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SW 首次台灣隊!專訪 Taiwan HYPE 策展人羅申駿:不是「隱形冠軍」,他們就是冠軍

SXSW 首次台灣隊!專訪 Taiwan HYPE 策展人羅申駿:不是「隱形冠軍」,他們就是冠軍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8.11.2020

SXSW(South by Southwest)在每年三月春天的奧斯汀展開,為期十天,匯集全世界的思想潮流,數萬人從四面八方抵達,有些音樂人如同電影《法蘭克》主角群尋找被聽見的機會,也有電影新銳在此大放異彩,更多新創、科技的知識在此碰撞,成就獨一無二的有機體。

1987 年開辦以來,SXSW 隨著科技與多媒體的發展深入當下的議題破口,見證世界思潮演變。這個巨大的嘉年華裡,台灣多年帶著音樂人參與前線,但 2020 年尤其特別——今年文化部首度結合資策會、國發會、中企處之力催生「台灣館」,由人稱 JL 的羅申駿策展,試圖凝聚台灣優秀產業,以國家隊力量進擊世界級舞台。儘管在開展前夕 SXSW 因疫情暫緩,幸運的是,展覽依然在文策院支持下回台展出,讓「Taiwan HYPE」台灣館在文策院主辦的創意內容大會 TCCF 率先與台灣觀眾見面。

IMAGE

Taiwan HYPE 展場
 

雖可惜無法如預期在盛大展會裡與國際交流,但羅申駿表示:「疫情影響下許多人才紛紛返台,這更是重新探索家園的機會,在全球抗疫交出亮眼成就的台灣,挖掘島嶼的特長,深入文化與生活中、打開產業與技術研發空間,玩轉不同媒介與創意塑造截然不同的詮釋面向。在我心中,新一代的台灣,我們很好,必須向世界大聲說出自己是誰。」

本文專訪羅申駿,請他談談 SXSW 於他、於台灣、於世界的意義。首次登場的台灣館要如何代表台灣?策展過程是探索,也是錨定自我。

Q、還記得第一次去 SXSW 的感受嗎?SXSW 的特質是什麼?

是很 mind-blowing 的狀態。去過那麼多論壇、活動,可是 SXSW 讓人腦洞大開,內容豐富,我居然又回到一個學習的狀態。每天像在排課,每一堂都很有趣,除了論壇還有音樂季、電影節⋯⋯,你就覺得怎麼會那麼豐富?

第一次去大概五六年前。那時候聽到科技的法律層次運用,無人機與領空的隱私問題該如何制定?無人車怎麼發駕照?還有 MIT Media Lab 教授 Hugh Herr 講人工義肢,又或者是 data right、管理、新創的知識⋯⋯,這麼多的觀點全部都匯集在一起,很多人在談你可能想都沒想過的問題,卻談得非常深入有趣。

IMAGE

「Taiwan HYPE」展場現場。

一般來說,論壇的議程是很清楚的,但 SXSW 是全部都混在一起,那種「混」,會讓某個領域的人觸類旁通,看到不同的人在做什麼事情,我覺得這對新一代人才非常重要。在路上就會撞到和你很不一樣的人,新創的、科技的、音樂的⋯⋯,這是自然的 remix。

第一次聽完 SXSW 除了收穫很多外,當下我就覺得:為什麼台灣不能做?我覺得這個實在太台灣了,台灣是亞洲最適合做的地方。對我來說,台灣不管在內容創造、科技、產業,都是很適合聚集亞洲人才過來的一個地方。回國之後,我就和當時的政務委員蔡玉玲聊過,也找 SXSW 的 Content Curator 來台灣看,可惜後來沒有做。

Q、這次台灣館的籌備又是如何發起的呢?

台灣一直都有帶音樂人去參加音樂節,資策會也帶不同的新創團隊過去。時任文化部次長(也是現任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和我聊到 SXSW,我們有個共識是:與其零星過去,我們應該變成團體戰、國家隊,把這個活動當作是一個讓國際知道台灣的機會,大家才會看到台灣的樣子,對國家品牌產生記憶度。我們想法不謀而合,我就接下這次的策展工作。

Q、這次五大展館的策展核心理念為何?

其實和我過去幾年在做的事情滿接近的,就是思考台灣到底應該用哪樣的面向來面對世界?最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想把台灣最強產業們放進去。

IMAGE

Taiwan HYPE 的五個展區,分別對應到五牲,也是五個切入台灣的方向。
 

台灣在討論上一代創立出來的產業和公司,有時會有稍微偏頗的想法,或有些人覺得事不關己。但兩千三百萬人的這座島上,居然出現這麼多國際型的產業公司,這是很驚人的。除了台積電、鴻海,還有很多所謂的「隱形冠軍」。我想讓世界看到台灣優秀的農業、紡織業、製造業、文化等等。

產業 1.0 的成功,是非常值得我們驕傲的,但發展出 2.0 的過程會有些新的可能性,「混種」會是台灣接下來該做的事情,我希望未來甚至可以不用是 1.0、2.0 的這種「進化論」,而是出現一個新的物種,因此找到五個「新物種」,每個物種是一個場館,縱向串連傳統產業與新創模樣,橫向連結台灣軟性的文化載體,成為新的「混種」。

例如 【第二湯匙計劃】,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回收比例很高,出國玩也會發現台灣的環保意識是比很多所謂「先進」國家好很多的。我回溯歷史,從以前三個外星人垃圾桶、到現在用 150 萬個回收寶特瓶打造綠建築「遠東環生方舟」的小智研發,其實一直有人在思考如何把垃圾創造出更多可能性,做成布料、建材、傢俱⋯⋯。這次找來無式製作的 Pili(吳孝儒)參與,結合了「小吃文化」發想,用回收的餐具重製了小吃湯匙。

IMAGE

「PiliWu-Design 無⽒設計」與「Miniwiz ⼩智研發」合作的【第二湯匙計劃】。

小吃店家常常會提供白色或粉紅色的塑膠湯匙,造成一次性的濫用。Pili 轉換了型態,設計出密度變密、重量變重的質感,並且賦予了三種大小:傳統用的湯匙、吃丸子的湯匙、再大一點還有吃包子的湯匙,一併傳遞台灣小吃文化的複雜性。展覽現場我們會提供這個湯匙,希望它能陪伴參與者一輩子,不再是一次性的。「環保」、「回收」變成責任的時候容易讓人卻步,我們希望大家覺得這件事是有趣的,才會變得跟呼吸一樣。

Q、想請你談談這次台灣館主題「Taiwan HYPE」及主視覺概念發想。

hype /haɪp/         

a situation in which something is advertised and discussed in newspapers, on television, etc. a lot in order to attract everyone's interest.
一種被媒體大肆報導、引起大眾討論,被吸引注意力的狀態。

選擇 Hype 這個詞,是想讓大家看到台灣那種很高漲的能量,很衝撞的狀態,那是我想對國際、也對台灣人釋放的訊息——我們是很值得驕傲的。有很多東西應該重新被發掘,而 Taiwan HYPE 是所有人看到都會興奮的東西。

設計過程也會思考哪些文化符號是需要被看到的。舉例來講,雖然我們主要溝通的語言是英文,但我們想幽他們一默。以前學英文都用音標,這次我們先把 Taiwan HYPE 轉變為ㄊㄨㄏㄆ,上面的英文反而變成很像注音的音標,再加上二聲、四聲、輕聲的點綴。

IMAGE

Taiwan HYPE 移展台灣的展場現場。

思考視覺時還是需要繁體字,因此有「台灣海普」這個來自 Taiwan HYPE 的音譯,也隱含「海」的遼闊海洋、「普」的普世普天下意味,這兩個字在未來宮廟的設計與空間意象中應用。在國際場合裡要大量使用我們自己的符號,不管從注音、中文字,才有辦法吸引到最外層的人對我們的文化產生興趣。

Q、場館空間運用的「未來宮廟」感很吸引人,可否和我們談談空間的設計與巧思。

當初預想 SXSW 這些觀眾,好像就是來到一個地方「朝聖」、來拜拜的,期許可以得到知識等等,因此覺得這個場合很適合跟宮廟概念做結合。Taiwan HYPE 用未來宮廟的元素去呈現,「五牲」來代表五個場館、五個「新物種」。一般講的三牲是雞豬魚,五牲就會再加上魷魚、鴨。

這次我們用插畫去重新詮釋五牲元素,例如魷魚的觸角是剛才說到的湯匙、雞的雞冠有傳統劇場元素、鴨的身上有台灣引以為傲的紡織品等等。用插畫的方式呈現,就是希望觀眾在不同的距離都會覺得有趣,是潮流、有顛覆性的。這是我身為策展人在思考怎麼用不同方式讓大家看見台灣,我希望吸引人走進來,不能只是用為了論述而論述。

在展場裡也可以抽籤詩,我們在裡面擺入五十個內容,希望在一些小地方能與觀眾有所連結,透過「來廟裡求籤」這個形式來了解台灣的 fun facts,而且是和剛剛說的傳統與新創產業有關的。台灣館就是一直在撒麵包屑,即使他們來了只拿籤詩,都會覺得台灣是有趣的地方。

IMAGE

Taiwan HYPE 現場有許多籤詩。

IMAGE

Q、其實從你做金曲獎、金馬獎的概念發想,一直可以看到「以台灣為傲」的這條脈絡,似乎是你在策展和創作的核心。這次的「混種」概念,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當你去過越多地方、看過越多文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了(笑),就越覺得孕育我的這塊土地,真的很好、也很值得驕傲。吸收有關的知識後才知道,台灣本來就這麼混種啊。這一點都不新,不是一個策展人提出來的概念,台灣本來就有所謂的閩南、客語、原住民、新住民⋯⋯,台灣就是混種,而且台灣要學會擁抱這件事情。沒有哪一個族群可以說他代表台灣,「全部」才是台灣。

當我們退後看,會看到台灣真的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這件事也逼著台灣往外看、往外找資源。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得那麼好?因為有些人其實已經開始在混種了,混合不同產業在做新的事情。台灣很多產業根基都很好,從他們身上再往上跳,成績會更耀眼,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次台灣館除了結合不同產業,也點出台灣現在已經混種很成功的企業,【新創之島】裡面有很多台灣出去的獨角獸,像是 Gogoro、Pinkoi、KKday,做人造衛星的創未來。

Q、除了與國際觀眾溝通外,這次展覽感覺也有與國內觀眾溝通的感覺。可否和我們聊聊策展人試圖要展現的觀點與態度?

做的過程我一邊在思考,像是小智研發這麼值得讓人驕傲的公司,如果沒有台灣過去的製造業基礎、環保相關法規,也很難誕生。所有的新創,都奠基在過去的基礎上。

我其實非常討厭台灣人常用的「隱形冠軍」這四個字,為什麼他們要隱形?他們就是冠軍啊!為什麼做耶誕燈、皮帶、球鞋,只因為是代工,好像就差品牌一節?我們應該以台灣有代工、有製造業為傲。

這一次的內容我們想得很多、想得很細,因為溝通對象不只是對國際,也希望對現在這個階段的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們或是企業家、設計師,期待任何族群的人看到會說:這是我們呈現的台灣,你們呢?接下來你們可以怎麼做?

看待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時,我覺得它其實有很多資源,只是因為台灣人真的太謙虛,非常不擅於說自己的故事、包裝自己,可是我們這一代有非常重要的使命,是要更認識這些值得驕傲的地方,要知道我們的過去,然後把台灣的故事說出去。假使六七年級都沒辦法講這些事,更不要講八九年級了。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後來發現是因為有這些土壤滋養,讓我能看這些足與不足的地方。所以每一次在大型策展、活動,無論是金馬、金曲或是一些商業案中,會一直思考我可不可以多做什麼?可不可以讓大家看到這些點?我之所以可以做現在的事情,就是想要去跟更多人連結。

這次台灣館五個場館,就像五個入口,我們努力做,希望讓台灣人看見自己的價值,也像對國際說:希望看完以後,願意來台灣看、願意來台灣創業、願意來台灣就讀,像是一個熱烈的邀請。

從創意內容大會 TCCF 到 Taiwan HYPE,期許更大的未來,誕生於持續混種、有機的進行式裡。


2020 創意內容大會 TCCF :Taiwan HYPE
時間|2020.11.17(Tue.)- 2020.11.21(Sat.)
地點|信義威秀廣場
官網|https://tccf.taicca.tw/hype.php?lang=tw

#JL DESIGN #羅申駿 #Taiwan HYPE #文策院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若涵
圖片提供JL DESIGN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Le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