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下,都要 Allow 和 Undo:專訪《不然少女》鍾琪

舞台上下,都要 Allow 和 Undo:專訪《不然少女》鍾琪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9.07.2017

2006 年,嵐創作體租下近台北捷運麟光站二十坪大的空間作排練場,向紐約百老匯取經,以製作及演出音樂/歌舞劇為宗旨,或許也大聲宣告在不久的將來要創作在地本土的音樂劇,打造臺灣的百老匯⋯⋯,大家抱著一顆熱愛音樂劇的心,廣邀同好參與,至今仍能在網路上搜尋到當時留下的些許資訊。其中,該團取得臺灣首演授權演出的百老匯都會愛情經典《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特別值得一提。團隊自己翻譯劇本,徵選並訓練演員,最後在目前已廢止的皇冠小劇場破天荒連演三十場,並非大團大製作卻膽敢演出定目劇,至今劇場仍屬少見。該戲首演場次票房並不理想,沒想到口耳相傳越演越烈,後面幾場觀眾爆滿到不得不加開場次,眾人好奇議論,臺灣是否真要擁有自己的百老匯了?

成立兩年,劇團解散。至今,仍有人一眼看著首爾劇場街,一邊掛念臺灣百老匯。嵐創作體因債務及人事相關問題,已消失在劇場洪流,背載著盛名與罵名,人事已非。但,當年因熱愛音樂劇而加入團隊刻苦訓練的台上演員們,許多至今仍活躍在表演藝術圈,比如史茵茵、賈培德,或者演員群中最年輕、當時仍就讀臺大法律系二年級的鍾琪。

專訪 鍾琪《不然少女》

人生換軌

從小愛唱歌跳舞,國小就被老師帶去報名徵選,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歌劇《玫瑰騎士》客串一角,讓鍾琪愛上劇場集眾人於一群的相處方式。循一般升學管道上了法律系,想讓生活盡量充實,加入熱舞社也跟著朋友跑大陸社,一邊讀著資本論一邊數節拍記動作,腦袋身體都像海綿,盡量擴充吸取。偶然看到嵐創作體要徵選愛唱歌跳舞的演員,也許因為劇中角色和她天生相配,在大陸社對著馬克思頭像練習了好幾次,一選而上,從此開啟她的表演之路。

採訪時鍾琪說,現在回答問題都很慢,因為口語表達越來越難描述內心所思所想。其實她思慮口齒皆清晰,法律系畢業時也掙扎是否國考當律師或司法官,心裡不想往這走,與家人激辯是當然。剛好,嵐創作體曾經的製作人陳午明邀她加入神秘失控人聲樂團,順流順勢她就把表演往下走,一轉身溜過了關卡。「臺大法律系畢業卻去當演員,家裡有冷戰嗎?反對還是同意?幾乎每次都被問到這些,我也習慣了。前陣子在粉絲頁上又被問到這題,我把過程重新想一次,漸漸理解其實家人沒有義務要成全我。不是家人同意我做演員,我就一帆風順;也不是家人不同意我就不能做。各行各業都有難處,沒有什麼是容易的。選一件想做的事,把它做好。我唯一能負責的就是讓家人安心。」

專訪 鍾琪《不然少女》   專訪 鍾琪《不然少女》

木蘭到不然

深知在臺灣當個劇場演員難以生計,鍾琪當然也接各類商演。而在她熱愛的音樂及歌舞劇之外,更曾參演許多規模較小、實驗性強的劇場作品。比如河床劇團《開房間》系列,她在浴缸裡和觀眾說故事,觀眾遊走在旅館的不同房間觀賞不同的演出,和表演者一對一互動。她非常喜歡這種表演形式,「很多劇場的小 moment 都讓我印象深刻,當下的溝通或交流,人與人產生關聯而後理解的片刻,這些是我熱愛劇場的原因。」她自嘲生活沒樂趣,不愛出門,高度關注養身資訊,會自製神仙水強健體魄。她也喜歡離開家,在一個地方工作一段不短的時間,比如去新加坡演出兩個月的《木蘭少女》,或到宜蘭駐地排練無獨有偶劇團的演出。她喜歡一個人在陌生異地心無旁騖專注一件事的感覺,也許因為全部身心都交給了排練和演出,當被問到生活如何安排她只能自嘲無聊。為了讓表演生涯能走得盡量長遠,經紀公司與粉絲頁之必要,許多表演以外的事情都須仔細處理,剩餘精力只能拿來烹精力湯,讓自己回到排練場時還有精神抓住那些她所熱愛的小 moment。

參演河床劇團的戲讓她想在不同形式的創作上多鑽研,她存錢去英國,讀了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表演創作學系碩士,練習自創自編自導,在原有土壤施肥翻土,開出嶄新的花。「今年年初,我突然想在三十歲前完成兩件事。第一是去紐約,第二是完成自己的獨立售票演出。第一個心願已經完成了,去紐約看了很多戲,回臺灣更想加把勁,讓第二個願望也成真。」她找瘋戲樂的長期合作夥伴、知名音樂製作人王希文討論,剛好團隊今年也想專攻演員的獨角秀,《不然少女》於焉成形。「本來想用音樂會的方式、類似音樂劇選粹去呈現,也是我比較擅長的,但既然要挑戰不如徹底點,我找了陳品蓉共同編導,試著一人分飾多角去說個完整故事。」這段期間,王希文從美國帶回 Gareth Armstrong 所寫的《So You Want To Do A Solo Show?》開頭就是茱蒂・丹契良心肺腑地說,做獨角戲就像去了趟地獄。「真的是地獄,不斷發掘自己的邊界,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演出有原創歌也有翻唱歌,把不是音樂劇的歌放入音樂劇,從各方面去挑戰自己。瘋戲樂的系列演出已經做三年、也累積一些觀眾了,這次沒有夥伴一起上台,要好好利用手上有的資源做一齣戲。」她和經紀公司簽下新約,挑戰影像表演也企圖累積演出資源,「我希望觀眾如果在電視上看到我、喜歡我,進而願意走進劇場看戲,用表演去刺激觀眾關心我在關心的事。在資源到齊之前,現在只能盡量累積表演的、創作的、觀眾的能量。」

專訪 鍾琪《不然少女》

放鬆的挑戰

問起獨角戲最大挑戰?鍾琪說,是「放鬆」。台上要放鬆,台詞講一講突然開口唱歌這事本就不寫實,但劇場正是為了打破寫實非寫實的邊界而存在。放鬆的誠懇也誠實,才能讓觀眾相信每首歌都是一段心裡獨白。心裡獨白人人都有,這就是寫實。「妳要讓聲音能夠創造旋律。我覺得歌舞劇不必非要是完美嗓音或高度技巧唱腔,但必須能掌握旋律並且表達情感。」這件事,越大越有體會。台下也要放鬆。自認已非少女年紀,但因外型特色至今仍有人找她演高中生。以前不想被外在定型,被導演要求「再可愛一點」的時候甚至暗自生氣,為什麼其他面向別人看不到?但現在反而釋懷,從不同角度抓出角色光譜,更是換位思考看自己。「問我這幾年有哪些變化?現在更忠於自己吧!無論待人處世、理解劇本或看待演出,我都期許對自己更誠實。勇於拿出自己有的,勇於承認自己沒有的。三十歲,希望可以學習『Allow』跟『Undo』。」

曾經的法條規章換成了台詞腳本,始終是一顆誠摯細膩的心。從法律到戲劇,她和文字詞彙交手十多年,開口說話是習慣也是基本訓練,她更嚴格看待口裡吐出的每一字句,不傷人也不害己,「我現在比較難用語言去主張某件事情並深信不疑。」訪談最後問她「Allow」跟「Undo」怎麼理解?想了一陣子才找到詞彙,「讓事情自然發生,不要抵抗,不要強求。」

專訪 鍾琪《不然少女》

 

《不然少女》
時間:8/4(五)—8/6(日)19:30開場
地點:後台 Backstage Café(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臺大綜合體育館2F)

Music Director:王希文
Director/Writer:陳品蓉
Performer:鍾琪
Musicians:王希文、譚啟序、張瀚中(十九兩阿雞)
Technical Director:陳星奎
Production Manager:孫瑞君
Executive Producer/Marketing:蘇庭睿
Production Assistance:李奇
Graphic Designer:尹信雄 

主辦單位:瘋戲樂工作室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史茵茵 #神秘失控 #無獨有偶 #不然少女 #瘋戲樂 #河床劇團 #王希文 #鍾琪 #音樂劇 #木蘭少女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陶維均
撰稿陶維均
攝影陳佩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