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紙紮記憶遇上東南亞民俗故事──張徐展《熱帶複眼》《複眼叢林》

當紙紮記憶遇上東南亞民俗故事──張徐展《熱帶複眼》《複眼叢林》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2.11.2022

藝術家張徐展為紙紮世家第四代,出生於新莊百年歷史的新興糊紙店,那個他形容為「專門販售託夢靈厝、靈異紙娃、紙糊神獸、靈花靈鳥等精緻紙紮手藝」的技藝落實在身上,長出了與眾不同的精巧動畫。

以《熱帶複眼》獲第 59 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張徐展,早已以獨樹一格的紙工藝與想像力受到許多關注,先前甫在北美館落幕的《複眼叢林》裡,更可以感受動畫之外的複眼宇宙。

展場以一片破碎、形似如儀式之火的玻璃展開,具有「複眼」的蒼蠅成為展覽內穿針引線的視角。所謂複眼視角,開啟於張徐展與製片詹昱筑於印尼駐村時聽到的民間童話「鼠鹿過河」,類似的故事在亞洲各處也能聽聞:十二生肖裡,老鼠踏著水牛過河、日本則有兔子踩著鱷魚過河,有些地區踩的則是螃蟹⋯⋯

《熱帶複眼》撿拾起民間故事裡的共同母題,將一個過河敘事長出了複數樣貌,主角形象在不同的動物切換時,也反映了文化間的普世性與連結。原來,我們熟悉的民間故事在亞洲各地有著神奇的映照與流傳,口傳故事也在不同地域長出了自己的變體。

IMAGE

展覽《複眼叢林》(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動畫裡,紙偶互動的節奏讓人感覺熟悉——張徐展參考了台灣祭典舞龍舞獅表演的手法,包含布馬陣、鬥牛陣及水族陣等「動物藝陣」陣頭,並向民俗顧問參詢,讓紙偶的動作能融匯進台灣民俗中常見的展演型態。

如同舞龍舞獅也不總是往前進、而有駐足原地對陣的來回架勢,《熱帶複眼》裡角色們鬥智時的表演動作也都有規律性,一來一往之間,表演因而進入祭典般的魔幻狀態。

IMAGE

《熱帶複眼》中的紙偶。(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IMAGE

《熱帶複眼》將亞洲文化裡共通的「過河」故事做了串連。(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影像中的音樂則是與實驗民謠樂團落差草原WWWW 合作,結合印尼甘美朗與醒獅鼓的節奏,創造出儀式感。展場裡細看紙偶設計形象,樂手包含青蛙、狐狸、鼠鹿、兔子,身上配戴的金飾及使用的樂器等,也都是甘美朗與醒獅鼓文化的混雜體,這場祭典,只在熱帶複眼的世界。

脫胎自紙紮文化、卻又不僅於此,影像《熱帶複眼》及展覽《複眼叢林》也像是傳統紙紮文化的複眼世界,在那裡,悼亡的技藝長出了專屬於張徐展的奇幻魅力。

#張徐展 #熱帶複眼 #新興糊紙 #金馬獎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若涵
圖片提供北美館、金馬影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