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經驗,會帶來真正的強大──專訪林辰唏與跑酷男孩 Bio
林辰唏擁有一個 Podcast 頻道,在那裡,女明星的名字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Bio 媽咪」。
Bio 媽咪喜歡講故事,最常開著車在回花蓮的路上,伴著左旁的海,講給兒子聽。後來決定錄下來,開場音樂前是兒子難以拒絕的童音,要求:「我是 Bio,我要聽故事!」
在累積至今三十多集的故事書中,林辰唏最喜歡的是繪本《愛心樹》,她把這本書比喻成經典搖滾樂,「不管是小孩或大人都會有好多感覺!」那是很愛一名小男孩的一棵樹。「哈囉,樹!」小男孩每天和樹打招呼。樹很大方,分享自己的所有給小男孩。每一個段落結尾,都會重複這一句話:
——樹好快樂。
住在花蓮,也是為了快樂。最初是林辰唏嚮往山海,後來也希望 Bio 在成長過程可以更靠近自然。「我好喜歡他的學校。」她用手機播放兒子第一天在花蓮上小學的影片,漂亮的大樹、草屋,Bio 蹦蹦跳跳進學校,長髮在陽光下柔亮。
「他們班男生都長頭髮啊。」她很欣賞孩子們自由選擇後的獨特模樣。
沒有了常被媒體套上「個性女星」的標籤,此刻坐在孩子對面的 Bio 媽咪,以緩慢的語調對話,眼神對視彼此,他們的互動自然而平等。
創造自由表達的空間
熱血沸騰的感覺也讓她快樂。一開始跑酷是林辰唏想玩,後來變成讓兒子放電的方法。這天答應媽媽一起來跑酷的 Bio,準備大展身手!但當面對陌生的空間,他卻突然猶豫起來。林辰唏感受到 Bio 有點情緒,試著和兒子溝通。
Bio 扁著嘴說不知道怎麼開始,林辰唏回應:「好,我知道了。」Bio 的處境被聽見了。又當要從不熟悉的大軟墊往上爬,林辰唏鼓勵:「我相信你的身體會找到方法,你相信嗎?」
「像朋友一樣」是林辰唏本來就打算和孩子成為的關係,如同麥當勞提倡的,每個家長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他們之間的對話總是平行對等,每一次問答都是為了真正理解對方。
在新書《我們都有體驗自由的能力》裡,林辰唏寫下一句很動人的話:「我不想應付小孩,我想要認真回答他每一個問題。」
甚至面對孩子有情緒時,林辰唏也不會制止。林辰唏分享,曾經 Bio 學不會騎腳踏車,因為失敗而踹車,生氣地宣告:「我這輩子不騎腳踏車都不會怎麼樣!」林辰唏回應,「對,你說的很有道理,真的不會怎麼樣。」先接住兒子的情緒,再留個伏筆:「可是你永遠不知道騎上去的感覺是什麼。」
兒子被勾起好奇,接下來每一天和林辰唏繼續練習騎腳踏車,直到他得到那份體驗。「結果學會後,我每天都要騎!」Bio 笑得單純。
但也有兩人的語言磕磕碰碰,對接不上的時候。偶爾 Bio 一起去到排戲現場,會心直口快批評媽媽的演技,說:「演得很假!」林辰唏回:「謝謝指教。」火藥味燃起。但林辰唏知道,兒子不是為了傷害她而說這樣的話。孩子跟周圍大人學習說話,不見得真的知道意思,這時候林辰唏會繼續和他確認,而不是終止對話。
「現在,他跟我不一樣的意見我都會很驚奇,想知道他是用什麼角度體會的。」
口直心快的兩人,吵架到氣哭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林辰唏在吵架時對 Bio 喊:「我就不想什麼事情都百分之百做好嘛,我也會犯錯啊。」Bio 似乎接受了,只是沒想到這招他也學了起來。下一回吵架,換 Bio 對媽媽喊:「我也會犯錯啊!」
接受大人小孩都會犯錯、都有軟弱的時候,但衝突後,雙方會重新接住對方。「——我們足夠堅強的時候,就可以服務別人。」林辰唏說。
現在,Bio 會在生氣後對林辰唏說:「我就是要妳現在過來抱我一下。」每每讓林辰唏了解到作為一個孩子,他想要的只是這個——想要被愛而已。她也是。
「我想起我媽媽。」當母親的經驗,和仰望母親的經驗,慢慢結合在一起。
以前常常被媽媽碎唸「衣服穿太少啦」、「不懂照顧自己啊」,這些話當時聽來覺得嘮叨負面,長大後才之知道那是母親表達愛的語言,但孩子並不理解這種迂迴,「當我想要抱抱的時候,希望她可以抱抱我;我想要哭的時候,她就過來安慰我。小孩希望跟母親之間有心靈上的直接緊密,我懂這種渴望。」
經歷過心口不一的溝通,林辰唏反省,她不要承接這種表達方式,刻意練習即便在壓力下,也不要語出責備或刻意說反話。她和 Bio 一起將語言練成表達愛的通道。
現在 Bio 會直接對媽媽說:「我想要妳的安慰。」、「我沒事了。我想要妳相信我。」林辰唏也為他的坦率而感到驚訝、感動,「嗯,可以明白地說出來真好!」
這或許是林辰唏成為媽媽前沒有想像過的柔軟與堅韌,曾經,她想要自己很強。
體驗堅強的身體
懷孕前,林辰唏學過拳擊,也喜歡武術能夠展現陽剛。在花蓮認了一個武術師父,租了房子,就為天天練武,奮力拉筋,為了讓腿抬起來的時候是直的、很順暢的出去。她說自己是「不運動就很痛苦」的人,志願是成為楊紫瓊的接班人,拍武打片。
武術之路維持一年半,因為懷孕中斷。
「懷孕時我讀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生產風險有多高,不可預期的狀況太多了。那時候我意識到,身體再怎麼強壯、再多的準備,也可能沒辦法。」
「不是非得要掌控姿態,才有辦法接應接下來的挑戰,因為永遠無法知道接下來的挑戰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在你的生命裡,所以,能控制的事情是——你如何去體驗。」
很多的體會開始長出來,「我常常裸體看我大肚子的身體,第一次覺得自己身體很美,是從那時候開始。」不能控制的妊娠紋、橘皮,都很美。知道自己在承受什麼,是一種滿足。「原來我的身體可以孕育這麼大的東西。」
身體的力道在生產中浮現,那是和過往不同的「力量」——林辰唏感恩且重視這副身體,她知道,必須有身體,生命的滋味才有乘載之處。因此面對身體相關的事,她不馬虎,要 Bio 理解:「身體是你唯一在地球上可以體驗生命的工具。受傷了、生病了,很多事情就沒有辦法做。」
不過比起保護孩子,林辰唏願意讓孩子學習跑酷這樣勇敢衝撞的活動、接近自然。她相信在運動和在大自然裡,身體的本能會喚醒。而這些本能,會真正地使人強壯。
Bio 更小的時候曾經溺水,從此對水有巨大的恐懼。「我其實不在意他會不會游泳,但我不希望他這輩子都怕水。」林辰唏找了很信任的朋友當他的游泳老師一起去恆春,為期兩週的探索水域之旅。每天一早八點,到不同的瀑布、海邊、河口,摸摸水,踩踩水,和水有了新的連結。老師用瑜珈墊當水上魔毯、把洗衣精空桶綁在 Bio 手上作浮具,充滿創意運用生活情境帶孩子自然地走進水域,並以和 Bio 當朋友的態度,把會的分享給他。
起先,Bio 沒辦法把頭潛入水中,直到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去一個高山的溪旁,老師先玩給他看,玩嗨的 Bio 頭就潛下去了。」林辰唏很感動,Bio 的身體在老師、媽媽一起玩的陪伴下,忘記恐懼,長出自己的力量了。
成為彼此的旅伴
「這是童年的味道啊。很單純⋯⋯」林辰唏咬了一口麥香魚後說。而 Bio 也正在累積專屬他的童年滋味。
從小就很能出遠門,Bio 是很能適應變動的孩子。從台北到台東,是母子兩人最常小旅行的路線。「我媽剛過世那段時間,有點沒辦法待在原地,想離開遠一點。」林辰唏到台東散心、找朋友,母子倆有了屬於彼此的旅行節奏,平衡且互相尊重。
早從兩歲時 Bio 就跟爸媽展開法國、德國自助行;今年年初的母子日本行,出發前他們一起討論行程,互相討論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滿足彼此的需求。「我陪他去公園,然後他就要陪我喝咖啡。我逛街多久,就換我陪他在寶可夢中心玩多久。」
不僅公平,還學習負責。林辰唏讓 Bio 全程照顧自己的行李,保管自己的護照。「他很謹慎,他知道那是很重要的東西,他可以負責。」
回想起來,Bio 覺得日本的旅行最棒。愛玩的母子,已經成為彼此最好的旅伴了。
林辰唏的第一部電影,飾演《第 36 個故事》的薔兒,在故事的最後得到夢想中,姊姊朵兒(桂綸鎂飾演)送她的二手車,一台叢林色的車子。
Bio 如果有一台車,想要什麼顏色的呢?
「我要紅色或黃色的跑車。」是麥當勞的顏色!大家驚呼。
要載媽媽去哪裡嗎?
「不要。」
再追問下去,原來是——媽媽說過不喜歡坐跑車。
「但你開的我可以坐。」林辰唏說。
「好啊。」Bio 笑了起來。
——他們,都好快樂。
【快問快答】
Q1. 最近感受到自由的時刻是什麼?
辰唏:上台表演的時候、工作的時候覺得特別自由,因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可以很投入,隨心所欲。拍《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也很自由。
Bio:有人規定我,然後我故意不聽的時候。剛剛 Swallow 乾媽說:「請配合一下。」我就故意不配合。那時候我覺得自由。
Q2. 最喜歡對方從頭到腳的哪個部位?
辰唏:嘴唇。他有安潔莉娜・裘莉的嘴唇,這邊(下唇中間)有一條線。腳掌我也很喜歡,形狀可愛,觸感也不錯。
Bio:內臟。因為是白的。善良的人身體裡面就是白的。媽媽的心是光白的。
Q3. 分享一個對方讓自己流眼淚的場景。
辰唏:幼兒園畢業典禮。他在台上謝謝我們,謝謝老師,獨立站在講台上表達清楚。我覺得,哇,一個生命長到現在的驗收報告,好棒。很開心。
Bio:吵架的時候氣哭。
麥當勞【麥麥童樂會】
長期提倡「當孩子的朋友」的麥當勞,今年推出「麥麥潮爸媽」單元,鎖定新世代父母「不想成為樣板父母」的渴望,邀請名人潮爸媽分享親子間探索成長過程裡潛在的自在與快樂。比起書中的單向教養觀,他們更相信的是同為潮爸媽的名人經驗談。
第四波邀請到演員與新人作家林辰唏,分享與孩子間的跑酷運動日常。更多潮爸媽教養知識分享,請關注麥當勞【麥麥童樂會】臉書粉絲專頁:https://bit.ly/3rmrW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