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迴圈|動見体《想像的孩子》,「一切都是上帝的問題」

劇場迴圈|動見体《想像的孩子》,「一切都是上帝的問題」

作者于念平
日期05.04.2017

動見体《想像的孩子》今年四月即將再次演出,故事發生在五個想生孩子卻生不出的成人之間,因他們的意念或是上帝安排,一個「想像的孩子」出現在他們眼前,所有選擇與可能集一身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明明這似乎是對眾人來說「最好的安排」,卻使所有人亂了陣腳。

在輕鬆幽默的情節裡,有一句值得注意、反覆出現的台詞:「一切都是上帝的問題!」雖然這句台詞由角色哲翔口中說出時,指的是他無法與同性伴侶生出「親生」孩子的怨懟,但上帝問題在整個劇本裡或許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關於上帝、關於選擇,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曾經提出很有趣的論述方式。雖然難想像,但上帝也是有自由、並且需要做選擇的,如果能理解「蝴蝶效應」規則下運作的世界,那應該可以想像一種情況,即除了現存的、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外,還有千千萬萬個以潛能的形式存在的可能世界,一個不同的決定、偶然的變化,就會使不同可能世界被實現。

動見体 2017《想像的孩子》新生版(攝影:陳長志)

對劇中單身卻想要親生孩子的如倩來說,最好的世界是她能夠有個孩子的世界;對哲翔和其伴侶台生來說,在最好的世界中,他們可以克服天生的生理困難、產下同時擁有兩人基因的孩子;而對不幸喪子的適存和可襄而言,兒子仔仔還在世時才是最好的世界,如果這些多重可能同時在一個「想像的孩子」上實現,最好的世界就會因此消失,因為當最好的世界不只一個,就違反其「最好」的特性。那為何在眾多世界中是我們的世界被實現了呢?是由於上帝的選擇,而上帝因著「最完善定律」和至善、全能的本質選擇了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個,這是上帝之自由的展現,因為全能的他絕對有能力去選擇一個比較不好的世界。不過如果有「最好」的世界,那這樣的世界只能有一個,當這個問題被放到人類的層次來看時,就會產生一個問題:「什麼是最好的世界?」

於是想像的孩子在劇中一直是處在潛能的狀態,他宣布:「只有一個孩子能夠被生下來。」且漸漸的,他開始產生自己的慾望與行進方向,他不再只想成為一個可能性,而希望自己的實現將包含所有的可能性,他與五個父母分享他的瘋狂計畫以同時實現所有人對孩子的期望,卻促使眾人發現整個事件的荒謬,這其中還有一個主題:人類的自由。

動見体 2017《想像的孩子》新生版(攝影:陳長志)

如果從選擇的角度去談論自由,我們會發現在每一次的選擇中,都能看見人類自由的展現,相對來說,無法決定的時候就是自由尚未顯現,人類的本質是慾望,我們依著自己最想要的、心裡的聲音去做選擇,閉上眼睛,可能性實現的知覺與感受都生動地出現在眼前,在那種當下裡,一個人可以說他是有自由的作出選擇的。

而在《想像的孩子》劇中則呈現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在多重實現的情況裡,帶來的並不是實現的滿足,而是混亂與矛盾,而角色的糾結與衝突就在矛盾中開展,最後他們發現,一個多重實現的選擇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一個最好的世界也不可能包含所有人的期望,期望有可能改變、事物隨時都在改變其行進與發展方向,如果他們真的試圖創造多重實現,充其量不過是預先看看終點的賽跑,不可能有任何自由可言。

劇中「想像的孩子」是一個上帝開的玩笑,他有了慾望與自我意識、同時包含一個人所能包含的更多,卻沒有任何自由,只能被別人選擇是否被生下來,最後他做了自己的選擇:不要被生下來。與被生下來並成為他人的影子相比,或許停留在潛能的狀態是他唯一實現自由的方式。通過明白易懂的劇情與生活化的台詞,本齣戲在故事之外指出了更多思考方向。

動見体 2017《想像的孩子》新生版(攝影:陳長志)


《想像的孩子》新生版 
編導|王靖惇
演出|姚坤君 梁正群 梁允睿 高華麗 洪健藏 張棉棉
4/22~4/23 臺南藝術節 臺灣精湛 原生劇場
5/4~5/7 台北 水源劇場
購票請見動見体劇團臉書

 

【劇場迴圈】
法國哲學家 Henri Berggson 在他著名的記憶理論中描述一種「記憶的迴圈」,迴圈即記憶整體不同的凝聚程度,而「最大的迴圈是夢境與幻想」。以此為出發點,劇場觀劇記憶似乎也形成一個個特殊迴圈,我將這些精神內容寫下來,期望它以有趣的方式滲入讀者的知覺。

【于念平】
人類,學生,評論,作家。想當猶太人的羅馬人,愛文學的哲學研究者,寫劇評的電影愛好者。日日寫作但不欲為人所見,於是于姓女作家的作品至今尚未出版。

#于念平 #姚坤君 #王靖惇 #想像的孩子 #劇場迴圈 #動見体 #劇場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于念平
圖片提供動見体
劇場迴圈|無限的空間與綿延,河床劇團《千圈の旅》
劇場迴圈|無限的空間與綿延,河床劇團《千圈の旅》

由於創作主題和意象劇場的呈現方式,河床的作品總給我一種如夢的觀劇經驗,不過當導演郭文泰聽到這樣的想法,他說:「其實沒有特別要讓觀眾覺得像夢一樣,這些是真實發生的 ...

05.01.2017
劇場迴圈|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天窗》:「我們曾有了六年的快樂」
劇場迴圈|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天窗》:「我們曾有了六年的快樂」

從去年四月開始,威秀影城以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作為開場,引進了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系列,對於喜歡英國當代劇場的戲迷來說是一個大好機會,省了飛去倫敦的機票跟時間,雖然票券 ...

07.02.2017
劇場迴圈|《小小的穩定》,恐懼與暴力應該是什麼模樣?
劇場迴圈|《小小的穩定》,恐懼與暴力應該是什麼模樣?

由波蘭導演卡霞(Kate Stanislawski)與劇場人鄒雅荃成立的劇團「自然而然劇團」最近策劃了「波蘭百年」系列活動,與開學出版社協力推動波蘭劇本的中文翻 ...

27.02.2017
劇場迴圈|我家孟母曾是男兒身:李漁的擬話本男男戀
劇場迴圈|我家孟母曾是男兒身:李漁的擬話本男男戀

李漁的作品中時常不避諱碰觸那些在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下顯得低俗的事物,例如同性之間的愛情、男女間的性愛與慾望,他在寫作時經常帶有玩笑、幽默與反諷的語氣,讓讀者摸不 ...

09.03.2017
劇場迴圈|自然而然劇團《艾玲》,全人類的集體春夢
劇場迴圈|自然而然劇團《艾玲》,全人類的集體春夢

自然而然劇團在跨越異境,走讀波蘭百年活動中,將搬演維卡奇的作品《鞋匠》,以劇中公爵夫人的角色重新命名《艾玲》,並由波蘭劇場導演、演員卡霞(Kate Stanis ...

17.04.2017
劇場迴圈|性別背後的人倫之情:專訪《少年金釵男孟母》導演周慧玲、主演徐堰鈴
劇場迴圈|性別背後的人倫之情:專訪《少年金釵男孟母》導演周慧玲、主演徐堰鈴

從〈男孟母教合三遷〉到少年金釵男孟母,故事經過了很多層轉換,先是形式的轉換,從小說話本到舞台劇劇本,一些可以由描述完成的情節內化成演員的台詞、互動與性格。再者是 ...

25.04.2017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