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民主化的深痛傷口,《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票房擊敗《屍速列車》

揭開民主化的深痛傷口,《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票房擊敗《屍速列車》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6.09.2017

由宋康昊主演、張勳導演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自上映後一路票房、口碑延燒,此部以南韓「光州事件」為背景的電影,在南韓觀影人次竟突破 1100 萬人,票房超過 25 億台幣,正式超車去年風光國際的大片《屍速列車》。

民主化的歷史傷痛:光州事件

韓國光州事件(又稱 518 事件)和天安門事件堪稱八〇年代亞洲民主化過程中最慘痛的傷痕,事後也遭當局政府遮掩。事件發生背景,起源於獨裁統治多年的總統朴正熙於 1979 年 10 月 26 日遇刺,按照憲法程序,由當時總理崔圭夏出任代總統,並宣布從 10 月 27 日凌晨四點開始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實施戒嚴。戒嚴期間禁止國會以外的任何政治活動,嚴禁各種罷工、遊行示威,學校停課,實行宵禁。此舉雖名為「為避免朝鮮人民軍藉機入侵」,但也引起一波波民主抗爭行動。

12 月 12 日,軍事強人全斗煥趁著混亂時期發動政變,逮捕崔圭夏的左右手參謀總長鄭昇和,取得最高軍權,接著否認崔圭夏身為總統正當性與合法性。1980 年 5 月 17 日,升為中將的全斗煥宣布全國擴大戒嚴,禁止了所有政治活動、國會活動、對國家元首的批判,拘捕了重要反對黨人物如金大中、金泳三,大學全面停課。

5 月 18 日開始,全斗煥派軍隊以暴力鎮壓光州地區,攻佔學生作為基地的全南大學、朝鮮大學,接著數度增軍,最後甚至派出坦克,全面武力鎮壓,直到 5 月 27 日結束這短短十天,造成 218 位抗議民眾死亡,363 位失蹤,5,088 位輕重傷。被拘捕的金大中即出身於全羅南道,是代表全羅地方的政治人士,這次活動一開始被全斗煥定調為「金大中煽動的內亂」。全斗煥後順理成章就任總統,開始七年單一任期。

從《正義辯護人》到《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被稱為「國民影帝」的宋康昊,2013 年演出《正義辯護人》,即飾演一名漠不關心世事、後因故轉為政治犯辯護的律師(原型為盧武鉉),替全斗煥專制政權下被屈打成招的政治犯挺身而出。當年除票房、口碑大捷,也帶動周邊產品(盧武鉉傳記、探討戒嚴事件相關書籍)熱賣。

此次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宋康昊則是描述獨力扶養女兒的計程車司機萬燮,聽說有個賺大錢的良機,只要載著德國客人彼得一日來回首爾光州,就可以獲得十萬韓元。不過,他既不知道光州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彼得其實是調查記者,於是意外目睹驚人事件內幕。應該要為了公義義無反顧往前衝,還是為了在家苦等的女兒,顧全小我全身而退,萬燮陷入前所未有的糾結之中。

宋康昊曾談及這次的拍戲經歷:「因為是悲痛的真實事件,所以心理負擔很大,不確定自己可以勝任。先前曾經感到恐懼,但我想這是一種正面的恐懼,就像之前出演《正義辯護人》時一樣,電影故事總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雖然覺得會很辛苦,但真的很想與觀眾分享這個充滿熱忱與能量的故事,因為這部片呈現的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能會面臨道德與勇氣的故事。」或許受到電影威力感染,位於光州的韓國國立 518 民主墓地,參觀的遊客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了 66%。另外,紅十字醫院、518 民主廣場、光州松汀站等相關電影場景都成了新熱門觀光景點。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除了造成全民觀看熱潮,也將代表韓國角逐 2018 第 90 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反觀台灣,與戒嚴相關影視作品依然難在大眾主流文化中有此熱度。若是好奇「為何一部講述歷史傷痕的劇情片能打敗商業鉅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將於 9 月 8 日在台上映,歡迎入內思考。

#光州事件 #宋康昊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韓國電影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若涵
圖片提供車庫娛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