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小飛象區」(DUMBO, Brooklyn)

歡迎來到「小飛象區」(DUMBO, Brooklyn)

作者K.C. Tai
日期31.03.2011

我本來是想要把 DUMBO 翻作「大呆區」的,不過出於一個中年男子對迪士尼可愛事物無可言喻的尊敬和喜好,我決定採用同樣也是這個名字,同時也是最著名、最可愛、外在形象和我本人最類似的迪士尼角色——小飛象,來作為這個區域的中文名稱翻譯。

DUMBO Down Under the Manhattan Bridge Overpass 的縮寫。早在上上個世紀,僅有一水之隔的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主要的來往是靠著渡輪水運,直到布魯克林橋和曼哈頓橋雙雙開通,水路交通才卸下它作為兩地來往命脈的重擔。時至今日,遊人仍然能夠搭乘水上計程車來往於曼哈頓華爾街附近的碼頭和布魯克林的小飛象區之間。

作為「渡船頭」的小飛象區並不是一個繁華的地區,不像是淡水的漁人碼頭或者是愛河旁浪漫的河濱公園,多年以來一直不是多數遊客會排入遊覽行程的景點。就某方面而言,與其說是歷史美麗的錯誤,不如說是人為有意操作的結果。如前所述,小飛象區從十九世紀起就只是個渡輪碼頭,工廠及倉庫聚集的地點。後來生產製造業逐漸撤出這個地區,大量的工廠和倉庫遂被廢棄。這批便宜甚至免費的廢棄空間,在一九七零年代吸引了許多阮囊羞澀的藝術家湧入此地。小飛象區就此從半死不活的工業區搖身一變成為了前衛藝術家揮灑才華和創意的天地。

為了避免地產開發商染指這塊樂土,這群進駐小飛象區的藝術家開始稱這塊區域為 DUMBO,希望和「笨蛋」( Dumb )形似的名稱可以降低如狼似虎的開發商對這塊區域的興趣。雖然聽起來確實很 dumb,不過這招也發揮了近二十年的效用。直到 2000 年左右,曼哈頓實在已經擠得不能再擠,一河之隔的小飛象區便難免受到許多開發計畫的青睞。現在小飛象區已經不再是窮困藝術家的創作天堂,水漲船高的房地產價格恐怕只有已經小有成就的藝術家才能夠負擔的起了。

IMAGE
IMAGE

天寒地凍,加上又是星期天的午後,瀰漫在小飛象區的不是太強烈的藝術氣息,反倒是無止境的靜謐。街旁櫥窗透露出無限生動的創意,不過在這空無一人的時候除了沉默也沒有其他的語言。遠處的鋼鐵大橋和許多外觀生硬的建築不忘提醒眾人過去小飛象區的「工商專才」。追求廉價租金以求不被經濟條件限制,能夠盡情發揮創意的藝術家們早已放棄曼哈頓的蘇活區,留下藝廊、精品店、高檔餐廳和多金的專業人士。小飛象區會是下一個蘇活區嗎? 雖然布魯克林不是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不過在與曼哈頓接鄰的精華地段,其價格也已經不遑多讓。或許藝術家就像逐水草而居的牧人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得不放棄先前建立的根據地,前往下一個能夠滋養才華和創作的綠洲,才不致於被現實的枷鎖侷限。

小飛象區本身就是許多矛盾的綜合體,它存在於首善之區曼哈頓和曾經惡名昭彰的布魯克林區間,冷硬的工業區和熱情的藝術家間,在燦爛奪目的發展和躲避眾人的目光之間。在其可愛的名字(或翻譯) 底下,是兩股紐約市最極端的力量間的合作和拉扯。追求商業成功的資本家和實現藝術夢想的藝術家,共同塑造了小飛象區看似衝突卻又自我調和的氣質。小飛象區的故事也是整個紐約市的縮影,既是全球商業金融的樞紐,同時也是世界藝術的尖端不只如此,這兩者一方面指著對方的鼻子毫不猶疑的表示對彼此的嫌惡,同時卻又彼此合作,讓某些精明的藝術家賺飽了銀子,也讓某些有心的資本家沾染些許的藝術人文氣息。

1941 年小飛象登上大銀幕時,大受歡迎,要不是珍珠港事變發生,原本小飛象 Dumbo 會榮耀的在時代週刊的封面揮舞著他的大耳朵。同名的紐約市小飛象 DUMBO 區才正要起飛,不但同樣可愛而且或許更加才華洋溢。私心盼望小飛象區繼續是藝術家、創意工作者初試啼聲及嶄露頭角的舞台,就讓遊客和多金的買家留在蘇活區吧! 

 

#布魯克林 #曼哈頓 #小飛象 #DUMBO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K.C. Tai
攝影K.C. Tai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