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致亨・弄髒電影史豪華番外篇|《日麗》這款深埋線索的同志片,比壓縮機還要稀有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豪華番外篇|《日麗》這款深埋線索的同志片,比壓縮機還要稀有

作者蘇致亨
日期23.02.2023

《日麗》是一部蠻看「電波」的電影,喜歡與否,端看你跟導演對不對頻。對到的通常極愛,光是那光調得美到不行的景色,以及女兒熟睡的呼吸聲設計,就讓我足以掛保證這是部值得進影院看的電影。頻率不對的人,看完後大概也不解這沒衝突沒場面只一片風和日麗昏昏欲睡的家庭電影究竟好在哪裡。

人會變心,日立冷氣會變頻。會寫《日麗》的影評,就是因為發現自己跟身邊朋友觀影體驗有點差異,甚至讓我開始懷疑我們看的是不是同部電影。回家一想再想,想法一變再變,這才慢慢體會《日麗》的魅力究竟深埋在哪裡。

以下通篇是雷,想憑己力體驗觀影樂趣的,請別看任何預告、閃過所有文字,把握所剩不多的院線場次。看完的我們就來聊聊,《日麗》是部藏著什麼秘密,讓我忍不住手癢重啟這「歪讀」專欄的電影。

我自己看片前不小心先看到預告片,因此有點誤導效應。看預告片時候不確定兩人關係,以為是一段小女童與大男孩的忘年夏日戀曲。因此看片知道兩人是父女關係後,不由得為之戰慄,從一開始就小心翼翼,想說難道這是一部要談亂倫的電影⋯⋯

被誤會的預告(抱歉ㄌ!)

雖是誤會,但細看其實有許多細節誘使我往這邊追尋。一開始莫名其妙好像得一起擠一張雙人床,一覺醒來就是女兒盯著熟睡中的半裸父親。互擦防曬的親密,不想跟其他小孩互動的兩人世界。在廁所偷聽完性事後,出來就仰望著電話亭中的父親。同年紀的只有電玩鄰座那沒什麼性魅力的小胖弟,老爸倒是年輕得被誤會成兄妹關係,在在牽動我從一開始就繃緊的神經。

緊接著那場異常認真教女兒防狼的戲,稍稍阻斷了我的奇想。後來才意識到,故事主軸應是「女兒追憶父親何以抑鬱」。我們就跟著十一歲的女兒一起解謎。一開始以為沒什麼清楚設定,想說她爸大概就有著三十歲英倫 emo 仔的憂鬱。女兒躺在床上說出的那段經典疲憊台詞,勾出我小時候看《雀巢檸檬茶》廣告也想一頭倒進游泳池的回憶。

藍色是憂鬱。不停往水底沉的畫面,對比仰望天空看人翱翔嚮往自由的心境,再加上老爸吐露自己十一歲時沒人記得他生日的悲慘回憶,都讓我越來越擔心他會在旅程中做出尋死的決定。只是我仍不確定父親何以抑鬱的原因。

直到點歌吵架那場戲,女兒嗆她爸沒錢就別裝 B。一句話徹底撕碎我的心。光這一句台詞,就讓我回頭串起所有的細節設定——原來這個施工中的渡假飯店之所以有點落漆,還有那場忘記帶錢包要跟女兒一起落跑的戲,弄掉了那個很貴的潛水蛙鏡,覺得地毯要八百五十英鎊很貴的神情,羨慕別人能有飲料喝到飽手環的心。這一切,十一歲的女兒已經夠成熟,足以看在眼底。

甚至可以進一步猜想,爸爸一開始打去櫃檯吵自己訂的是兩張床的房,會不會根本是在扯謊。她爸真的窮嗎?或許是吧,因為他甚至會抽別人抽剩丟在地上的煙頭。天啊,這編導的細節設定實在聰明。

那一瞬間我在影廳裡對《日麗》超有共鳴。它讓我想起我那一樣曾離婚也很想在兒子面前裝沒事的父親。我當年雖然才國小三年級,後來也能從親戚耳語和父親閒聊中回頭拼湊追憶,原來那時家裡經濟狀況也出現問題,我還一直以為我家就是個「小康」家庭,從沒想過開朗老爸也曾為此看病治憂鬱。有幾個 moment ,我真的內心極度投射我就是電影裡那個十一歲的早熟少女(咬手帕)!!!

唯一不同的關鍵設定,大概就是我爸哪有 Paul Mescal 那麼帥。對,不過是個窮老爸,沒事幹嘛那麼帥。這部電影頻頻出現的美男子,實在太讓我分心。無論是一起打撞球的少年們,趴在三溫暖場景的男人,在船上跟老爸聊天的土耳其男人,每個路人都帥得要命。黑暗舞池裡看不清許多人是男男或女女,最讓我起疑的是女兒被鎖在門外後,窺見兩個美少年激情擁吻的場景。這戲特別讓我感覺有點不太對勁。

我實在忍不住懷疑,這會不會是一部同志電影?

IMAGE

被刪去的酷兒線索

我說的不只是女兒長大後「變成」女同志組成家庭。而是,會不會她爸離婚且抑鬱的設定,核心原因就是他爸其實是個 gay?電影中,爸爸看似開玩笑地虧女兒學校老師很漂亮,讓他念念不忘,這對話讓我一度卸下這想法。只是這種猜想就跟種種歌曲暗示一樣,種子一般地埋進心底,實在讓我煩心。

我太想知道導演在起初劇本創作階段跟最終剪接成果有何差異,我想知道,她是在寫本時就大概想好怎麼剪?還是後來才交給哪位神剪接操刀改筆?所以我回到家,上網找了原作劇本,看遍相關專訪。導演說攝影師要她拍攝前就先想過最後該怎麼剪,做過剪接的她也很懂得什麼叫用畫面說故事,所以網路上能找到的劇本,跟成品沒太大差異。有些片段台詞刪去,開場和幾場戲剪接順序安排不同而已。

倒是有幾個被剪掉的關鍵段落,在我心中響起警鈴。原來在泳池旁邊,當女兒主動問起她爸 Alice 的事,老爸說 Alice 已有男友後,主動說到自己要跟 Keith(奇斯)在英國找個地方同居。因為接在 Alice 後,我原先以為 Keith(奇斯)是老爸的另一任女友,後來才恍然大悟,Keith(奇斯)是個男的。

在女兒回答那她房間要漆成黃色後,原劇本並非直接接到大家跳〈瑪卡蓮娜〉,還有一段關鍵對話:古靈精怪的女兒似乎已有懷疑,所以在爸爸說他跟 Keith(奇斯)同居後,女兒突然問:什麼是 turd tapper?老爸說,那是 gay 的別名,給了點簡單的性別教育後話題就暫停,留下一個沈默的場景。

IMAGE

這段關鍵對話,導演最後決定剪去,因為她不想講太明。

發現劇本有這段後,我已經覺得同志設定八九不離十。仔細回想,電影中真的已經藏了許多「圈內人」會有的「感應」:在船上說從沒想過自己活到四十歲的樣子(一個沒有老年同志想像的九〇年代),與伴侶離異後依然能說 love you 的和平關係,對於家鄉沒有歸屬感而更渴望自由,安撫女兒要放心做自己,甚至開放到希望女兒跟自己聊男人和嗑藥經驗也沒關係,因為這些老爸都曾經歷。

用 DV 紀錄家庭生活,這種「私人電影」本身就有女影和同志電影的譜系。更明顯的,女兒在旅程中不斷撞見男女親熱場景,甚至自己最後也跟小胖弟嘗試發生關係,但最後仍跟女同志組成家庭,甚至搬離英國來到美國紐約的轉移,都是在對比這性傾向的游移關係。女兒問爸爸上次看到奶奶是什麼時候,老爸沉默不語,用撲克牌轉移話題,可能也在暗示自己「出櫃」後已經被趕出原生家庭。

所以,成年後的 Sophie 回想自己十一歲被鎖在門外時目睹的男男親熱經歷,她會不會也想起,原來那些平常在外人面前裝沒事的人,半夜也會躲起來搞基。若真是如此,那什麼又是私下的父親?那個在我面前跳舞拙劣尷尬的太極老爸,會不會其實在夜店是個「騷屁股」(嫐尻川/hiâu-kha-tshng)頗受歡迎?

「光屁股」的場景,發生在女兒終於被櫃檯叫醒開房後,看見父親一絲不掛地躺在床上。我們可能因為前面父親走向大海的場景而沒多想,甚至放下父親並未尋死的心,但這顆鏡頭後面接的,是父親似熟睡但更像做愛聲音的喘息。而後面更補上他全裸背對我們,在床上痛哭的一場戲。那可能是發洩後的懊悔和空虛。他事後寫了封明信片,上面寫著給女兒的「我愛你」。

十一歲的女兒,可能還看不懂自己看見的事情。就像我們聽到了電影配樂,卻不一定聽得出歌曲的含義。懂事後,可能跟林貓王一樣,理解歌單反映出英倫銳舞時代父親早已憂鬱尋死仍奮力掙扎的痕跡。但是如果自己後來也加進 LGBT 的大家庭,你會更明白這些歌曲在九〇年代的「酷兒印記」。

最終銳舞場景那首最有力的〈Under Pressure〉,是皇后樂團 feat. David Bowie。皇后樂團主唱 Freddie Mercury 就是 gay,David Bowie 更是結了婚的雙性戀。而女兒獨自喝酒時的〈Tubthumping〉來自恰巴王八(Chumbawamba),更是在九〇年代創作過〈Homophobia〉(恐同症)的挺同樂團。每一首歌曲,只要配上 LGBT 或 gay 去搜尋,大概都能跟那年代英國同志文化有點「感應」。

就連女兒要大家一起為爸爸慶生,唱的都不是 Happy Birthday,而是 For He's a Jolly Good Fellow,背後可能也藏著愛爾蘭作家 James Joyce 在《都柏林人》短篇〈The Dead〉裡把歌詞改成 For They are Jolly Gay Fellows 的「同志隱喻」。這或許是老爸在山頭上,聽到歌那一瞬間感動又好笑,不知該做何反應的原因。

而把父女衝突拉到最高點的點歌吵架戲,那首〈Losing My Religion〉,是導演說從劇本創作一開始就決定非用這首不可的歌曲。爸爸不願意上台唱的原因,可能不是真的怕丟臉,或嫌女兒唱歌難聽,而是因為這首歌就是原唱 Michael Stipe 在 1995 年的「出櫃」代表歌曲。

記憶深處的藍色真相

但我還是有問題。老爸是 gay 就是 gay,導演何苦把這藏得這麼深?還有什麼刻意剪掉那段直接說出 gay 的對話,不想讓旁人輕易猜到的原因?八九〇年代還有什麼事,是當年劇中老爸,甚至現在這位蘇格蘭女導演,都不太願意輕易讓「外人」看穿的「秘密」?

你可能已經猜得到。九〇年代男同志還能有什麼了不起的秘密?我猜答案就是愛滋病。那時候還不像現在有 U=U(檢測不到就不具傳染力)的進展,雞尾酒治療法才正準備出品。這可能是知道自己罹患愛滋正在治療中的同志老爸,把握機會跟寶貝女兒的最後一次旅行。〈Under Pressure〉收掉的那句歌詞,就唱著 This is Our Last Dance,說起皇后樂團的主唱 Freddie Mercury,就是在 1991 年因愛滋引發肺炎死去。

這或許是為什麼,她爸才會一再想尋死。所以他才在尋求內心平靜學打太極。所以他才苦笑說自己都很驚訝能活超過三十。女兒與父親有許多擦防曬乳以及泥巴浴的肌膚之親,兩場戲就發現老爸的背上和肩上有紅紅的印。老爸說那應是曬傷痕跡,但是也許,那就是愛滋伴隨的紅疹反應。

HIV+ 和雞尾酒療法產生的副作用,也包含骨質疏鬆,或許這也解釋了導演並未言明父親右手手腕為何莫名骨折的原因。他自己也無法回答女兒問他摔倒時痛不痛,因為那可能不是摔斷的,他說他一直都很小心。還記得嗎?那場戲,父親處理傷口時候,對自己用剪刀剪開時手臂上不小心流出的血,處理地小心翼翼,特別讓它往水桶滴。

原劇本對「血液」還有更明白的處理。爸爸跟女兒一起下場打水球,原劇本並不只停在女兒在水中面對一群男人的茫然不知所措,還有女兒在過程中被砸到流鼻血的戲。一旁婦人趕緊好心拿面紙要止血,看見女兒流血的父親瞬間感到恐懼,原本可能是想帶出自己害怕傳染可能的反應。導演後來把這場戲刪去,原因可能也不想讓大家錯以為現在 U=U 的時代還有這種傳染方式的可能性。

IMAGE

藍色不只是憂鬱,也是英國導演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的作品。賈曼的《藍》,實驗電影就是一片藍,他拍的是自己罹患愛滋,視力受損,逐漸失明,接受視網膜治療時經常滿佈視線的一整片藍色場景。所以,電影中我們也跟著父親的眼光,常常瞥見一整面的藍:大海的藍,天空的藍,旅程最後也是父女兩人沉浸在一片藍。

電影最終,是從成年女兒的房間,鏡頭 pan 進他爸身處在一個你其實不太能辨明,那究竟是機場或病房的蒼白走廊的畫面。總之,他最後選擇放棄,走向舞廳,走向死亡,只留下那個他決定以八百五十英鎊買下的地毯(所以他也可能不真的有那麼大的財務危機,或者這地毯就是他決定揮霍一切的證明),以及留給女兒的 DV。

IMAGE

老爸顯然不想讓十一歲的女兒知道自己的事情。他想保護女兒遠離自己殘酷的遭遇,所以 DV 中只留下父女倆人愛的證明,他不願被記錄自己的悲慘回憶,例如十一歲生日被人忽視的證言,最後就沒被 DV 拍進,但也已留在早熟女兒的回憶。

小大人的成熟,也反映在吵架後隔日的遊覽車之旅:當她爸超級認真地向她 say sorry,女兒只是雲淡風輕地說沒關係,聊著埃及皇后並非被蛇毒死,而是決定自己先自殺的某種預言或傳奇。

電影一如父親,把所有的痛藏得隱密。把愛滋線索藏得多深,就代表著父親對女兒的愛有多深。而成年的女兒懂事後,願意回頭把這段十一歲回憶想得多深刻,也回頭代表著女兒對父親的追憶有多深刻。

我想,這才是導演為何要動刀剪去原劇本中所有線頭的原因。這一切,都只是屬於「我們」的私人記憶。看得懂的,自然有感應。其他「外人」們,你們能對這故事有自己的共鳴,但我們也不必浪費篇幅主動向你吐露你可能無法同理的心情。

IMAGE

這正是為什麼《日麗》對我而言,是一部把「私電影」形式推展得最成功也最極致的藝術作品。Charlotte Wells 真的拍出給電影愛好者們專屬「回憶」(Memory)的神作品。我想這是為何有影評盛讚《日麗》開創一種全新電影語言的原因,她讓觀眾真的掌握到憶往的特質:那些你曾經歷,甚至被老照片和紀錄片留下的回憶,或許會隨著時間而遺忘,但也可能因為成熟後,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

觀眾隨著不同經歷而對《日麗》有不同變頻,如同片中女兒的成長經歷。你懂多少事,你就能從這段憶往中體悟多少。這可以純粹只是跟父親去異國度假的回憶,這也可以是父親留下的最終回憶。當你多瞭解一點,你就會更有共鳴,感受他抑鬱的原因:或許是沒錢而憂鬱,或許是性傾向的壓抑,更可能是九〇年代感嘆愛滋的宿命。

「真相」是什麼,本來就已經沒有當事者能直接告訴你。但當事者也早已經把所有訊息藏在DV,一如導演把所有細節埋在電影裡,看你願不願意一一串起,串出那個你一開始從沒往那方向想過,甚至潛意識中其實想逃避,但最後仍得拼湊出的,劇中父親真正的完整經歷。

經得起超譯的經典

最後,為什麼這部片要叫《日麗》?發行片商東昊把中文片名取得巧妙,日麗本來就不只是「風和日麗」的日麗,更是日與麗合併的「曬」。在英式英語,Aftersun 指的是「曬後修護乳」。那是被太陽灼傷後,撫慰皮膚的方式。片中才會有這麼多父親和女兒互相幫彼此擦防曬,以及女兒自己想為自己擦防曬的場景。那不是清心福全般的置入。是父女倆用對彼此的溫暖、親密與愛,來撫慰兩人在彼此關係以外,各自面對外在世界闖蕩後的受傷痕跡。

IMAGE

誰是那惡狠狠毒辣辣的「太陽」(Sun)?話說 1990 年代,當皇后合唱團主唱 Freddie Mercury 一開始否認自己是愛滋感染者的時候,那窮追不捨、跟拍緊咬、持續爆料的八卦雜誌,就叫《太陽報》(The Sun)。Freddie Mercury 後來被迫出了這「愛滋櫃」,在 1991 年成為第一位公開宣告自己罹患愛滋病並去世的搖滾巨星。

太陽也讓我想起 Elizabeth Taylor 和 Montgomery Clift 合演的電影《A Place in the Sun》。Taylor 後來追憶,雖然她在拍這部片的 1940 年代不過十六歲,根本不知道同性戀是什麼,但她那時候已經能意識到 Montgomery 是個 gay。Elizabeth Taylor 一生極度保護珍惜她同志友人的生命,從 Montgomery Clift、Jimmy Dean、Rock Hudson。Taylor 更因 Rock Hudson 在 1980 年代死於愛滋,決定出錢共同創辦美國防治 HIV 的協會 amfAR。

每次我用這種方式「精讀」電影,都有人好奇,真的有導演那麼重視細節嗎?就是有。在那場重複播放片頭採訪的戲,電視機旁擺著一疊書,在太極跟冥想書籍之間,有一本 Margaret Tait 的詩集。誰是 Margaret Tait?她是蘇格蘭第一位女性導演。同樣是蘇格蘭出身的女性導演 Charlotte Wells,就在 2022 年的電影中藏了這個小彩蛋,向她的女影前輩致敬。

細節該怎麼詮釋,有些聯想確實可能在「歪讀」下「超譯」,即使有人出來打臉我,我也不會介意。就像導演在訪談時曾說,會放進太極,是因為她爸爸真的莫名其妙喜歡打太極,而這正好符合電影中父親渴望追求平靜的心境。

這樣的虛實交織,以及對於各種詮釋方向的誘餌,就構成不同觀眾能夠從電影開展出不同詮釋,似乎也都說得過去的「多義空間」。然而,在我看來,導演雖然為保護觀眾們「盍各言爾志」的觀影樂趣,在公開訪談中都講得極迂迴,卻也多次給「圈內人」各種通往「最後真相」的暗示和密語,只待有心人自行「歪讀」解密,獲得共鳴

這種藝術手法,展現在 Charlotte Wells 的《日麗》(2022),也曾出現在牟敦芾導演五十年前就已拍出的《跑道終點》(1971)裡。這兩部電影,就是我心目中的神作品。只是仍須再次提醒,創作並不等於真實經歷。陳思宏寫《鬼地方》但他沒有真的殺人被關的經歷,Charlotte Wells 的爸爸也可能不是同志、更不曾死於愛滋病,但她確實以此交織設定,拍出一部我心目中經典的同志電影。

當我把這版本和我編劇摯友分享後,他傳訊息跟我說:即使因為這些細節把設定說死,會讓他跟這部片的共鳴減弱很多。但那很可能是因為,他不是一個有憂鬱症的同志,或他尚無法完全理解一個九〇年代憂鬱症同志(可能還有AIDS)的心理狀態——他覺得這就是神作該有的樣子:讓人感受被理解,同時意識到自己的局限。

在看導演訪談的時候,知道導演的私房珍藏片單有張艾嘉的《念念》,我其實有點吃驚,想說這麼冷門的電影,竟然也能漂洋過海讓個蘇格蘭女同志痛哭流涕。但是說真的,這就是藝術創作的魅力。這世界總會在意想不到的角落,回應給創作者們一個理解你的觀眾。而你也能在自己最孤單的時刻,從各種藝術創作中,找到那種沒想過竟然有人懂你的共鳴。

我只想說,這就是為什麼我那麼愛「歪讀」這些同志電影。集結本專欄改寫的《弄髒電影史》,會在許久以後(???)出版,有點興趣的,沒事可以先填個表單。更多你所不知道的同志密語,敬請期待。

 

延伸閱讀:此篇文章刊出後,收穫讀者各種回饋,交織出與台灣影評環境相關的延伸思考。讀完後,無論你的反應是憤怒、困惑或狂喜,也歡迎看看這篇作者事後記——〈末日前夕 ChatGPT 出給台灣影評人的期中考題〉

【蘇致亨】
已經搬到天龍國的前中和區辣妹,喜歡押韻與喊累。表面讀書乖寶,私底下壞ㄉ不ㄉ了。著有《毋甘願的電影史》,獲得 2020 年台灣文學獎金典獎與 Openbook 年度好書獎,並入圍 2021 年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研究圖書獎。工作邀約或有話想講,都歡迎臉書私訊或以 E-mail 聯繫(老派ㄉme):chihheng.su@gmail.com

#日麗 #蘇致亨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劇本圖片提供蘇致亨
劇照提供東昊、A24
核稿編輯溫若涵
特別感謝翟翱、梁晉維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1|半世紀以前的出櫃宣言——破解《跑道終點》遺留的牟敦芾密碼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1|半世紀以前的出櫃宣言——破解《跑道終點》遺留的牟敦芾密碼

牟敦芾後來拍的,都是些極易引起觀眾不適的邪典電影,才會吸引全球為他瞠目結舌的小眾影迷聚集。像侯孝賢或楊德昌等新電影,他絕非拍不出來,只是懶得去拍。畢竟,他早在 ...

09.08.2021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2|教歹囡仔大細!——牟敦芾《不敢跟你講》的藝術家「壞」教育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2|教歹囡仔大細!——牟敦芾《不敢跟你講》的藝術家「壞」教育

牟敦芾飾演的藝術家男友方石,在電影中是最理解男主角大原的大人,在老師覺得大原勢必是學壞,課業表現才越來越差的時候,是他幫大原解釋:「我看啊,他只是個性倔強,比較 ...

08.09.2021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3|妳的口水甜又香 ❤ ——歌仔戲電影的百合情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3|妳的口水甜又香 ❤ ——歌仔戲電影的百合情

07.10.2021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4|「壞」女同電影:我的身體沒被男人摸過的地方,是心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4|「壞」女同電影:我的身體沒被男人摸過的地方,是心

過去為了迴避汙名,台灣同志文化史的相關書寫常顯得相對「乾淨」;現在的我們,或許已多了點餘裕,沒事可以來想想,我們還能怎麼看待這些同樣曾真實存在的同志「黑」歷史。 ...

22.11.2021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5|李小龍誤闖美輪明宏姊妹會\(º □ º l|l)/  台港影視變裝跨性形象考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5|李小龍誤闖美輪明宏姊妹會\(º □ º l|l)/ 台港影視變裝跨性形象考

各位知道李小龍演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嗎?不是 1971 年的《唐山大兄》,而是 1941 年的粵語電影《金門女》。那一年,李小龍才三個月大。而且他在片中演的,還是 ...

11.01.2022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6|女性的復仇,不該只是誰的眼福──楊家雲導演與她的瘋狂惡女
蘇致亨・弄髒電影史 EP6|女性的復仇,不該只是誰的眼福──楊家雲導演與她的瘋狂惡女

全世界女性導演比例偏少眾人皆知,但在大家相對陌生的 1970 年代,楊家雲已執導筒,從《瘋狂女煞星》到《瘋狂少女營》,一秒打破我們對女導演在那年代拍的無非文藝片 ...

04.03.2022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