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社會與安樂死的距離,《長壽地獄》:人一定要活下去嗎?

亞洲社會與安樂死的距離,《長壽地獄》:人一定要活下去嗎?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23.04.2019

真正的地獄,是活不好,也死不了。

《長壽地獄》作者松原惇子長期研究日本老年生活、並成立日本終老非營利組織,書名看似恐怖,內容更多是一個奶奶酸溜溜批判日本政府與機構的碎念、以及對人性冷漠的嗆聲,看著松原惇子以日本民族性的禮儀起手式:「雖然這樣說不是很好,但是日本政府真的是糟透了欸。」也很痛快。

日本國民示出「我不想要長命百歲」的心態也跟台灣現狀有些許接近,台灣有許多青年不敢活到老,一來是恐懼老的失能,二來也顧忌台灣長照制度的缺漏。松原惇子指出,這些恐懼或許源自活之艱困:

「這麼說或許很失禮,可是每當我到老人之家參訪時,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變成那樣之前死去。」

她參訪各式養老照護機構,看見了胃造口灌食的患者各個張著嘴活像《吶喊》,忍住不把他們的管子拔掉的衝動,這些病患的手經常被捆綁起來,因為發生過太多老人拔掉管子自殺的案件。她也看見了一位插了鼻胃管的老爺爺,每隔兩三個月就會被醫院告知要動一些可有可無的手術,只因在醫院的立場,單靠點滴是無法獲利的。

作者對比已通過安樂死的荷蘭幾乎沒有「維生治療」的概念,是因為他們深信當人不能自我進食,生命就應該好好的告終,反觀亞洲社會盡力想讓家屬活下去,深受各種身體的折磨,松原惇子提出:「真正的愛不是拼命糾纏醫生要讓他活下來,而是要用正確的知識幫助他們避免承受更多痛苦。」

近幾年日本新聞頻傳,在「老老照護」的案例中, 一方先殺死老伴,再自我了斷。這些與子女疏離的老人最後的居所在哪?如果住不起自費機構,日本有高齡者住宅,一棟樓幾百戶都住著老人,與一般住宅差別只在於,訂購了報紙,可以有人每天來確定你死了沒。

看似是日本政府以補助款給予老人的安身之處,事實上,承包自費機構與高齡者住宅的都是商人,所有人都選擇用比較省錢的方式接受老人。即使自費居住,你會發現機構裡老人經常尿床,因為總數七十位的老人,由不到十位的工作人員護理,甚至照護人員也是年紀五、六十歲的人。這不只是商人對買家的榨取,更是整個日本有勞動力的資本者、對失能老年人的榨取。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作者本人認為,再也沒有比孤獨死更好的死法了。她認為,要是有家人插手死亡,也許要硬著頭皮、承受痛苦的活下去,在作者看過的案例中,孤獨死的老人,都比維生治療與急救後死亡的老人來得面色和悅。因為太多以愛之名綑綁老人的悲劇,更讓她痛定思痛推廣「尊嚴死」概念,讓老人簽署不同程度的放棄急救書,選擇自己善終的方式。

在《長壽地獄》尾聲作者以荷蘭的安樂死場景做為結尾,在家中安樂死的病患,周圍圍繞著親朋好友,當說出「我們就用紅酒乾杯」這句話,便以祝福的心情執行安樂死。在極度要求對話與尊重個人意志的荷蘭,會大量溝通且不斷確認病人意志。荷蘭老人之家的工作人員甚至會衡量病人的狀態讓病人帶酒進入院內,比起制度法理,他們更深信一種高於人類規範的、活著更重要的意義。

2018 年台灣的高齡率為 14%,位居亞洲第三,2019 年台灣推動了病人自主權利法,尊重病人意願,不強加醫療措施延長生命,讓生命回歸自然善終。一切似乎看似在軌道上,但民間還需要更多深入溝通,並且正視老人生存環境,好比日本已漸趨普遍的在宅醫療、北歐國家設計給老人的養生公寓,都是老人人口已超過小孩人口的台灣政府急需面對的福利政策。

「現在的你快樂嗎?」松原惇子問了老人們這一句我們從來也不關心的話。若有一天,我們也想成為幸福的老人,而不是在老後充滿不幸與折磨,從現在開始重整自己的生死觀,有一天,我們也能夠擁有好的死亡。

|BIOS 評鑑|

議題深入:✭✭✭
犀利精準:✭✭✭
內容精實:✭✭✭

 

《長壽地獄》

 

 

 

 

 

作者:松原惇子
譯者:魏秀容
出版者: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9.03

#長壽地獄 #尊嚴死 #高齡社會 #安樂死 #長照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李姿穎 Abby
攝影洪以樺 Chair Hong
模特兒游育寧
圖片提供商周出版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