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儂蘭語:第九站,一碗羹湯的溫暖
那天聽到身為台北人的大嫂,說和哥哥約會來宜蘭玩之前,好像沒有吃過肉羹的印象,正在吃飯的我和我哥坐在餐桌兩邊,結結實實地大吃了一驚。難得的兄妹同心。
有台灣人一輩子長到二十幾歲,還沒有吃過羹麵的記憶,對我們而言的確是一樁匪夷所思的事情。
後來我試著不以自己的個人本位思想為基準,稍加觀察台北的店家,發現台北雖然不是沒有賣肉羹、魷魚羹等等的小攤,但店家比例和宜蘭擺起來一看,果然是天壤之別。腦袋中好像也搜不出曾聽過別人美食推薦,說台北哪裡小巷子的羹湯特別好吃過。這對我們五句必談吃食的生活,也是稀奇。
於是我這才發現宜蘭人特別愛吃羹。透過別人再重頭檢視、架構出自己的文化的輪廓,是另一種認識方法論。
羹是一種特別的東西,我特別怕。因為粗枝大葉的我,常見食心喜,一上桌就要吃喝起來,所以吃羹常燙嘴。長大了開始洗手作羹湯,才知道加了勾芡的湯汁,會變得濃稠,羹湯也易於保溫。也許這樣熱呼呼的特點,就適合常細雨紛飛的宜蘭,在涼涼的雨天中,來一碗羹暖胃飽食一頓。於是小城和羹湯兩個一拍即合,小攤在大路小巷密密地開張,形成特別的蘭陽羹食文化,是出外小食的基本選項之一。彼此爭奇鬥豔,也發展出各家獨具的滋味和配方,對食材和口感的要求,也自然就特別嚴格。
《說文解字》中說:「羹」,五味盉羹也。原意是指用肉或菜加之以五味,而烹調出的料理。現今的宜蘭羹料理五花八門,有小時候常去頭城吃海鮮店裡的吻仔魚羹,坐在面朝海、辦桌似的長廊,看著海景,吃盛在一大盤淺湯盤中的吻仔魚羹,調上莧菜和黑木耳絲,滋味新鮮;也有魷魚羹、米粉羹;更有多間遠近馳名的肉羹店,如羅東林場肉羹、蒜味肉羹等等。而讓我選的話,最在地的味道不能漏掉在光復國小斜對面的「泰山肉羹」。
泰山肉羹從小吃到大,味道上乘。以豬胛心肉手工一一地切塊,都是實在的肉塊,以保證口感。羹湯中加的是酸菜、紅蘿蔔絲和切絲的高麗菜,所以每回湯頭都特別鮮甜。送來的湯面上灑著胡椒粉,拌一拌有微辛的香氣。或者也可以依個人喜好,加一點黑醋調味。40 元一碗,加個麵、粿仔、米粉或冬粉,簡單就是美味的一餐。來這裡也不能漏點一盤好吃的肉捲,用豆皮裹著肉塊、菜、魚漿,現點現炸,外皮香脆,沾著旁邊的甜辣醬,一下子,一條肉捲便快速地在桌面上消失身影。
小時候暑假中,站在哥哥腳踏車的火箭筒上,在小城的正午來到泰山肉羹外帶羹麵一包包回家,日頭炎炎,一回到家裡便倒在碗裡,吃得大汗淋漓。現在開著車在店外附近停車,走進店裡一人一碗,還叫上肉捲,外加幾盤小菜。一桌子菜擺起來,豐豐富富地,看著桌子滿了,開心也滿了。這樣加點小菜的習慣,在時光潛行之中,不知道在什麼時點突然開始了。有時候會想,加點習慣的養成,是不是另一種成長的標記呢?
於是在什麼都正在消逝、易變的時代中,和你臨桌吃飯的家人、以及這碗羹湯的不變滋味,便顯得彌足珍貴。
泰山肉羹
地址:宜蘭市泰山路 77-1 號
參考資料:《宜蘭味》蘇麗春、黃春美、陳維鸚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