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舞台——談李銘宸《擺爛》
李銘宸這次《擺爛》在戲劇結構上,可以視為冰捅挑戰的一種批判。整齣戲的意義內涵源於前陣子時興為漸凍人募款發起倒冰桶活動,舞台由演員倒冰桶開場演出,最後以網路謠言倒餿水為結。雖然說之前在臺灣流行的冰桶活動就有所謂國際傳播的從屬關係、以及活動參與者文化資本的高下,戲劇當然不一定要表達出這些政治意涵以及冰桶活動本身涉及的倫理問題,但這齣戲其實是試圖處理這件事件的政治面。也因為不以說教或故事情節來控訴,這也許是這齣戲最爭議之處。
這齣戲沒有太多口白,有的只是兩個故事;這齣戲大部分幾乎可說是默劇,但大多時候仍是有所謂演員間的口語。這裡演員間口語的使用,極像是 1941 年霍克海默爾寫信給阿多諾所寫到的:「與某個人交談基本上意味著承認他作為未來的自由人聯合體的一個可能的成員。言談確立起趨向於真理的一種共用的關係,並因而是對另一個存在的最深層的確認。」這齣戲中,演員間的細語作為一種形式,或許也不過是一種共同體之間的聚散。
從結構上看這齣戲可分成幾個部分:倒冰桶、雙人到多人背推背、芭蕾舞的擬諧、一個蘋果的故事、舞台上奔跑、脫衣裸身、龜龜賽跑的口白到最後倒餿水。但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擺爛》這齣戲是在景深極深的舞台上進行,並且每一節都可看到不同演員引導劇場推進的舞台配置。主要的七名演員能做什麼,或者要問的問題是這七名演員的空間布置帶來了什麼效果?這齣戲有泰半的時間,幾乎是在劇場空間以及古典樂、黃大旺的噪音音樂中,倒是像在遊戲之中進行形象與感覺的變化。
如果說舞台上的戲劇表達出自成一格的封閉世界,我們會問《擺爛》成功塑造了哪種世界觀,還是停留在詞構錯動的「擺/爛」呢?霍克海默爾寫給阿多諾的信中更早些提到的是:「語言意指,非常獨立於說話者的心理意圖,那種已被獨立地歸屬於理性的普遍性。對這種普遍性的解釋必然引向關於一個合宜的社會(correct society)的觀念。」《擺爛》台詞的缺乏的確懸置了語言中的社會想像,加上極為緩慢地推進劇中最為核心「一個蘋果」的故事,試圖帶進意義與肢體的動機,而後在噪音音樂的狀態下再次瓦解,帶來一種觀眾疏離的效果。這種疏離恰是《擺爛》不可共感的真實狀態,亦是共同體中笑與哭的詭譎狀態,就像是尼采說擬諧是哭著眼笑。
蘋果的故事在《擺爛》的戲中,蘋果做為絕症的象徵帶來死亡。這一節的戲劇主要是透過楊智淳的表情與肢體表演來推動一種對死亡的幽默展演,表達妻子罹病之後家庭生活變化的一則簡單敘事。而後最精彩的也是在黃大旺的噪音音樂下,重覆了之前演員在舞台一連串所建立的肢體文法,突然翻轉了原先所有戲劇肢體的幽默感而進入了沉重的音域中。
如何透過戲劇語言來呈現一種切身的力量始終是個問題。何乏筆(Fabian Heubel)曾在〈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的思想實驗提過美學家孟柯(Christoph Menke)有關「習練」(Ü bung)與「教養」(Bildung)的說明,提到內在又外於主體的力量,不能成為「工夫」的內容。力量只能在主體中「解捆」(sich entfesseln)、「爆發」(sich entladen)或「表現」(sich ausdrücken)。這這齣戲裡面,由於演員肢體活動被模組化、物件化,道具大量減少,我們已經看不到李銘宸過去使用大量日常物混搭所產生一種人格特徵的半媒介性質。雖然在其戲劇語言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擺/爛」的操作模式,但大多時候的確都是演員身體的碰撞、翻轉、奔跑甚至最後全身赤裸的表現。
這齣戲另一段敘事結構則是一則龜龜賽跑的旁白,某種程度在描述比賽之外,對參賽者(也許是指罹病者)、觀眾在極為緩慢的賽事之後的不理不睬。這部分的確有一定的戲劇效果,但也不免讓人想到是在戲劇之中,為了表達冰桶活動與倒餿水活動某種極為折衷的作法以便完成原本的戲劇設定。
整體上《擺爛》的成功在於把「再拒戲團」當初在華格納〈諸神死亡〉試圖由動作重塑動機的企圖表現出來,而且相當成功。舞台上少了許多物件,但其實更可發現以句法關係操作的戲劇策略。物件雖然大幅度地消失,但取而代之是語言操作的元素被肢體動作取代,從而達到擺/爛的劇場疏離效果對冰桶活動產生了針貶。不過在這樣的操作下也可能出現問題,如果概念藝術通過語言模仿的危機存在著,就像是陳泓易在〈藝術精神性的語言學異化〉所說的一種過度依賴語言的封閉主義。遊走於行動藝術、舞蹈的模仿與戲劇的模糊界線,《擺爛》是否為了重回到擺/爛的主題錯過了什麼?同樣地與今年《游泳池沒水》一樣,這樣層次的表達模式是劇場語言的勝利還是舞蹈的匱乏帶來的失敗,可能更值得思考。
日期:9 /12,17: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LAB創意實驗室
劇團:風格涉
【專欄簡介】
藝術作品不會主動地揭開它的深刻,本專欄將提供台灣當代戲劇、視覺藝術展演的介紹與論述。由「關係藝術」的理論,這勢必帶著藝術作品與文學之間的認知差距,但也希望藉由這些差距,討論作品的文化脈絡及其美學觀點,提供讀者進一步的討論空間。
【印卡】
七年級詩人,秘密讀者編委,詩歌作品散見於《自由時報》、《字花》、《衛生紙》、《創世紀》等刊物,曾被收錄於合集《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著有詩集《Rorschach Inkb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