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的美麗哀愁(二):海洋科技博物館傳奇

八斗子的美麗哀愁(二):海洋科技博物館傳奇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6.04.2016

如果一間博物館花費二十餘年的光陰才終於落成,這些流逝而過的時間究竟醞釀了哪些故事?

行走臺 2 線北部濱海公路來到基隆八斗子,會看到一座看起來像船艦的建築,這是在 2014 年落成啟用的海洋科技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年紀雖輕,內部卻包含了一座建於 1937 年的發電廠,因此「新」的博物館其實有 80 年的歷史。日治臺灣後期推動工業化,用電需求大增,臺北身為臺灣政治經濟中心,需要有穩定的能源供給,日本人於是在八斗子興建大型火力發電廠。北部火力發電廠(簡稱北火)成為當時東南亞最新、最大的發電廠,重要性不言可喻。二戰過後很長一段時間,北火仍是北臺灣最重要的電力來源,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就曾在北火服務很久。臺灣的現代化之路,北火曾經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老一輩的八斗子人,故鄉的記憶往往帶有灰濛濛的色調,因為北火燃燒煤礦產生的煙灰,隨著海風飄灑進漁村裡。正如同現代人吃飯往往不知米飯的產地,人們用電也往往不知道電從哪來。臺灣的經濟發展了,八斗子人長久以來卻承受火力發電廠帶來的環境污染,沒想到北火退役後,基隆的漁業正巧也走下坡,八斗子的人口紛紛外流,慢慢成為許多人心目中一個荒涼偏僻的漁村。海科館的設立,無疑為地方帶來巨大的變化,但是這座被視為改變八斗子命運的博物館,它的誕生卻充滿無數波折。

1978 年中央政府提出建設海洋博物館的構想,1989 年正式核定在基隆興建一座以海洋科技為主題的博物館。但是館舍佔地至少要 40 公頃,盡是丘陵谷壑峽灣的基隆,哪裡去找這麼大片未開發的平地呢?若不填海造陸,難道要剷平山坡地?最後主事者找到第三種方法,在舊建物的基礎上擴大建設。歷史彷彿不曾遠去,當年日本人為了興建發電廠填平八斗子海峽,數十年過去,海科館不得不落腳於尚有平地可供開發的北火廠區。

選址確定,真正的挑戰才開始。除役電廠改建博物館,首先在土地取得上就困難重重。北火是臺電的房地產,雖然臺電是國營公司,卻沒有將房地產無償奉送給教育部的義務。因此經過十餘年的時間,在官、商、民三方,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兩邊不斷地協商斡旋下,2003 年臺電才終於同意,透過以地易地的方式讓基隆市政府取得北火土地的使用權,市政府再將土地交給行政院進行館舍的興建。搞定土地的問題後,館舍的興建又是另一大考驗。

要在一個已經六十六歲,廢棄已久的電廠上蓋博物館談何容易,這兩種建物的空間機能規劃完全不同。空間機能的轉換,考驗建築師的信念和智慧。海科館的建築師巧妙地在舊結構上開出新的花朵,他保留北火原先的鋼骨結構再擴建新的館舍,並特別留下火力發電廠的漏煤槽,作為歷史的痕跡。同時努力維持北火原本的門窗尺度,再利用大片的玻璃帷幕與挑高設計,擴大新展館的採光和視野。新展館的外型設計為一艘大船的意象,內部則利用沖孔板象徵海洋泡泡,透過這些傳達海洋的意象。

雖然以海洋科技為主題,建築師卻沒有將建物主色調定為藍色,而是以灰色、褐色等為主要顏色,他希望透過這兩種顏色呈現雨都的氛圍。灰褐的主色調延續了北火燃煤發電和基隆港大船出入的意象,不過大量玻璃帷幕和清水模等建材,也增添這棟建築一定的科技感。海科館的主題館在外型上是相對素樸的,但如果我們考量到它必須在舊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東西,就應該知道這建築的難度不比興建一個全新的建築低,因此這棟建築既有歷史的時間感又有現代的科技感。

從 2004 年開始參加教育部建築競圖開始,再到細部設計、興建,前前後後花費將近十年的時間,帶領建築團隊工作的建築師感性地說:「我稱之為融合了痛苦、努力、以及用愛心來堅持的創作過程。是的,就是這個順序,痛苦的經營,努力的支撐,以及我們相信有關懷之後,愛心的自然天成。(註 1)」當一個商業建築公司願意用十年的時間來孵化一個建案,主事者對這個建案的深情已經不言可喻了。這位建築師,就是後來擔任臺北市都發局長的林洲民。

基隆海科館特意和屏東海生館作區隔,以北火為主體的主題館內設有「水產廳」、「海洋文化廳」、「海洋科學廳」、「海洋環境廳」、「深海展示廳」、「船舶與海洋工程廳」等展廳;區域探索館則以展示八斗子漁業文化為主題,展示基隆人的生活史。海科館展示內容著重人與海洋的關係,人們如何認識海洋的物理與生命,人們如何與大海一起和諧地生活,怎麼合理利用海洋資源增進生活的福祉。雖然如此,海科館未來還是會有展示海洋生物的生態館,以上三大館舍將在八斗子形成博物館群。

基隆的海科館不僅承載著帶動地方發展的期待,它同時也是臺灣社會進入二十世紀以後,人們重新意識到海洋重要性的象徵。屏東海生館由於展示水中生物的屬性,開館後每年吸引大量的觀光客不遠千里而來,是許多人在墾丁旅遊線上絕不會錯過的景點。海科館的定位以海洋的物質科學為主,再到應用科技、經濟產業、水中生物的資源開發等面向,海科館其實被賦予了帶動台灣產業升級的重要使命。臺灣無疑是一座海島,但我們這些島上居民無疑對大海了解甚少。

海科館是世界上唯一由火力發電廠改建的博物館,發電廠似乎很難給人一種美麗的感受,但是經過巧思設計之後,它也能煥發全新的光彩。

註 1|林洲民:〈臺灣海洋文化的建築呈現〉《建築師》(2014 年 5 月),頁 57。

#本週聚焦 #火力發電 #海洋科技博物館 #海科館 #八斗子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莊祐端
攝影莊祐端
圖片提供joshuawaynec(CC by 2.0)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