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休刊生活|如果你是個廢物——不想工作大使黃麗群的工作心得

後休刊生活|如果你是個廢物——不想工作大使黃麗群的工作心得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2.08.2018

十年來,BIOS monthly 以創作文化為核心,持續發展多元深度的線上內容,深入且兼具視覺美感的人物專訪有幸受到讀者喜愛,成為招牌欄目。2021 年末,我們精選站內訪問,集結為《Wrinkles —— BIOS monthly 專訪選集 2021》,全書收錄 15 篇專訪、新增 2021 年再訪內容,並邀集受訪者親自註解訪問後的生活變化與領悟。

本篇專訪即為書中收錄篇章,全文精裝典藏現正販售中 ➤➤ 點此購買

 

黃麗群一坐下來就靠著椅背滑落成半躺佛姿:「我可以這樣倒著嗎?休刊就是這樣倒著,任何時候、坐在任何地方都是這樣。」

當然,您要不要來顆枕頭呀。我們這一室年假快請完的善男信女如拜見休刊界高僧,有點羨慕她得道,又好奇那雲端生活。從紙媒《壹週刊》一路到新媒體《娛樂重擊》、《旅飯》,黃麗群後休刊生活不知不覺已兩年。回顧編輯、採訪、寫字這一遭,有劫數有善果,但總之她是下了媒體這條船,暫時自由了。

天生廢材

「自由工作者是講好聽的啦,其實就是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現在的她,不想寫就不寫,日常真的進入一個空的狀態了。說起來也不是沒有缺點:「時間很容易就被浪費掉。沒有在跟人講話。」

她開示廢的真義:「不是只有不工作,它指的是,世界上對自己有意義、對環境有意義的事情都不做。從這點來想我是很廢啦,但我的個性就是這個樣子。」怎樣子呢:「通常人還是有一些好奇心吧。我是沒什麼好奇心,人就是那麼雞巴啊,再怎樣,多雞巴的事情都看過了⋯⋯也沒有什麼新鮮的感覺。」

對四周漠然,但她時常反省自己的廢:「你有時間可以去學習,甚至可以去遊樂。但我就是每天放空,然後想著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廢,覺得自己這樣當廢物好嗎?這樣思考思考就過了一天。」

「如果有時間,其實很多非工作的事情還是可以去做的,做個義工都好吧,對吧?可我就很散漫。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這個世界。」

那歉意有部分來自於體認到自己幸運:「我的廢就是我運氣好。」她幾次強調只是因為住台北家裡,加上很會存錢:「如果你沒有家累,如果你是個廢物,物慾沒有很強,如果你人生中最大的花費是坐計程車和喝咖啡的話,其實你是不一定要全職工作的。」但即便親近廢,享受廢,喜歡廢,這件事她不喜歡說出一種學問:「一旦講成每個人都可以實踐的事情,對那些其實很需要休息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你不能去教人家說,應該要休息啊、應該耍廢,不是這樣的。」

也有些人希望感覺自己屬於社會:「他需要成為嵌合在社會裡的齒輪,如果他脫落他會不舒服,他會慌。」那妳呢?「其實我也可以工作。也可也不可。你要我那樣子,我也會覺得那樣子的生活滿不錯的。但沒有那樣的生活,我也不會覺得很慌。」即使還是會質疑自己浪費生命,但可以確定的是,面對鄰里好友探詢她也不怕,廢要坦然啊:「我就告訴你我什麼事情都沒有在做。我無業,每天都遊手好閒,我不會因為這樣覺得彆扭什麼的。」

面對「一定要怎樣」的社會,她明確做出逆向宣言:「有些人覺得承擔責任,結婚生子,買房買車很好,那他承擔這責任很好。我不想承擔這責任,我就不想去做這個選擇。我不想要責任,我就是不想要責任。」

不可能一輩子做記者吧

在做出選擇之前,很難想像眼前女子待過運轉飛快的《壹週刊》。回溯到 2011 年,黃麗群進《壹週刊》本要走人物線,組織變動下安排她去做時尚精品與鐘錶。這位踩著哲學系、副刊編輯、藝文記者之路的女子竟也答應了,原因依然是:「我是個隨波逐流的廢物。」她說,沒做過的事情反而比較不排斥,可試試。「隨」字像是心法一路跟著她出世入世:「我這個人其實是很隨和的,雖然看起來很雞巴。我隨和,是因為我不想費心去理很多事情,如果可以就可以,就是這樣子。」

回想起來,其實她是適合當記者的:「我們 team 都是個人單幹,可能每個禮拜才開一次會,要配合就配合一下,沒配合就鳥獸散,沒事了。但我還是在一個節奏裡面,那個我覺得是很適合我的,我既在那其中,又不用跟別人配合,機機歪歪的。」

我問她這個工作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IMAGE

◤ 帶讀者看見無數創作者 B-Sides 的台灣媒體,第一本專訪精選集 ◢

收錄受訪者
音樂影像導演・郭佩萱|導演・黃信堯|演員・巫建和|設計師・洪彰聯|《新活水》總編輯、作家・黃麗群|YouTuber・反正我很閒|Podcaster・百靈果 News| 《報導者》副總編輯、記者・劉致昕|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樂團・珂拉琪|攝影師・周墨|音樂製作人・黃宣|設計師・林小乙|作家・張亦絢|寫作者・前午場酒店小姐・少女A

  • 全新再訪|訪問做完了,然後呢?我們再度聯繫訪後半年到數年後的受訪者,聽他們再談自身的訪後境遇。初訪時曾想像的未來或尚未解答的探問,如今是什麼模樣?
  • 親身回望|如果可以親筆修改一篇關於自己的訪問,你會如何下筆?本書提供收錄受訪者修改、註解專訪文章的權利,並將修改與原文一併保留,展示此刻與訪問當時受訪者心靈的錯動與輻合。
  • 職人特輯|「Sprinkles ——現場一百答(不是專訪心法)」邀請在台灣編輯.攝影.企劃・訪問領域深入經營的執業者,收錄「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訪問」、「被要求修圖最離奇的地方」等十五問一百答。
  • 精裝收藏|設計師莊皓操刀精裝全彩裝幀,以皮紋荔采紙暗示時間的壓刻與皺摺,如同歲月的肌膚。

IMAGE

#旅飯 #作家 #黃麗群 #文學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封面統籌溫若涵
專題統籌李姿穎 Abby
採訪溫若涵
撰稿溫若涵
攝影王晨熙 hellohenryboy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