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吧|《正常人》:曾經這麼親近過,是幸還是不幸?

追劇吧|《正常人》:曾經這麼親近過,是幸還是不幸?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2.07.2020

過去數月,由 BBC 和 Hulu 聯手打造的愛爾蘭影集《正常人》(Normal People)席捲全球,好評不斷,成為封城期間人人朝聖的新時代經典。其中不乏大尺度的性愛橋段讓人臉紅心跳,也有涓涓流淌的溫柔敘事療癒人心。

改編自愛爾蘭新世代作家莎莉魯尼(Sally Rooney)的同名暢銷小說,影集與小說在內容與風格上的高度一致令人驚嘆。一方面反映了小說在鋪排遣詞上的豐實銳利,另一方面也能襯出影集在改編上的精準忠實:以流暢脈絡重梳小說名場面,強化戲劇張力,再以倒敘手法聰明延續小說跳躍時空的意識流筆觸,可謂近年來文學改編的成功典範。

《正常人》講述來自西愛爾蘭小鎮的梅黎安與康諾從高中到大學、分分合合四年的戀愛故事。梅黎安家世優渥,犀利毒舌,是被孤立排擠的獨行女孩;康諾出身清寒,靦腆寡言,是馳騁運動場的人氣男孩。他們不為人知的兩個祕密:一是康諾的母親羅芮在梅黎安家裡當清潔婦,二是梅黎安和康諾在校外維繫著火熱的親密關係。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愛戀糖衣・宏大格局

乍看是老掉牙的設定,資深甜寵劇觀眾都能迅速腦補一齣狗血大戲。然而《正常人》並未老套地複述階級如何成為梅黎安和康諾的愛情窒礙。在劇裡,「階級」從來不是一個虛渺空洞的概念。

一開篇,故事即反刻板地為觀眾揭露社會財富與心靈充盈之間的落差:梅黎安生活富裕,卻飽受兄母冷待,同儕欺凌;康諾出身勞工,卻擁有開明的母親與廣闊的人際圈。當進一步描繪深埋康諾心中的自卑時,影集也並未著眼於物質淺層,反而聚焦在價值觀的對照碰撞,例如對康諾而言,獎學金是生活必需,是實現理想與改善生活的魔法,但對梅黎安來說,卻是自我證明的精神肯認。

從幻滅背叛的成年禮到身份換位的新生活,從鄉村的草根社群到城市的菁英團體,始終與兩人的情感關係密不可分的,是他們各自置身的龐大人際結構,以及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社會歷史背景。在這個看似私密微觀的愛戀故事背後,其實隱匿著更宏大的格局野心。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親密關係・思辨交鋒

《正常人》第二集,幾近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刻寫性愛,尺度之大讓人直覺聯想到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系列,甚或去年以禁忌愛戀挑動觀眾味蕾的韓劇《春夜》與台劇《我們不能是朋友》。有別於上述作品,《正常人》的敘事策略並非訴諸激烈的情節,而是在恬淡日常間,以快節奏的敘事鋪述兩人的情感拉鋸:第一集表白,第二集做愛,第三集分別,第四集新生⋯⋯從未予人鹹膩刻意的感受,反而有種真實綿密的唯美感,緊扣觀眾心弦。

有趣的是,《正常人》原著小說中並未花費過多筆墨描寫性愛場面,僅在必要時略施幾筆。對作者而言,更關鍵的反而是他們親密過後的床上對話。從抽象思辯到切身議題,出其不意的言詞機鋒與思想交會,才是讓他們的性愛更性感的祕方。

故事伊始,當梅黎安對康諾說出「你是唯一一個真正和我講話的人」,似乎也早早暗示了對話之於他們關係的重要性,就像後來,康諾藉由與梅黎安的來回信件,進一步看見自己生命的本質。這麼說來,真正與《正常人》對標的戲劇該是 Richard Linklater 的「愛在三部曲」才是。

如同梅黎安所思忖:很多人終此一生也不曾和其他人如此親近過。何其有幸,他們擁有彼此。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然而確立與延續一段親密關係終是不易,彼此的患得患失讓他們在言語中數度錯認對方的意思。例如那年夏天康諾說不出口要住進梅黎安家,梅黎安卻以為他要離開自己與別人交往;那個共舞的夜晚,康諾以為梅黎安拒絕和他去吸菸區,梅黎安卻為康諾拋下自己而失落。「我完全無法察覺你想要什麼。」梅黎安這麼說。他們是能洞悉彼此的靈魂伴侶,卻也因為太害怕失去對方,總在行將越界時雷達失準,在戀人未滿的邊緣一再擦肩。

《正常人》相當難得的一點,是它毫不避諱地觸及親密關係中的權力角逐,也不吝於展露生而為人的惡念暗面:高中時梅黎安對康諾的「臣服」——甘願守著不能言說的秘密,因他一句「我愛你」的許諾展開人生,卻又因他殘忍的另覓舞伴結束小鎮生活;大學時康諾對梅黎安的「取悅」——在昔日同學面前,坦然擁她入懷。其間的權力消長,不乏令人皺眉的情感博弈,他們甚或對屈於對方的控制甘之如飴。但在莎莉魯尼看來,這些都是「正常」的。

既然人生在世上總會與他人交集,無法全然獨立,那麼何不就學習彼此依賴,彼此救贖?這個結論在影集中或許並不鮮明,但在小說裡,卻是作者就親密關係拋擲的終極問答。不論認同與否,這一論點,都為觀眾提供了重新審視一段關係的新鮮切點。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自我追尋・未來叩問

「我這一輩子都很孤獨。」梅黎安對康諾說。

在混濁躁動的現實裡,「孤獨」常淪作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或被充當標榜特異的流行語。但在《正常人》裡,所謂孤獨感,絕對不是自怨自艾的停滯狀態。事實上,這故事裡的人從未停止過思索未來。

彼時在小鎮,梅黎安所體驗的是一種強烈的失根感。自小在扭曲失能的家庭長大,她將真實人生遙寄在不確知的遠方,卻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抵達。若說離開小鎮於康諾是選擇,於梅黎安卻是必然。然而真正離開原生地到了都柏林,擁有一切的她依舊對未來迷惘,甚至會因為無力改變而痛恨自己。

相對於梅黎安的內在同一性,康諾始終被兩個自我撕扯。一個是他被梅黎安所喚醒的、格格不入的自我;另一個是在他人眼中形塑出的、備受喜愛的自我。兩個自我,兩種生活。當他決定離開老家,追隨梅黎安來到都柏林,對社交圈的不適與舊友的驟逝激化了他對歸屬感的徬徨。他找不回過往的生活與情誼,也必須面對幻想落空的新世界,於是有了故事裡深陷抑鬱的他對心理師的那段心碎自白。

「我在想,要是我搬到這裡可能會好很多,我以為我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但事實並不是。離開卡瑞克雷的時候,我以為自己可以過上另一種生活。但我討厭這裡,我也無法再回去,那樣的日子再也回不來了。」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而唯一能理解康諾的,只有梅黎安。

縱然出身與個性南轅北轍,梅黎安與康諾所追尋的事物其實是一樣的:他們都渴望被喜歡,渴望被愛,希望在未來成為更好的人。梅黎安因為破敗的家庭,自覺背負著「墮落」的原罪,從而不斷藉由「被羞辱」的扭曲關係,企圖證明自己的「自作自受」與「不可能被愛」;而康諾則在遲鈍的感情應對中,不斷擔心摧毀他人的期望、斬斷與他人的聯繫,害怕讓自己成為不被喜歡的人。

幸好,到了《正常人》的尾聲,他們都找到了暫時的港灣。這個故事的真正意義不在兩人是否在一起,而在於他們都從關係中,尋到了改變、救贖與療癒彼此的可能性。不是改變對方,也不是為對方改變,而是看著自己從過去徐徐走到現在,原來還真有那麼一點成長。

從梅黎安追著康諾,到康諾追著梅黎安,到最後他們各自篤定地跳下蹺蹺板一端,奔往人生新途。這是兩人關係的第三度翻轉:曾經迷惘不安、垂涎遠方的,終於找到人生就在此地的心安;曾經自限一隅,害怕追尋所想的,也終於決定出走一方。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正常人》所挖掘的不僅是兩人一再錯過、又彼此受傷的親密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性與愛裡找尋「自我」的動能。因而他們之間那股「只屬於彼此」的隱私感才如此堅不可摧,不可被侵犯。一個人是孤獨,兩個人是完滿,這可不是什麼字義上的廉價情話,而是對他們而言,都意義非常的成長旅程。過去不可復返,但那是他們都一同經歷的青春。

千禧世代・青春共感

令人尤為震撼的是,在地球彼端的那座島,這個由九〇後小說作家、九〇後新秀演員共創的影集,竟能如此敏銳地擊中身在各方的千禧世代青年的心: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地在意他人的眼光,總是渴望著被他人喜愛,害怕被時代淹沒汰換。我們會因為氾濫的網路哀悼而憤怒難抑,也會因為自認守著天大的秘密而敝帚自珍。然而事實是,壓根沒有人在乎。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任何軼聞都會在激情散播後轉瞬即逝,卻在一個人的心口留下恆久創傷。於是面對生命的驟然殞逝,成了我們不應習慣、卻逐漸麻木的可怖日常。到頭來才頹然發現,原來融入這個世界的前提,是先找到能與你分享共通點的人。而你明白自己一路以來的掙扎頑抗,也不過是為了變得和別人一樣。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如同那些幽微傷感的青春文學,《正常人》當然懷舊,卻好在並不耽溺。它以殘酷刀鋒剖解對青春的頌揚。而那鋪散在文本中的智識反芻,也總能在不經意間給予觀眾迎頭一擊。比如霸凌經驗對加害者的深刻烙印、校園如社會的勢利現實、「誰都不比誰高尚」的內省和「人或許沒有自以為的那樣難以了解」的頓悟。

當然在有限集數中,影集還是修裁了部份小說內容,例如稍稍隱去了康諾母親娘家的壞名聲和羅芮十七歲輟學生子的資訊,犧牲了康諾對母親是否後悔生下自己的自問猶疑;同時也淡化對梅黎安母親的交代,使得她將罪疚枷鎖轉嫁女兒身上的脈絡不甚明晰,讓故事中梅黎安兄母的作為極端到令人質疑。除此之外,還有梅黎安與友人的互動,喬安娜與佩姬分別之於梅黎安的友情關係,其實在小說中區分得更為鮮明。

HBO影集_正常人_普通人_Normal People

回到劇名,「正常人」究竟指的是什麼?首先是梅黎安與康諾汲汲追索的、為社會所定義的「正常」;再者,它所企圖為之正名的,也正是那些被我們壓抑的種種「非正常」。而另一個譯名「普通人」,或許也恰恰反映了這個故事是屬於芸芸眾生的普通人生——沒有驚世駭俗的情節反轉,也沒有自作聰明的奇異設定,而是著眼於你我都曾經歷過的青春日常。

2020 年,是第一批九〇世代邁入而立之年的一年,也是全球各地都劫難頻傳的一年。彼時金融海嘯過後,愛爾蘭文壇陸續湧現了一批才華洋溢的新銳作家,莎莉魯尼將此歸因於經濟重挫所帶來的劇烈社會變動。我們或許可以預期,在多年以後,這波疫情對影視文學版圖的深遠影響也將逐漸顯影。且願那時,你我都安好,可慶幸又一部回扣時代的深刻作品,沒有遲到。

#追劇吧 #正常人 #Normal People #Sally Rooney #BBC #影集 #愛爾蘭 #Netflix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婉兒 Cari
責任編輯曾勻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