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海》:想像地球的毀滅,是一場沙灘的午後日曬,和一首優雅歌劇

《太陽與海》:想像地球的毀滅,是一場沙灘的午後日曬,和一首優雅歌劇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8.06.2023

2019 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立陶宛館裡鋪上了一座沙灘。然而海灘的一天沒有太陽也沒有海,只有如閒談一般的歌劇詠唱,24 位身穿泳衣的聲樂家如遊客一般或躺或坐在沙地上,讀書玩沙,像是最尋常的海灘風景,襯著音樂唱歌——只是那歌詞從每個人日常的生活憂愁,最後竟演變成整個星球即將到來的毀滅。

而他們的歡樂幾乎讓人感受不到眼前的自然巨變,即使海灘上的他們會是氣候變遷下的第一線受難者。

最終這齣《太陽與海》奪下當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作品突破了人們對海灘的美好想像,在無浪的沙灘上捲起氣候變遷。2023 年,這座沙灘搬移到了臺北,34 噸白沙把臺北藝術中心的藍盒子填滿,幾乎像是一種放鬆的邀請:讓我們暫時先放下對議題的想像,來場舒服的日光浴。

IMAGE

從上往下的眼光

走入鋪滿白沙的場館,但首先讓人驚訝的不是室內場地裡重建的沙灘,而是觀眾與那片沙灘的距離:不在與表演者身處沙灘的同個平面,而是如上帝視角一般高處俯瞰。

導演 Rugilė Barzdžiukaitė 說,這樣的眼光正是《太陽與海》的起點:「最初的想法是創造這種非人化的角度,在這裡你可以把人類看作是其他生物。我們大概花了四年的時間去構思這個畫面,並且發想這些躺在沙灘上的人,究竟會唱些什麼。」

IMAGE

IMAGE

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使得觀眾不自覺地對下方的表演者戴上批判的眼色,那樣的心情不外乎是,你們怎麼能夠如此無關痛癢地歌唱全球暖化?有時觀眾甚至像是旁觀另外一個物種的滅亡,就像歌詞裡唱的物種滅絕,看起來都是無關自己的事。

但心中仍有不安——回到劇場之外的現實,我們才是沙灘上的那些人。

風光明媚的末日寓言

然而,正因為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太陽與海》的編劇 Vaiva Grainytė 反而刻意削減劇作中的批判意味,比起單方向的指責,更重要的是觀者的意識覺醒:「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寫一部氣候變遷的歌劇,也不是要批判那些正在度假的人,但我們確實想要思考一下,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矛盾之處。」

面對漠視的矛盾,不必然需要說教。在《太陽與海》中,編劇刻意避開了人們時常在環保文宣裡提到的詞彙,比如「塑膠」這類一聽見就會膝跳反射般認定是環保主題的關鍵字。

Vaiva Grainyt 說,「因為我們不想公開說教。沒有人喜歡聽人說教。」尤其,是在欣賞一齣歌劇的時候。

即使唱的是世界末日,歌手的聲音依舊飛揚,彷彿氣溫的上升,只是一場午後日曬——作曲家 Lina Lapelytė 說,她刻意避開了曲調裡的黑暗,「一切都是非常、非常輕盈的⋯⋯我們想要創造這種,太過明亮以至於無法承受的輕盈感。」

IMAGE

將聲音上的輕盈對照文本,聽起來更像是一種諷刺。比如女人歡愉地唱著「大海從來沒有過如此豐富的顏色」,但歌詞裡寫的是污染,五顏六色的塑膠製品鋪滿海平面,一片明亮的糖果色反而更讓人感到不安。

《太陽與海》在鹿特丹演出結束時,演員們沒有排列謝幕,觀眾則被工作人員輕聲引導離開劇場——沒有謝幕、沒有掌聲,因為沒有人會為世界末日鼓掌,即使那個末日被唱得輕盈優雅。

2023 臺北藝術節《太陽與海》
演出日期|2023.8.19(Wed.) - 2023.8.27(Sun.)
演出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購票優惠|https://lihi1.me/2dR8S *即日起至 2023.07.31 於 Opentix 購票時選擇「皮蛋豆腐影音好朋友」優惠,輸入期間限定合作折扣碼【bios88】(全小寫),即可獲得單張以上不限票區 88 折的優惠。

#太陽與海 #臺北藝術節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劇場 #藝術 #環境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陳劭任
攝影Andrej Vasilenko
圖片提供《太陽與海》
核稿編輯廖昀靖

推薦文章