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的美麗哀愁(一):海上的男男女女
基隆市東北方有一座三面環海,佈滿小山丘的半島,它是八斗子。親自到訪八斗子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聽過八斗子這個地名的人很多,吃過從八斗子上岸的海產的人,更多。八斗子半島的峽角形成天然的良港,島上的丘陵宛如一座屏風阻擋兇猛的東北季風,漁船得以順利進出漁港,在山腳下生活的漁民也免於風雨的催逼。
正因為地形優良,早在漢人來此之前,這裡已是凱達格蘭等原住民自在悠遊的漁場,後人盛傳「八斗」之名和「北投」有共同的來源,即是凱達格蘭語的「Pataw」,意指女巫,也具有雲霧迷濛、奇幻詭譎的意思。常年雨霧繚繞的海灣峽角,的確常是許多奇幻故事的發生地。八斗子的語尾助詞「子」則是漢人進駐此地的證明,八斗子雖然是人口不多的小漁村,卻擁有悠久的歷史,這裡有北臺灣最大的漁港,孕育了豐富的漁業文化。
乾隆年間(約 1770 年)福建泉州杜家兄弟來到八斗子發展,開啟漢人漁獵的歷史。杜家在 19 世紀初引進焚寄網捕魚方式,由一艘船點燃火把吸引魚群靠進,再由另外兩艘船(罟母船、罟仔船)撒網撈捕趨光性的海中生物。這種漁獵方式持續到現在,只是當然不再使用火把了,而是從煤油燈一路進化到電燈,因此稱為燈火漁業。漁民在船隻的四周繫上造價不斐的巨型電燈,傍晚時出海,隔夜凌晨返港,再趕緊將漁貨送至北臺灣的魚市場交易。如果有機會在春夏兩季搭乘飛機行經臺灣北海岸的夜空,你會發現原來不只天上有星光,海上也有。一艘艘漁船在漆黑的大海上發出璀璨的白光,倒影隨海浪搖曳,迷離而奇幻。
燈火漁業的主要漁產是鎖管、鯖魚和白帶魚等,鎖管也稱小管。由於八斗子沿海鎖管產量豐富,基隆市每到夏季便舉辦鎖管季,邀請民眾一同品嘗鎖管作成的各式料理。八斗子島迎風的東岸是長潭港,雖然與八斗子港只隔了一座海洋科技博物館,這裡卻以捕撈赤鯮聞名。漁民採用延繩釣法捕捉赤鯮,延繩釣有點像是提一串肉粽,由一條主要繩索分散出許多次要繩索,次要繩索的末端繫有魚餌,在大海中引誘赤鯮上鉤。每年冬春兩季是赤鯮的盛產期,這種魚滋味鮮美肥嫩,經濟價值很高,也是八斗子的名產。
中小型魚類可撒網捕撈,大型魚類就沒辦法了,大型魚考驗著人們狩獵的力量和勇氣。旗魚一直屬於經濟價值非常高的漁貨,日治時期台灣的漁貨可以直接銷往日本,味噌湯、握壽司、丼飯⋯⋯哪一道料理允許鮮魚缺席?更別提象徵大自然恩典的生魚片。日本龐大的水產市場,吸引臺灣貧窮漁村無數的青年奮力往海上打拚。
不過,旗魚游速快力量也大,延繩釣不太管用,漁民使用一種長達近五公尺、重約二十公斤,類似魚叉的鏢篙來射旗魚。鏢魚的人必須站在船邊,等旗魚出現蹤跡時,把握時機將鏢篙插入旗魚身軀。因此鏢魚手一定要眼明手快力量大,否則就可能空手而歸了。這種捕捉旗魚的方法稱為鏢魚,在風口浪尖上鏢旗魚,無疑是一場又一場智慧、力量與勇氣的挑戰。
當男人在海上與大自然賣力拚博時,漁村的婦女也沒閒著。她們不僅需要照顧家務,同樣得扛起家中的經濟來源,水性好一點的會潛到海裡採集石花菜和海膽,與男人一樣的勇健。海象不佳時就在岸邊的岩石孔隙採集紫菜、貝類,這些潛水作業的婦女們被稱為海女,與大海一同生活,自己就是大海的一部分。海女們沒下海時,則在岸上補破網、製作魚餌、曬魚乾、曬石花菜、醃漬各類海產。女人們處理男人捕獵來的漁貨,幾乎一刻也不得閒。
八斗子的漁獲在七○年代初期達到高峰,為這小漁村帶來豐厚的收入,雖沒有大富大貴,但至少衣食無虞。經濟上的小康讓八斗子的漁民在日日的勞動之外,還有餘裕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這讓八斗子除了海風帶來的鹽味、魚腥、油污之外,更多了許多書香。八斗子誕生不少寫作傳統漢詩的讀書人,他們用文字記錄臺灣東北海岸或壯麗或秀美的風雲幻變,漁村不只是一種食物的生產地,似乎也可以留下一些美麗的記憶。日治時期傳統漢詩人杜子忠飽讀詩書,卻留在偏遠漁村教授漢文,他的〈感懷〉描述其心境:「人海茫茫感百端,一經涉足側身難,逢人不慣工諛媚,持己何須叩角干。放眼興亡超世外,無心富貴傲江灘,漁村一角囂塵遠,訓子娛親兩自歡。」(《詩報》223 期,昭和 15 年,1940 年)
早期漁村的主要生產型態是從大自然中採集食物,雖然不斷精進漁獵的設備和技術,但是產量終究依賴於大自然的循環,毫無節制的捕撈,總有一天將面臨海洋資源枯竭的問題。八斗子身為北台灣最重要的漁港,政府決定在 1975 年開始興建現代化的碼頭,沒想到這反而是八斗子沒落的開始。1980 年全面完工的八斗子漁港竟然改變了週遭海洋的生態,魚群逐漸變少,漁民必須在海上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捕到跟以前差不多的數量(註 1)。同時全臺灣陸續興建漁港,大批現代化漁船到海上大肆捕撈,導致漁獲量劇烈減少,全臺灣的漁村其實都面臨了相似的困境。
不論是海上鏢魚或海中採藻,都是危險而勞累的工作,因此這些生產活動也漸漸走入歷史,成為漁村人民日漸遙遠的記憶。不過越來越多八斗子出身的年輕人,不忍心記憶漸漸凋零,紛紛回到家鄉,希望用他們的智慧讓八斗子的產業更加多元,改善漁貨的產銷方式,讓漁民辛苦捕撈的漁貨可以有更高的附加價值。現在來到八斗子,你會發現鎖管不只是鎖管,還有很多種吃法和相關文創商品呢!
註 1|許焜山:《基隆八斗子漁村的漁業發展與變遷》(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14 年),頁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