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大家有在便利商店買過小說嗎? - 看板 BIOS monthly

[閒聊] 大家有在便利商店買過小說嗎? - 看板 BIOS monthly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5.05.2025

突然有一天你想起,以前在便利商店買的那些書。

刻意繞到家附近的超商,驚覺便利商店裡的書都到哪去了——是的,好多便利商店不再賣書了。你在不算小的門市裡巡過一圈,只剩下一小座站不太穩的書報架。原來現在的人竟然連報紙都不太買了嗎?

說便利商店不賣書了,其實也不太準確。你知道轉角的另一間超商,靠近櫥窗的位置有一座巨大的、與電商合作的書架,亮綠色的櫃體比架上陳列的暢銷書還要顯眼,但你沒印象看過誰從那書架上拿起任何一本書。

如今你與書與便利商店唯一的三方交集,是手機末三碼。


♢♢♢


千禧年——那是個網路電商之於當時大多數的台灣人,更接近科技新詞而非日常;誠品書店是遠在天邊的品味勳章,之於台北文青以外的人遙不可及的年代。

因此對於像你這樣成長於千禧年代的小孩,小時候買書要不在家附近的書局(還會賣原子筆賣立可帶賣直笛,比起書局更像雜貨店的那種),就是在便利商店。一來便利商店哪裡都有,方便性無可取代,二來進出便利商店,看起來總比進出租書店還要規矩且日常得多。

至今你還能憑記憶精準定位,便利商店賣書的那一區,約莫是在信封袋和文具的左方、雜誌區的上方,周邊可能還有耳機或隨身碟。而在那小小的開架書區內,也容納了各種不同的書:談財經股票健康的工具書(通常有某個「老師」在封面上,而那屬於大人不屬於你)、以國家或縣市為單位的旅遊書(通常很繽紛,但那屬於有錢可以出去玩的大人不屬於你),以及遊戲攻略(你也看不懂,因為那屬於班上有在玩遊戲的那些人不屬於你)。

便利商店書架上屬於你的那些書是:最新一集的《名偵探柯南》與《航海王》;小學的時候同學間著迷於那種 49 塊一本的口袋小說,有幾本笭菁和蝴蝶的恐怖靈異小說後來成為你一輩子的陰影,從此疑心樓上傳來的彈珠聲。也有些言情小說,那些書名如今要說出來會不小心嘴軟(總裁⋯⋯俏⋯⋯風流⋯⋯),就連封面都讓人雞皮疙瘩。

但當時的你樂此不疲,上課時把課本直立起來宛如結界,小小一本書被擋著或卡在抽屜邊緣,既艱難又放肆地讀。

再大一些,你發現身邊的人開始讀起九把刀和橘子,你也跟著在便利商店買一本,發現還真好看。一個白爛一個細膩,卻都搔動內心,你第一次感受到文字是有魅力的。白天看晚上接著看,你覺得沉迷於看小說,再也沒有比這更文學的一件事了。

而便利商店裡那些書,是當時的你最觸手可及的文學。

因此連買書都近乎神聖——別人結帳拿的是御飯糰和茶裏王,而你買的是一本書、那可是文學!


♢♢♢


後來你不再在便利商店買書了。

線上通路動動手指比走去便利商店還快,何況長大之後,你看的書便利商店也沒在賣了,跑一趟誠品或者獨立書店都要更實際些。你和文學的距離產生質變與量變,便利商店又回到那個買御飯糰和茶裏王的便利商店。

有時候你會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懷舊討論文章,然後想起那些曾經在便利商店裡買的書,就放在老家櫃子上。偶爾回到家,看到書架上那幾排好多年都沒動過的書,你會好奇隱藏在那些什麼之、什麼棠什麼羽的筆名背後,他們的真身究竟是誰、又是怎麼寫下這些故事的。

有好些作者你仍不時在新聞或社群上看到,他們不太寫了,但還在以其他樣子活躍;也有些作者,後來幾乎不再聽到他們的消息——這些人還在寫嗎?你感覺他們似乎被時代拋在後面,而你是拋下他們的人。

只是有時候難免還是會想起。有時候。

 

IMAGE

 

═════════════════
   便利商店那些書  
═════════════════


[爆卦] 你們還記得便利商店以前有在賣書嗎?

    ▶ 那一年,超商書架上開始賣書了


[閒聊] 是時候重讀便利商店那些小說

    ▶ 二十年後,重看厲鬼與霸總 ft. 曾勻之、寺尾哲也、蕭詒徽、蔡宜文


[問卦] 以前便利商店的小說,作者還有在寫嗎?

    ▶ 他們對我宣稱,「我不看愛情小說的」——專訪橘子・曹筱如

    ▶ 角色就算不死,也要隨時間變老——專訪笭菁

    ▶ 不記得名字,卻記得心動和恐懼——超商 49 元小說,與它們背後的名字

 

 

#便利商店那些書 #便利商店 #大眾文學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專題統籌・撰稿陳劭任
視覺統籌・設計傅浩鈞
核稿編輯吳浩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