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延續|不是那種好吃的東西

青春的延續|不是那種好吃的東西

作者陳芷儀
日期20.02.2017

從前,大約快二十年前吧,家裡樓下有家三商巧福,因為走路沒幾步距離,我媽常常拉著我跟姊一起去吃。可想而知,那裡就是當她一心想要快速解決兩個放學肚子餓的小拖油瓶,又懶得煮飯時的好去處。走進那椅子跟桌子總是黏在一起的方正空間裡,點一碗大碗原汁牛肉麵,再加一份皮蛋豆腐,店員會撕下兩張寫著餐名的紙條給我們,而原汁牛肉麵那張紙條上頭,總有個頭戴大廚帽的阿伯瞪著雙眼看我。

在那個沒什麼在爭論餐具是否有毒的時空,我媽會跟服務生要兩個小碗,然後我跟姊就會一邊盯著兒童塑膠碗上的卡通圖案,一邊等著餐來。餐點一上,我媽俐落分贓,再把皮蛋豆腐粉身碎骨成黏糊糊的一團東西,我跟姊也才滿意地吃了起來。那牛肉麵混皮蛋豆腐的味道,我從來沒忘記過,我也從來沒忘記當時那家店因為「租約到期」而關閉時我有多難過,當時還小,不知道那是連鎖店,這裡吃不到了,一定哪裡還有。

後來,我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沒再想過這些事,直到幾年前有一次,坐在我媽機車後座,騎著騎著,遠遠看見前方有間三商巧福。我們進去吃了,一人點了一碗小的原汁牛肉麵,皮蛋豆腐有沒有點我不記得了,因為那麵的改變太衝擊,成了我對那次吃麵的僅存記憶。麵條從放久會軟爛變成Q彈有嚼勁,深綠色豌豆苗成了小白菜,湯頭味道也有些不同了(印象中的好像更鹹一些)。

那碗麵也隨著時代進化了啊,但進化得讓人好傷心,從那次之後我再也沒吃過三商巧福。有時候,吃東西好像不是為了那東西有多好吃,只是為了吃一種習慣,吃一種你心裡早已有底的味道。

前幾天,朋友帶著男友從愛沙尼亞短暫回國,我們去了花蓮東大門夜市(曾幾何時以前很常去的自強夜市也跟著其他夜市一起進化了),人潮太多,讓我們一時拿捏不定要吃什麼。最後,我們四人中,美國人和愛沙尼亞人朝著十元壽司前進,我和朋友則是看了眼一旁的夜市牛排,鑽進人群中找位子就座。

「現在是我們吃亞洲食物,你們吃歐美食物了嗎?」愛沙尼亞人笑說。
『不,夜市牛排是台灣食物。』我回。
「為什麼牛排會跟煎蛋還有義大利麵放在一起啊,好怪。」美國人問。
『那不是義大利麵啦,就跟你說這是台灣食物。』我回。
「好吃嗎?」美國人問。
『不好吃。』我和朋友答。

愛沙尼亞人與美國人笑著困惑,不好吃是在吃什麼意思?一面看著他們驚嘆於「竟然不錯吃」的十元壽司、夜市牛排無限供應的紅茶和玉米濃湯,我一面想,這很難解釋,有些食物,就注定是不好吃但好吃的東西,我祈求他們千萬不要變得太那種好吃。

 

【青春的延續】
記錄那些生活中不經意拾起的靈光與片段。青春期已然結束,但你終究也把青春帶著走了。

                   

【陳芷儀】
政大傳播所就讀中,一個理性時常壓過感性、熱愛自由與獨處的天秤座,寫散文、寫歌詞,偶爾亂寫點詩。觀察人類,寫人物專訪是最快樂也最痛苦的時刻。

#青春的延續 #陳芷儀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陳芷儀 Rachel Chen
圖片提供appleseed(CC BY-NC-ND 2.0)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