爿爿花計劃:收拾剝落的老磁磚,印貼成記憶
屬於台灣的傳統建築美學究竟是什麼樣貌?這是一個大哉問,也是「爿爿花 - 臺灣傳統瓷磚圖鑑」這個計畫試圖去發現、深掘,並加以記錄與保存的文化。都市更新與社區再造之後,林立的新大廈取代了老公寓,在日系與歐美建築風格為大宗的當代,石英磚代替了瓷磚拼湊出「家」的樣子。在時間的流轉與世代更迭之後,這些我們曾熟悉的日常風景,會不會有一天也將走入歷史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傳統文化都會有消失的一天,但我們可以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留住它的美麗。三位不到 30 歲的藝術與設計領域的工作者——黎世堯、蔡一豪、徐孟榆所組成的畸零地工作室,原先專注於品牌視覺形象規劃、產品設計、展演活動策劃、社會設計等工作內容,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之下,被台北某處廢棄老屋牆面所吸引,灰色為底的瓷磚拼貼上,交織了紅白的線條點綴,這樣低調卻精緻的美麗,讓這三位年輕人深深著迷,爿爿花計畫因而展開。
計畫持續超過六年的時間,團隊一步一腳印地到了台灣本島與金門超過 50 個鄉鎮市區,拿著相機與紙筆親眼紀錄這些深藏在台灣各地老民宅的瓷磚美學。隨著團隊越加深入研究與走訪,越發現了裡頭的奧秘與趣味。從日治時期的約利卡瓷磚到民國六、七〇民宅常見的馬賽克磚、印花磚,這些小小的瓷磚背後,其實藏著關於人類居住、遷徙與時代變換之間的關係與學問。
「爿爿花 - 臺灣傳統瓷磚圖鑑」是畸零地工作室六年來的成果,更是一本收藏台灣傳統瓷磚文化的圖鑑集。它收錄了他們在台灣各地拍攝到的瓷磚照片,更加以系統性的分類整理,並考究其中圖樣與設計的時代脈絡。更重要的是,畸零地工作把每一款記錄到的瓷磚數位圖像化,將它們的美麗永遠留存下來,以供未來欣賞與使用。
「在身體的勞動與思想持續的激盪中,總會有一個所有人都願意去建構的想像破土而出。」
畸零的工作室的粉絲專頁簡介上這麼寫著。我想,這一次的爿爿花計畫就是一次很好的實踐,一群年輕人身體力行,期望用自己的汗水與眼光替我們這一代留下些什麼。
「爿爿花 - 臺灣傳統瓷磚圖鑑」現正在嘖嘖平台上募資中,詳情請至計畫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