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與我的導演你,之六|江金霖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之六|江金霖

作者孫志熙
日期07.04.2014

我得承認我沒能一眼望穿你巧妙收攏起來的本性。

由於你的平易近人甚至無設防的親切,一開始我便親暱叫你雷孟,就算上個月曾經到《等一個人咖啡》拍攝現場探班了兩回,對你印象都不改溫吞內向的好好先生,頭戴網帽,身穿寬鬆棉衣褲,在 monitor 後皺著眉檢閱回放,輕聲細語向演員和工作人員下達指令。我理解第一次全權掌控大編制劇組的焦慮,所以刻意保持距離不敢打擾,在短暫的觀望中,稀鬆平常的障眼法下,絲毫不疑有詐。如今隔著長桌坐下與我深談的你當然還是很好,直到你透露從 3 歲學鋼琴起就浸淫於古典樂,沒考上高中音樂班反倒念了廣告設計,上了大學組的卻是嘻哈搖滾樂團,每週從台南騎車到高雄團員家的地下室練團。什麼位置呢?吉它還是貝斯?結果是主唱,也就是滿場衝撞、一面彈跳一面嘶吼的所謂 rapper。訴說往事時你不經意比劃了幾個饒舌手勢,真的,老練得令我驚愕。

你的長相突然和我認得的不同了,我愈是定睛注視,你的五官愈顯得幻化浮動,有一瞬間我感覺懵懵然,就像人總要花一大段時間誤以為觸及底端之後,恍而發現那裡才是真正的探索起點,無論對於生命人性,或是對於政治公義。桌底下,你從中途之家接回來的混種黃金獵犬慵懶地抬眼瞄我,好似順帶噴出一聲鼻息,牠特別黏你,從進屋後就始終依偎在你腳邊,連你去洗手間都必定尾隨,我喊牠的名字俏妹,牠怎麼也不多作搭理。

我實在沒輒,只能將你過去作品歷程速速反芻盤算一次:網路文學和教改紀錄片、清新愛情小品、電音與後搖團 MV,任何一抹不小心飄出你私心鍾愛的美式街頭 Funky 氣味都沒有,簡直隱藏得太高明。你並不介意人們給你安上不盡然正確的定位,溫情也好,細膩也罷,總之無人察覺你是因為怒喊台語饒舌歌詞而把嗓子喊成舊傷。這種形象與本性的強烈反差,是本系列進行以來的第一次,但見你笑裡有舒坦與從容,我當下便沒對你說。

大家記住你的名字很大機率來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你和大學學弟廖明毅一起擔任執行導演,指導演員由你負責,新人在你眼中都有一個「準備好成為明星」的時刻。那麼導演呢?拍第一部長片前會不會也有一個準備好了的樣子?我衷心祈望,每個月如此一篇專欄,即是為你們此刻的模樣留下紀錄。

包括剛殺青的《等一個人咖啡》,你的兩部長片皆循台灣目前還不多見的製片制進行,導演是幕僚,但不是最終決策者,我知道你還需要調適,這同時是你的冒險,因為你說對這個劇本在精神上的最大共鳴,就是男主角愛玩、怕無聊的個性,那其實正是你的少年心。我試著將此和你的創作意識連結,設計背景很深刻地影響你的創作觀,與人互動、解決問題的動機永遠優先於自我表述,你也總能在厭倦體制時溜去別處另闢一塊小天地,這種應變力早在你從小學路隊落跑時,就已經養成。

你抽出紙巾墊在杯下,已如初夏的氣溫令你的冰咖啡在桌面沁出一灘汗水。這是 318 學運的第 9 天,你電影創作的第 10 年,沿著思緒我聯想到夥伴的意義,便問起你工作室的室友,也是曾經密切合作的前輩——林育賢導演和黃江豐製片,我熟悉他倆的電影起跌之路,所以特別想知道你們的互動。你打趣說他們打斷筋骨顛倒勇,給你的建議往往輕描淡寫,就是想那麼多幹嘛,拍就對了。表面無關痛癢的,實則最有激勵效果。輕與微,大概就在這種時候發揮存在價值。

 

開始時你提及在家附近慢跑,每當從滿是親子寵物組合的四號公園,過渡到充塞外傭與輪椅老人集團的仁愛公園,跑鞋下的就不僅是道路,而是一條起伏律動的生命曲線。你敏銳於觀察,尤其是生死來去,像一片淡然垂掛的,加護病房等候室裡分隔等待宣判家屬們的簾幕。隨後得知你是佛教徒,我於是心血來潮問你覺得宇宙的中心是什麼,你思考空檔,我腦海掠過蔡明亮《西遊》的片尾字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說,一切都是意志的世界。與我的答案很接近,我相信宇宙的中心,就是每個提出這一問題的人。

你語帶肯定對我說,果然還是要靠訪談才能釐清想法,把自己好好整理一遍。我見目的已經達成,很快告別你和俏妹,在關上門那一刻,回到我的宇宙悠轉運行,然後聽見了春雷作響。

 

【江金霖】

江金霖,1979 年生,高雄人,台藝大電影所畢業在即。崑山科大視訊傳播設計系第一屆校友,在校期間與學弟廖明毅、張榮吉結為外宿之友;退伍後先入行廣告製作業,兩年後展開獨立創作之路;2006 短片《玩伴的玩偶》獲台北電影節主題獎佳作;2008 年紀錄片《我愛小魔頭》獲金穗獎優等獎;2011 年任《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執行導演;首部長片《等一個人咖啡》將於今年暑假上映,接下來最想拍的是歌舞片。獅子座,現居永和。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

近來對「於此當下」的概念很是著迷,儘管我從不覺得自己擁有過它。但當我看向身邊這群投擲著青春、願能為小島帶來一些改變的青年,便衷心想記錄屬於某段時間軸線的痕跡,寫一部我們的台北電影青年誌。

這幾位也許還未導演過長片,卻都是我心目中優秀的新銳。關於台灣電影創作者的處境,用青黃不接形容不知道是否確切,也許這亦適用於所有時空中年齡相仿的 人。想相信一切沒有太糟,就像每代人都渴望自己活過一個輝煌年代,幸得與否,至少留下證明,曾經努力在黑暗中擦出一點點光亮。

 

【孫志熙】

曾任《CUE 電影生活誌》、《SCOPE 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專欄與文案寫作、短片推廣、獨立製片、跨國當代藝術組織台北組頭、地下電台主持人等,擁有多重身分與很多款名片。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江金霖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 #等一個人咖啡 #孫志熙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孫志熙
攝影孫志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