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世界小吃》的林聰明沙鍋魚頭,她再回到台灣拍下廢墟:Tamara Rosenfeld 及 Taiwan Pitch
2019 年,當台劇還在奮力站上國際,卻被嘉義美食搶先了一步。比首部 Netflix 與台灣合製的《罪夢者》早了半年,系列紀錄片《世界小吃:亞洲》(Street Food: Asia)於 4 月 26 日上架 Netflix,許多觀眾驚喜地發現,嘉義林聰明沙鍋魚頭也名列其中。
當集開頭,林聰明沙鍋魚頭第三代經營者林佳慧,凌晨騎著貨車到市場買菜,嘴裡哼著盧廣仲〈魚仔〉,道地的台式生活風景被記錄下來——導演是來自美國的 Tamara Rosenfeld,她同時也是《世界小吃》亞洲篇、美國篇、拉丁美洲篇的系列製作人(Supervising Producer)。
她請我們稱呼她 Tamara 就好。在拍攝前,Tamara 對台灣並不熟,只大略知道地圖上的位置,不過,擔任本集劇情製作人(story producer)的夥伴兼好友,正好來自台灣。有了關鍵的引路人,紀錄片才能長出屬於在地的樣貌——這點,對於走遍三十幾個國家、曾用二十幾種語言拍攝的 Tamara 來說,真是太重要了。
國際製作,拍出在地的模樣
《世界小吃》播出後三年,Tamara 再次回到台灣。
她一直想著要拍點不一樣的,剛好收到來自 Taiwan Pitch 的邀約,簡直天賜良機——這個 2022 年開始推動的計劃,除了鼓勵台灣影像創作人才發展自己的故事,也邀請不同背景的國際創作人才來到台灣,以這片土地為靈感及創作場域。這次,她想拍一部科幻喜劇短片。
曾參與《主廚的餐桌》(Chef’s Table)、獲得艾美獎的《Wonder Women》等,Tamara Rosenfeld 擁有豐富的國際合製經驗,擅長製作出面向大眾的紀錄片。第二次想再來台灣拍作品,前一趟透過食物結識的人情是種子。
《世界小吃》許多場景台味十足,鏡頭凝視廟宇燕尾、跟隨在地人在神像前筊杯⋯⋯而店家選擇除了林聰明沙鍋魚頭,也走訪松山土窯羊肉、阿娥豆花、劉里長火雞肉飯,各個都是數十年老店。難以想像這樣的作品是遠來自美國的團隊,但,捕捉異國在地獨有的象徵與氣氛,並將其轉譯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正是 Tamara Rosenfeld 在行的事。
她說:「身為製作人,我的目標就是以在地的觀點來敘事,我的聲音不必在其中,而是要把在地人的聲音傳遞出去。」
就像其他影視創作的前期田野調查,為貼近在地觀點,處理異國文化的紀錄片題材也需要在事前搜集大量資料。但 Tamara 提到,網路上的英文資料一定是不夠的,且帶有既定觀點,必須倚賴與當地人聊天、諮詢專家,回到「口耳相傳」的取證與調查。在每位受訪者經常不下兩、三小時的次次訪談裡,逐步找出故事裡的精髓、城市的形象。
Tamara 除了是《世界小吃》全系列製作人,還擔任日本、南韓、印尼和台灣等四集的導演,穿梭在不同文化和飲食習慣裡,Tamara 說,準備時間永遠都是不夠的,只能不斷地問。
最核心的關鍵問題永遠是:這座城市的心臟是什麼?——從以延伸再問城市的特別之處、食物背後的故事⋯⋯。她形容訪談等事前準備就像打水漂,所泛起的漣漪便是一步步攤開地方飲食文化的面貌。她會一再央求受訪者分享那些最日常的:當地人會去哪?當地人怎麼想?這才是她最在意的事。
嘉義,是製作團隊在亞洲的第一站。是台灣的友善,讓剛開始拍攝這系列影集的她多了些餘裕。她談到與林佳慧正式會面的前一天,團隊先到店裡打聲招呼,即受到熱情款待。隔日正式拍攝碰面,她才知林佳慧昨晚根本沒認出他們,那只是她長年以來習慣的待客之道。
啟發於此,Tamara 極力在片中展現台灣自然流洩出的親切與熱情——無論是選擇街道上聽聞到的台語作為主要語言、或拍下民俗與生活高度結合的畫面,都是出於真實感受。畢竟,那個香火繚繞的廟宇場景,確確實實就是在地店家款待客人的嘉義視角。
「我的目標是用在地的方式說這裡的故事,我只是一個傳遞者,將故事分享到世界各地。希望在地人能以紀錄片中所展現的為傲。」《世界小吃》播出後,Tamara 收到很多回饋,包括想到台灣旅遊、與片中的小吃頭家見面,不只因為食物本身,而是其中傳遞的城市氛圍與人情。
一個 Storyteller 的養成
回溯系列紀錄片近幾年的表現,2015 年《主廚的餐桌》無疑是重大的里程碑。不採用旁白,讓主廚以自己的方式訴說經歷與心境,同時也透過鏡頭的優美流動,形塑出精緻的觀影體驗。身為團隊成員之一,她也為此振奮地說了句:「我們真的創造了很高的產值,為紀錄片與觀眾都打開新的一扇窗。」
那扇窗,指的也是說故事的方式。Tamara 認為,觀眾愛上這樣的系列紀錄片,首先要歸功於如今數位技術演進,讓畫面呈現不再受限。其次則是製作時如何發揮「故事性」,把人的魅力看作最核心的影響力。
「《主廚的餐桌》、《世界小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能讓人看見:這是真正關於一個人的故事。觀眾不僅僅因此認識到精緻餐點或各式小吃,而是能藉此與這些紀錄片主角產生連結,不管信仰或國家的不同。」
Tamara 強調,吸引觀眾往下看的,是我們想要了解彼此的人性,這也是紀錄片能夠在當代成為熱門媒介的原因,「這反映了大眾的渴望:我們都期待從真實的人身上,看到真實的故事。」
而編排故事的訣竅與細節,是 Tamara 於《主廚的餐桌》擔任劇情製作人所累積的敏銳度,她與團隊在前期製作除了尋覓貼近紀錄對象的主題,拍攝及剪輯時也要斟酌於片裡的每字每句,「差不多就是在寫劇本了。」
在分工嚴密的體系裡,「劇情製作人」主要負責的就是故事線的編排,「你要進行訪談,並整理這些訪談內容,使其能夠創造出有張力的畫面,就如同寫作一般。」她舉例,受訪對象若談及父親,一直以「他」指稱,她便會需要對方改以使用「爸爸」稱之,「否則觀眾不會知道『他』指的是誰。」
訪談裡的字句,就像是編劇筆下的場景與對話,她嘗試用詩意點綴真實,就像《世界小吃》每集開場,鏡頭跟隨主角的生活軌跡,帶出一段個人的生命哲學,這無非是一本人物故事書的引言。
而《世界小吃》裡 Tamara 擔任的是系列製作人,每個國家 30 分鐘的成品,事前是繁複的準備。第一趟會有 2-3 個劇組成員,包含劇情製作人來到該地區做前期調查,另外請當地的 fixer 協助聯繫與溝通。蒐集完人物資料及環境素材後,同步和 Netflix 決定城市,並列出店家 long list。接著就是剛剛說的,訪問在地專家與研究者,藉此選擇出最後的主角與敘事線。
第二次全體劇組到來,就是實際拍攝。雖然事前已經掌握了大致上可以拍攝的切點,但 Tamara 說,永遠要對現場持開放的態度,「要歡迎可愛的驚喜(lovely surprises)。」
從關注每一句台詞的劇情製作人、到負責全系列大局的系列製作人,Tamara 回顧自己創作生涯的養成,各種職位的歷練讓她更了解創作是什麼。她畢業於南加州大學的電影藝術學院,從在校到畢業後曾做過製片助理、PA、場景佈置,甚至攝影師。而一切的訓練都在創作時發揮作用:「待過不同位置的經驗,讓我成為更好的導演。」
自由創作,因而連結
《世界小吃》嘉義篇拍攝結束,但 Tamara 與台灣的連結似乎才正在發生。
今年,Tamara 接到 Taiwan Pitch 邀請,創作關於台灣的故事。她毫不猶豫應允,更在創作題材上,大膽決定科幻喜劇劇情片《Eindis Ends It ALL》。邀約時 Taiwan Pitch 即表達創作是開放的,設計 2020 東京奧運會徽的圖紋藝術家野老朝雄發展的是與台灣民眾共創的《野老祈福折鶴》、知名法國小說家 Éric Faye 以故宮文物遷徙為背景發展小說,而第 92 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 Carol Dysinger 則以蘆洲湧蓮寺市場的日夜循環為題創作⋯⋯
這也讓 Tamara 感覺到自由與不受限:「我喜歡紀錄片,但也熱愛創作故事,很開心這次能在創作上擁有更多的自由度。」
和上次相比,這次拍攝更需要在地人協助勘景、尋找劇組成員。於六月底,她才與編劇、女主角 Wesile Lechner 首次談及計劃,前期籌備僅一個月,幸好上一次拍攝時就認識了強大的台灣團隊——她趕緊詢問《世界小吃》裡翻譯的林若瑄是否願意擔任執行製作(line producer),若瑄又介紹了董育麟擔任製片(producer),一個牽著一個,籌組了超過 30 人的製作團隊。這也是本次 Taiwan Pitch 邀請的四組創作團隊中,組織最龐大的一支。
短片裡,來自美國的女主角 Eindis 背著登山包,獨自遊歷台灣山林,但卻像是被施了法,困在深山一隅,逃也逃不開,從短髮待到蓬髮垢面,穿梭於廢棄遊樂場、廢棄飯店,卻始終尋不到人影,直到另一個台灣男子(曹晏豪飾演)出現。女主角 Eindis 的名字,在冰島語是「孤獨」之意,孤獨起初讓人手足無措,卻也讓她在與人重逢時,多了期待與張力。
故事發想,來自 Tamara 讀過的一則新聞,一群登山客待在山裡兩週,正好遇到疫情爆發,下山後才發現世界已然改變。聽來帶有點《陰屍路》的末世感,但在 Tamara 眼中,這其實是一個充滿希望與生命力的故事。「這些廢墟很美、很詩意,它雖然被人遺棄但是被植披所覆蓋,就像不管世界發生什麼巨變,自然會存活下來。」
停頓了一下,Tamara 有點嚴肅地說,「是我們需要自然,不是自然需要我們。」
初次造訪台灣時,她就對台灣的廢墟場景印象深刻。人造物與自然交織的場景裡,色彩反倒鮮明了起來。我們所謂的「廢墟」,其實比都市還要更明亮,翠綠。這樣的景色讓她情有獨鍾,在短短三天的拍攝期程裡,團隊跑遍台中的亞哥花園、桃園龍潭廢棄飯店與三峽白雞山。
三天要走遍這些地點,儘管緊湊,她還是很享受深入台灣的自然。人類離開後,自然的覆蓋有著獨一無二的生機與魅力。「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重生。」
而重生與再生,不只發生在《Eindis Ends It ALL》裡。再拍一部電影,再感受一次場景裡的故事,Tamara 與台灣之間的關係,也因為創作而不斷再生。
故事還在繼續。Tamara 計劃將《Eindis Ends It ALL》發展成劇情長片,她鏡頭下的台灣,也許還會有一段精彩可期的旅程。
【Taiwan Pitch 國際紀錄片人才培育暨拍攝邀請計劃】
當國際創作者們走進台灣,會產生怎樣的靈感?Taiwan Pitch 邀請不同領域與專業背景的國際創作人才來台,以這片土地為發想泉源來創作。國際導演、藝術家、網路影音 KOL 的作品及藝術實踐,都將透過 TaiwanPlus 平台呈現給國際觀眾。
Taiwan Pitch 也著重於人才培育,除了鼓勵台灣青年紀錄片人才創作自己的故事,也面向全球學生公開徵件,鼓勵他們提出兼具美學創新能力及新媒體應用潛力的紀實短片企劃,並邀請所有入選學生來台共同參與培訓工作坊,提供台灣青年影像創作者與國際影音製作人才交流接軌的機會。更多詳情請洽官方網站與 Instagram。
主辦單位|CNEX、財團法人蔣見美教授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TaiwanPlus
指導單位|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