段幸福的時光,睽違樂壇多年的天后們萬箭齊發,在這個企劃導向的唱片年代,從音樂錄影帶、平面拍攝視覺到專輯包裝都是形塑歌手新專輯核心理念的重要環節。忙著聆聽與關注這些揮著旗,概念新穎的作品時,我想我差點就要錯過這張《劉庭佐》了。會接觸到它,是因為在動態牆上看見一位寫樂評的樂評朋友分享了這張專輯。我先是好奇那位名叫「知更」的創作人,他究竟是誰?
他是 25 歲的劉庭佐,1993 年出生於台北,而後到上海長大。在唸書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對音樂的喜愛與執著,練著練著吉他,漸漸開始嘗試作曲與創作。首張專輯《劉庭佐》籌備了近兩年的時間,一共收錄了 14 首歌曲,拆之為兩個系列,分別命名為 O 與 I。對知更來說,這是一個刻意且處心的設計,因這兩系列的作品有著不同的概念與創作緣由。這樣的用心能夠在打開專輯包裝的時候發現,裡頭分別收錄不同系列作品的兩張光碟,我想是創作者也希望聽眾在聆聽的時候,能將它們視為兩個獨立的作品。
知更的才華在這張準備了近兩年的首張專輯裡表露無遺,除了一覽作詞、作曲、編曲的任務之外,更獲得唱片公司的全權信任,身兼專輯的製作人(其實還包辦了專輯的插畫、設計呢)。就筆者的觀察來看,其實在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即擔綱專輯製作人是一件不太保險的事,為避免太主觀,難以抽離,或許有第三者參與製作會是較穩妥的。不過在這張《劉庭佐》中,我認為知更的作品特別必須由他自己來製作才是最好的安排,本就不是典型歌手的包裝,或許只有知更知道自己作品最好的樣子該是如何。
我特別鍾愛 O 系列裡頭的歌曲,以吉他為編曲基底外,你能夠聽見不時與歌聲交織的小提琴交響,鋼琴、電吉他與鼓組時不時加入彈奏,以民謠為骨幹生長出奇異的花瓣,是很適合全然沈浸的平靜氛圍。I 系列的作品在我聽來,有直面生活的掙扎、亦有昇華後的禪意,從編曲面到各種音色聲響的使用,是很不同於 O 系列的作品。詞像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從浩瀚到凝視「空」。兩系列作品的情緒堆疊好比油畫、一層一層塗抹出生存張力,又能感覺他的終究柔軟。各有性格、但氣質如一,適合分開聆聽,要聽哪一面,端看聽者的心情而定。
最後,我覺得知更的詞寫得真是好。他在〈每〉說:「每一次淚水的背後/都是一道走廊/經歷過淋濕的美/經歷過一切而/不後悔」,將情緒發生與宣洩的過程寫得詩意而深刻。別猶豫了,去聽聽這張《劉庭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