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影評|《愛情昏迷中》:在愛情裡,只當一個好人並不夠

每週影評|《愛情昏迷中》:在愛情裡,只當一個好人並不夠

作者張硯拓
日期11.09.2017

讓你愛上一個人的理由是什麼?讓兩個人在愛情裡長遠走下去,靠的又是什麼?這兩題如果能三言兩語回答,則很多愛情片都不用拍了。甚至很多人生都不值得過了。但如果能精闢回答其中一小部分,很可能你就有了精彩的故事。而在這裡,《愛情昏迷中》(The Big Sick)的金句是:我喜歡你,不能只是因為你對我很好。

庫梅爾是個巴基斯坦裔的美國青年,正在追尋他的脫口秀諧星夢,一天晚上在表演過後,認識了學生女孩艾蜜莉。兩人的戀情進展頗佳,卻因為男方知道他的父母堅持「婚事由家長安排」的傳統,而隱約存在著危機。就在這一點爆發導致兩人分手後不久,艾蜜莉因為無名的病症陷入昏迷,於是守在醫院的庫梅爾不只要守護回頭的機會,要面對不欣賞自己的「前」女友爸媽,還要挺起身子挑戰自己的家庭⋯⋯

《愛情昏迷中》是一部聰明的劇本,是近年最受好評的愛情片之一,也是一部可愛又好笑的電影。這當然要歸功於男女主角庫梅爾.南賈尼(Kumial Nanjiani)和柔依.卡珊(Zoe Kazan)的化學效應,他們的互動不只有極好的情境喜劇節奏,更有某種頑皮的智慧光芒,閃耀而歡快得叫人艷羨。也是在此,不禁讓我琢磨起關於 rom-com(romantic comedy/愛情喜劇)的一個問題:我們已經非常習慣好萊塢的男女主角見面第一天就上床——這件事本身還可以解讀成文化差異——但是那之後,許多 rom-coms 都會用一連串的蒙太奇(快速剪接)來帶過戀情的養成和加溫,並說服我們這樣的情感是「紮實」的。《愛情昏迷中》如此,《樂來越愛你》也是,在我的記憶中還有《真愛每一天》亦然,而且做得算是不錯。

但我的問題在於:這樣從兩個人之間一開始的新鮮感與「希望」的張力、落實至彼此相合的過程,其實才是一個愛情真正「質」的養成。但愛情喜劇往往會偷吃步,藉由銀幕上男女明星一碰撞就蔓延的火花,順勢燒煉成這一層關鍵。這也讓那些比較兇狠的,像是《戀夏(500)日》、《藍色情人節》或甚至《王牌冤家》等等故事,有了空隙可以切入。

當然,上面這是一時興起的挑骨頭,《愛情昏迷中》沒有著墨於此,不(只)是因為這不是伍迪艾倫的作品或「愛在三部曲」,還因為真正的企圖心在後面:當電影在三分之一左右急轉直下,進入它的「big sick」本體,這部片揭開它的不落俗套,從而真正勇敢起來。它把愛情暫時擺開,直面處理庫梅爾的親情衝突,以及跟艾蜜莉父母親在如此詭奇的情境中,相濡以沫的互動。

這當中,前者談移民的文化認同難題,以及穆斯林傳統底下堅固/僵固的家父長控制體系,這既是我們不熟悉的文化元素,又可以很神奇地跟我們身處的東方社會互相對號入座。面對這些元素跟主角所抱持的/劇本所代言的(美國?)自由戀愛價值的衝突,我們雖可以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父母,但畢竟很難認同。甚至在這夫子自道的劇本裡——本片些微(loosely)改編自庫梅爾.南賈尼自身的經歷,而劇本更是由他和老婆(艾蜜莉的本尊)所撰寫的——我們根本可以讀到他的心聲:「如果你們不想要我學習美國文化,又為什麼要把我帶到這裡來長大?」

更精彩的還在後者,即庫梅爾與荷莉.杭特(Holly Hunter)和雷.羅曼諾(Ray Romano)飾演的艾蜜莉父母親的相處。這位媽媽是個與女兒無話不談,能開明也會堅持己見的女子,正好與柔依.卡珊那靈性文青女孩的類型相連結。只是在這裡,這個媽媽可沒有(其他許多這類角色都會有的)悠閒的本錢,她是有侵略性的,暴亂的情緒和把照護責任攬在身上的佔有慾,讓她充滿真實的人味(而不是個仙姑),然而隨著跟庫梅爾之間的張力漸漸和緩下來,你又能感受到她並沒有失去理智,她只是需要一層保護殼,來支撐自己扮演這個遇到極端情境的照顧者和擔憂者。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她堅持要幫女兒轉院,你我順著主角(即編劇)的視角聽見護士建議,也跟艾蜜莉的父親討論過後,研判這不是個好主意,於是也跟著要批判她了,但是當她回答那一句:「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負責,我們可是她的父母啊!」——那瞬間讓我反省起自己的觀點:是啊這麼做當然有危險,但誰又能說她害怕的「這裡的醫生不夠好」不是真的?誰有把握哪一種決定不會後悔?誰能否認現在是分秒必爭,任何決策都有風險,而這位媽媽不是憑藉她的理性在為女兒作最好的判斷?

這樣細膩的情感辯證,早已超越愛情和親情,是人心面對不可測的生命情境的回應,也讓《愛情昏迷中》有了遠遠不止是浪漫喜劇的核。這同時,所有演員在這些嚴肅面的演出都夠收斂,不過分戲劇化,所以落地成紮實的演技碰撞。雷.羅曼諾飾演的父親是另一個穩定力量,既擁有跟主角相輝映的冷面笑匠潛質,又不是個完美的智者。他是脆弱的,這讓他們夫妻的愛有一種相互不能少的動人;但同時,他又有某種可靠性,而這或許才是更接近多數「男人」的真實吧。

那之後,當艾蜜莉(出乎我意料地)醒來並且康復之後,《愛情昏迷中》回題愛情,並說出讓我驚喜的箴言。劇情是這樣的:當她醒來看到他,觀眾幾乎要直覺迎接癡情男子的守護得到回報了,但劇本卻透過艾蜜莉那一副、「你在這幹什麼?我有說希望你來嗎?」的表情,犀利地提醒你:別忘了在她的時間軸裡,這還是分手後氣呼呼的階段啊!沒有理由當觀眾你我跟著男主角(以及一眾配角)走完了那條戲劇的、自我成長的救贖路,女主角就必須變成獎賞,回頭接受他吧?

更精湛的還在後面。當庫梅爾來到她的復原派對,拿出一堆「紀念品」試圖證明自己的守候與真心,劇本沒有讓艾蜜莉被說服,這背後的語句很簡單:即使我知道你對我好,為我付出非常多,但光是如此,不足以構成我愛你。我很感謝你,但我對你的愛,不能只因為這個感謝而已。仔細想想這跟庫梅爾對他父母說的:「我很謝謝你們,生下我、養育我,但那並不是我主動要求的。所以你們不能藉此要我凡事都照你們說的去做。」不是其實很像嗎?

這是《愛情昏迷中》真正讓我心服口服的愛情課。長到這把年紀,我們當然知道愛上一個人「只因為」外表是完全的愚蠢,如果是因為對方的物質條件,那其實也很難放心。那如果是因為對方「對你很好」呢?——對這題,我可以毫不臉紅地說:拜託!這是基本條件好嗎?良善而有情地對待所愛之人,這根本是必備的,沒有這個絕對不行,有了這個也不見得就夠。最重要的還是對方的品質,那吸引你的特點,可能是幽默,是興趣相投,是某個突出的價值觀堅持,是某種對未來的嚮往。這樣的特質可以帶來珍惜,帶來仰望,帶來依賴,帶來相處中的神奇化學。那個吸引你愛上一個人的東西通常不是理性的,但也絕對不會只是:他很愛我,他對我很好,他為我付出很多——這裡頭,「你」的自我跑去哪了?

最後,這故事還有個小插曲,讓我看完之後耿耿於懷,即那些被庫梅爾的母親召來家裡,希冀兒子能夠動心的女孩們。那幾幕當然偏向喜劇,但仔細想想,其實是這劇本無從碰觸的、更殘酷的現實暗角。片中艾蜜莉的一句氣話其實戳得很準,她問:「你難道是巴基斯坦版的《超級名模生死鬥》評審嗎?」這一口道出在這樣的相親婚事中,女方處境的不堪。如果說庫梅爾「只能從」父母給的選項中做選擇已經夠悶,那這些女孩被叫來「被選妃」,又是怎樣的心境?

片中有個女孩被送到家門口之際,才得知「真相」,在那張哀傷而無奈的臉上,我已經看不到喜劇了。不但不能夠自由戀愛,還得在這樣畸形的遊戲規則裡孤軍前往敵營被「審判」;更讓人搖頭的是,最奮力在維持這樣的傳統的,是主角之母,一個被體制壓迫的人「熬成婆」之後,反過來繼續催化體制對下一代的壓迫,這種文化毒瘤真該被狠狠摘除才是啊!

 

【張硯拓】
影評人,1982 年次,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評審,經營【時光之硯】部落格及粉絲頁十年,著有電影散文集《剛剛好的時光》。信仰:「美好的回憶是我的神。」

#愛情昏迷中 #每週影評 #時光之硯 #張硯拓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傳影互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