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選書|
文學巨擘的漏網之魚,2017 居然還有卡爾維諾?!

五月選書|
文學巨擘的漏網之魚,2017 居然還有卡爾維諾?!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22.05.2017

書封上印著一位中老年男子的側身照。他俯身探出窗外,右手撐著下巴,魚尾紋和嘴角都因微笑而上揚,對於「嘿呦!我還在呢!」這種俏皮的設計對白再適合也不過。逝世於 1985 年的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最知名的作品或許是小說:《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看不見的城市》等等,充滿無邊馳騁的幻象與綺想,令人不禁對他腦袋運作模式感到好奇。三十二年過後的今日,一本蒐羅了卡爾維諾觀展、閱讀及旅行雜感的散文集出版,讀者終能一探作家銳利的生活之眼和鏗鏘的思緒。

「旅行」不必然、也不應該只是有形軀體的移動,以「心靈觸碰世界」這樣的字眼來詮釋或許更貼近卡爾維諾的想法。身處巴黎的那段日子,他特愛逛展,在一場收藏家聯展上看遍過度密集的米奇周邊商品、防毒面具和作家檔案,目光卻佇止於一罐罐看似同質性過高、無法辨明出處的沙粒集合。

「沙的收藏如一部精準的編年紀實,紀錄世界長時間侵蝕後留下的殘餘,那是事物終極的本質,也是萬物褪去華麗外表和繁複形式後的樣子。於是收藏家的人生在收藏展中一幕幕浮現,比彩色幻燈片更為鮮活。」

大約是將這般「相似」看得太透,卡爾維諾進而發掘它們本質和組成上的「異」,後開始對藏家及其背後的故事感到好奇。

遠方的旅行也深深吸引著卡爾維諾,他總任憑自己被異域驚艷、啟發,再將她們放入自己對於世界的觀照之中檢證、激盪。一列由東京開往京都的火車上,緊抓住卡爾維諾眼球的是一對視覺年齡像母女、互動卻令人費解的女性。年輕女子的友善與討好,對比年長婦人的冷淡與漠視,讓卡爾維諾百思不得其解。有趣的是,作家不以八卦媒體的方式窺探,改以迥異的東西方建築與藝術手法為喻,試圖解釋自身的困惑。他寫道:

「傳統日本民宅打開薄薄一扇像布幔的拉門後,看似變成在眾人面前敞開的無遮蔽舞台場景,其實正好相反。那個世界的內與外之間有一道難以跨越的心理障礙⋯⋯在西方,十四世紀的畫家一次解決了呈現室內空間的問題,就是把牆拿掉,露出開放的房間,像劇場舞台那樣。」

「十七世紀的日本畫家找到了另一個方法,不那麼直接,但是更徹底,視覺上可以看到室內,但是保留了與外界的隔絕。他們拿掉了屋頂。」

那對「母女」,應該沒想到和彼此的關係已經在卡爾維諾眼中轉化為日本民居了吧。或許正如書名,卡爾維諾就是那位收藏沙子的人。以他獨到的凝視,一次又一次的望見世界初始的樣子。

 

《收藏沙子的人》

作者:伊塔羅・卡爾維諾/著
         倪安宇/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 05. 02

#收藏沙子的人 #五月選書 #文學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劉依盈
攝影蔡詩凡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