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廳院迷路,也在這裡找到舞台:記《江湖一場・兩廳院》

在兩廳院迷路,也在這裡找到舞台:記《江湖一場・兩廳院》

作者
日期14.10.2019

我們抵達的時候,兩廳院彷彿還在睡眠。

清晨五點半,一向有人填滿的戲劇院與音樂廳間廣場,此刻只有兩廳院自己的影子。演員團隊和我們約在戲劇院三號門──這道門是兩廳院內部人員和常來洽公的人之間的默契。門旁有一間附洗手間的休息室,人們在這裡等待下一場會議──據說,一場演出結束之後,下戲的演員也經常從這道門離開(是的,要堵演員就是在這裡),沿著車道道別。

你一定也曾在兩廳院迷路。也許是趕場時從中正紀念堂捷運站回到地面的瞬間,也許是中場休息抽完菸忘記自己的座位是哪個入口。也許你甚至不知道哪裡可以抽菸。這無可厚非,不是每個人都天天看表演。但你又一定對戲劇院和音樂廳上廣場的行人有印象。學生們在附近練舞、父母推著嬰兒車在周圍散步的模樣,也不知在何時成為記憶裡的資料畫面。這些畫面讓兩廳院又彷彿離你很近。

我們身旁的這些演員並不只是演員而已。他們是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當中「Gap Year 兩廳院壯遊」和「藝術行政實習計畫」的成員。點開計畫網頁,除了他們的名字與模樣,你還能找到 Gap Year 計畫成員的每月札記。這些青年創作者要在一年的時間內一邊參與場館專案,一邊發展自己的研究計畫。但此刻,最先抵達的馬雅和弘洋在自動販賣機旁已經在聊天的時候大笑了好幾次。早在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知道他們在這裡並不僅僅只是發展自己的研究而已,還發展了會比任何一個計劃延續得更久的友誼。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後來才知道,戲劇院和音樂廳間的廣場有自己的名字,叫做「藝文廣場」。劇本裡,五位身負絕藝的角色在這裡相遇,準備進行一場奔向舞台的競賽。這時太陽已經完全清醒,所有人在日光下來回奔跑數趟,休息時一起躲進同一個器材的陰影。

進行拍攝場勘時,我們走過了兩廳院各種神祕的通道和空間。負責帶我們進入各場景的舞監說,他一直到第八年才達到完全不會在院內迷路的境界。

飾演舞大娘的寶欣,和飾演碟王的柏逸都是藝術行政實習計畫的成員。出身舞蹈系的寶欣為了這次拍攝事前編了一段舞。在拍攝現場,為了讓鏡頭能夠跟著舞者拍到足夠的畫面,寶欣接下導演的指示:讓這段舞的第一個動作和最後一個動作疊合。她只簡單說了聲好,然後開始在眾人的目光裡旋轉。幾分鐘之後說了聲可以了,跳出剛剛才想到的舞步,好像那舞一直在她心裡一樣。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在音樂廳的控台,柏逸熟練地戴上耳麥,拿起公文和 CUE 表,走向另一個空間,在真正的舞監身旁調控舞台燈光。扣除燈光設置,短短半小時的拍攝時間裡,這一切他只排演了兩次。

飾演戲夢居士的凱福本身確實是劇場導演。團隊原本準備了一份拍攝用的劇本檔案存在電腦裡,後來導演想要強化畫面的拍攝效果,決定讓凱福在電腦裡開新檔案,重複輸入同一句曾在著名電影中出現的台詞彩蛋(你有看出是哪一部電影嗎)。然而,拍攝後整理道具與文件時,卻發現某份 CUE 表背面寫滿了筆記──凱福在打開拍攝用劇本、等待導演 set 場的時候,竟然已經讀完了劇本其中一場,還挑出了那一場戲裡的錯誤和走位的調整(會不會太入戲),忽然有點後悔沒讓他真的對劇本做些什麼。

狂畫仙子馬雅拍攝時完全是即興創作。桌上的卷軸是她持續畫了近一年的畫卷。想到什麼就往下畫,這幅畫越來越長,但至今尚未到達紙的盡頭。我們請她作畫時用到多一些肌肉做揮灑的動作,她隨手從戲劇院佈景工廠的油漆桶抓了幾個顏色。攝影機停下的瞬間,她的畫卷上多了一名長滿葉子的裸女。「原來是這樣啊,」她說,「在我畫完之前,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畫的是什麼。」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劇本裡跑最後一段的弘洋本人主要研究劇本創作,戲份卻最是體力活,或許反映了公文子這個角色設定(藝術行政)的現實生活?在戲劇院觀眾最熟悉紅毯走廊上,弘洋要跳過重重障礙、奔上階梯,將手上的公文送到目的地。這是觀眾來到演出現場時永遠不會看到的畫面,卻也是演出重要的一環──正如因為這支影片的拍攝,我們得以進到音樂廳排演室、上到舞台、穿過兩廳院間的祕密通道躲進地下室裡的佈景之間,兩廳院從來不只是我們看到的樣子。在顯露於眾人眼前輝煌的柱子與明亮的牆之後,是排演空間、休息室、後台與辦公室。院內的日常,被演出與演出後的掌聲所遮掩。當你一次次走出觀眾席,經過出口的台階,是否曾經意識到自己腳下的建築物也如一個更巨大舞台,只對你顯示最後完成的結果,安靜而瀟灑地隱瞞了背後的累積與準備?

劇本裡最後一場戲,所有人都來到了舞台上。觀眾不會看見的是,拍攝這場戲的同時,音樂廳舞台巨大的管風琴正在進行例行保養。當演員們在攝影機前奮力跳躍,背景是調音師正在一個音一個音,一個琴鍵一個琴鍵地檢查音準。使用這台管風琴的演奏者,也許終其一生不會看見此刻坐在管風琴前調音的人,當然也不會曉得某次調音時有另一群人在舞台上,拍攝關於舞台前與舞台後的故事。這整件事至此成為一個隱喻,關於可見與不可見的,關於在各自的時間裡共同的完成,即便永不相識、永不被發現,卻都是同一件事的一部份。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兩廳院是如此離你那麼近,又離你那麼遠。只有當你靠近,才曉得之前還不夠靠近。這些參與藝術基地計畫的人,或許也早就發現了。參加這個計畫,可貴之處不在於完成自己的作品。最新一月的札記裡,馬雅寫:「有一天靖雁說我們是他少數同年齡的朋友時我又在那邊很想哭了,同時也覺得自己好幸福的是靖雁的朋友、弘洋的朋友、凱福的朋友、陸傑的朋友、宜庭的朋友⋯⋯」

一起成為某件事物的一部份,光是這些過程就已經是一個計畫的成果。「去你的舞台」,指的並不是「登上舞台」,而是進到這關於舞台的一切,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自己的位置,永遠只有在與他人的位置彼此錯動與幅合之中才會浮現。

你的舞台不是你的舞台。它不屬於你,卻能被你所擁有。結束拍攝的時間是晚上七點,觀眾正在進場。沒有人曉得今天兩廳院偷偷發生了什麼,只有參與其中的人心裡知道。

現在,你也知道了。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江湖一場.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徵件.還來得及

#藝術基地計畫 #兩廳院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蕭詒徽
攝影洪以樺
模特兒李寶欣、馬雅、張凱福、陳柏逸、陳弘洋
場地協力兩廳院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