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金穗影展|讓人驚豔的多元「動畫」形式想像

2016 金穗影展|讓人驚豔的多元「動畫」形式想像

作者張硯拓
日期18.03.2016

在本屆金穗獎的動畫類競賽中,「一般組」加上「學生組」總共有十部作品,都透露出熟練的技法,論視覺、美感和運鏡,幾乎都讓人驚豔。在素材的選擇上有手繪,有偶動畫,有純電腦 3D,也有 2D 加 3D 混合,可見這個世代對「動畫」的形式想像已經非常多元。故事題材也相當廣泛,雖然可以大致分成「人與環境」及「家庭」兩個主題,但情節和元素的選用大大不同。

這其中,我個人最喜歡入圍學生類競賽的《Hide and Seek》。短短五分鐘,乾淨的黑白手繪筆觸,談女兒對母親的情感,也講疾病帶來的恐怖想像,時而甜美時而殘酷,在這極簡的形式中取得很好的平衡。這是一段(看起來)逐格描繪的手工動畫,甚至可以做成一本翻頁書來「看」都沒問題。但從小女孩的幻想世界到母親的病痛投射,那「慈愛」和「死亡」兩相交纏的意象,以簡(形式)馭繁(概念),比起其他作品都想挑戰巨大的題材卻反而受限於篇幅,《Hide and Seek》的力道可以說剛剛好。

說到挑戰巨大的題材,正如我們在這一屆金穗獎劇情片組看到的,對於人與土地、環保和居住權等等議題的關懷,是時下年輕人共同的心之所繫。一般組的《饕(Glutton)》、學生組的《根.更(Tear Down)》都是從土地開發、都更徵收等等事件延伸,前者講機械和文明(代表都會、工業、經濟開發)對自然環境的殘暴破壞,後者講高樓平地起對小屋子(象徵童年、親情以及家的想像)的追殺,都動用了繁複的科幻技法,都流露出某種悲觀。

IMAGE

《Hide and Seek》

IMAGE

《饕(Glutton)》 

 

IMAGE

《根.更(Tear Down)》

其中,《饕》還帶有熱血的機器人大戰成分,讓「工業都市」化身為一個變形金剛式的身影,吞噬掉飛鳥和森林,湖水和巨木。和它對決的則是台灣黑熊,可惜力有未逮。它的企圖心很大,將萬惡企業(機器人身上就有大大的牌子寫著「company」)的髒污醜陋妖魔化得徹底,有點可惜的是質感上,機械人的重量感和壓迫性,小鹿的奔跑姿態等等,都差那麼一點點,可以再更好的。

《根.更》則是將 2D 的人物(小男孩主角與狗狗)和 3D 的場景融合得非常細緻,以色彩柔和的童年光線,對比屋外陰森森的大樓、玻璃帷幕和監獄般的冷色調,推土機更是毫不留情地剷壞一切記憶。這也是個大主題,五分鐘的篇幅不算長,但內裡的節奏雖快卻不會趕,最後回馬槍一個「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的結尾,可謂言之有物。

另一個有趣的選題是「父子情」。學生組的《摘月記(Catch the Moon)》和《瓦莫米(Wai Momi)》都在手法上非常出色,前者純電腦3D後者是偶動畫,前者東方後者西方,都具備足夠的美學特色。《摘月記》的犀利光影讓我驚喜,它講一個小男孩夢想要摘下月亮,爸爸雖然疼愛他但是知道這不實際,屢次拒絕,仍阻止不了他實現「夢想」。後半的故事超展開,月亮不只碰得到,還是個頑皮的外星角色(這是比喻),在此,這部作品展現了對鏡頭運動,動畫奇觀,敘事氣勢等等精彩的掌握,然而故事本身的厚度不太夠,還是可惜了。

IMAGE

《摘月記》

IMAGE

《瓦莫米》

至於《瓦莫米》則是把更大題材的想像,以質感滿分的方式埋首製作,九分鐘的篇幅是這次入圍動畫中最長的,但是看到最後,有一種「咦」的感覺,彷彿只是一部完整動畫電影的開場。場景是個末世遺跡,角色是一對機器人父子,他們拿到了傳說中的寶石,準備拯救世界。看似是個冒險故事,實則要畫一段父子道別/成長的痛和堅強,角色的神韻很特別,讓我對台灣學生的美學水準又更讚嘆了。可惜根本沒有收尾,全片的節奏甚快甚至有點太趕,期待還能有後續,把這世界觀的設定挖深,讓故事更有重量。

一般組的《亞拉拉特山(Ararat)》同樣有巨大的企圖心。從一隻美麗的鹿尋找水源的旅程,講自然的枯竭、文明的鏽蝕、生命力的堅毅,兼談「梅花鹿」的傳說。亞拉拉特山曾是洪水褪去後,諾亞的方舟前去休憩的地方,如今成為「水」這個意象的再生之地,故事的創作本身,是作者的自我溯源,也是聖經文字的再現。片中那隻活靈活現的小鹿是精彩的角色動畫,雖然還是有腳步和動態「重量感不足」的瑕疵,已足夠讓人印象深刻了。

融合了平面動畫、紙繪動畫和實物(食物)攝影的《真心小癡(Love Dishes)》,則是本屆形式上最具創意的。講的是愛情中的妒恨酸甜,拍的是昏紅燈光下的美味和食色之慾,這段短短四分鐘的作品有濃烈的色調,奇特的空間感,而透過對傳統小吃攤的妙味四溢的重塑——鍋爐打開,冒出的煙霧是一整坨蓬鬆的毛線球!——可以見得創意和藝術的火光,就藏在看似平淡的生活細節裡。

IMAGE

《亞拉拉特山(Ararat)》

IMAGE

《真心小癡(Love Dishes)》

甜美童趣的《DREAMER》和精緻驚悚的《缺耳朵的人(The Deaf)》,則是兩部關於「夢想」的作品。不約而同地,它們說的都是夢想的破滅和殞落。《DREAMER》的筆觸非常可愛,短短三分多鐘,講小女孩夢想成為各式各樣的人,繽紛秀氣的畫風相當迷人,然而小女孩終要發現:其實每個長大了的人都拎著自己早已失色的夢想,不再有朝氣地向前走著。

IMAGE

《DREAMER》

IMAGE

《缺耳朵的人》

《缺耳朵的人》則是帶著點寓言性質,以梵谷的成就與崇拜者為出發點,講藝術家的生成,最後究竟是真的成為一個「創作者」,還是淪為藝術上的複製工匠而已?這片用精緻的偶動畫呈現奇妙的設定,看得人驚嚇之餘又會陷入沈思。而這些入圍作品不論長短、素材、議題,共同的優點是都很能用「視覺」講故事,企圖心有大有小,手法有成熟有稚嫩,但實現想像力的氣魄,每一部都讓人想鼓掌!

 

張硯拓
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金穗獎影展】 
第 38 屆金穗獎入圍影展即將於 3/19~3/27 於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行,3/28~5/15 於全國各地巡迴放映,活動完全免費,還有更多好康,不可錯過!引領台灣短片創作風向指標的金穗獎頒獎典禮將於 3/25 晚間七點隆重揭曉,首度於 friDay 影音獨家線上直播。更多活動詳情請至金穗獎官方臉書粉絲團官網部落格查詢。
第 38 屆金穗獎影展|3/19~3/27 光點華山電影館
第 38 屆金穗獎影展巡迴|3/28~5/15
★ 頒獎典禮 3/25 19:00 於 friDay 影音獨家線上直播
#時光之硯 #張硯拓 #動畫 #台灣 #金穗獎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金穗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